丁刚:为什么美国人越来越吃不起牛油果?
“三美元一个”,这是朋友告诉我的美国部分超市上的牛油果价格,“便宜一点的也得2美元”。
曾几何时,牛油果是美国超市里最便宜的水果之一,每个售价仅为 99 美分。
闻知牛油果的价格,我突然明白为什么社交媒体上会出现“Avocado Freedom”(牛油果自由)这样的黑色幽默标签。
“Avocado Freedom”一词描述了无需担心价格即可购买牛油果的能力。如今,牛油果对许多美国家庭来说越来越像是奢侈品了。
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对牛油果的需求猛增,这得益于牛油果作为“超级食品”的声誉和注重健康的饮食风潮。
但美国牛油果价格的飙升不仅与供需有关,还与华盛顿的关税政策有关。
当更多的消费品因为关税增加而加价,牛油果也不会例外。而且它的价格看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有可能进一步上涨,这与特朗普政府最近对钢铝重新征收高额关税密切相关。
特朗普最近推出了要对所有进口的钢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政策。
华盛顿的"关税大炮"展开了无差别攻击,连给美国输送了80%-90%牛油果的墨西哥都被轰了个正着。墨西哥是美国钢铝产品主要的供应国。
对美出口相关产品最多的还有加拿大,美国的哥们,这次也被轰了个晕头转向。
由于这一加税政策覆盖的范围更广,不仅针对钢铝本身,还扩展到相关产品。比如包装材料,因此被形容为"北美熔铸令":即钢必须经美国高炉熔炼,铝必须用美国电解槽铸造。
这相当于给供应链装上GPS追踪,连中国钢坯在墨西哥或加拿大加工这种"换马甲"操作都被精准封杀。其目的不只是要遏制中国钢铝产品,而是要切断这些产品在多年来建构的完整的供应链。
结果呢?
钢铝产品供应链的重构会打乱全球贸易,一旦更多国家实施反击,会演变成为一场关税混战。
这种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贸易互联关系,转为”我制裁你、你制造我"的贸易死循环,结果会搞得大家“伤痕累累”。
根据新的关税政策,即使是像牛油果这样看似无关的产品也被卷入了交火中。
美国市场上很多牛油果来自墨西哥,但它们储存的钢架、用于运输它们的铝制冷藏车,甚至镀锡钢包装都因关税而面临更高的成本。这些额外的费用不可避免地会叠加到消费者身上,使牛油果之类等日常进口商品更加昂贵。
特朗普政府的本意是不让别国更多地赚美国的钱,而美国要赚别国更多的钱,是要让更多的国家买更多的美国货,并以此来确保美国的就业。
但保护主义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特朗普在上一任期就启动了针对进口钢铁商品的单边关税,遭遇了包括欧盟、加拿大等多国在内的顽强反击。
6年过去了,这一加税政策已被一点一点地豁免掉了。
美国钢铁业依然如故。五大湖区的钢铁厂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复兴。现在在美国造一吨钢的成本大约还是要比中国贵40%左右。
重建钢铁和铝的供应链会扰乱全球贸易,如果更多国家进行报复,那可能会升级为一场全面的关税战,结果是进一步推高通账。
据朋友讲,加拿大人最近几天纷纷取消美国旅行的订单,估计这得让美国损失数亿美元。
其实,与其在关税战场上玩得让"大家都来找你的茬",不如琢磨怎么让别国顾客像追捧AJ球鞋那样抢购美国货。华盛顿需要的是进一步减少对美国出口的管控,让更多美国产品更好地满足世界的需要。
特斯拉是一个例子,其储能超级工厂这两天在中国开张了,相信产品会迅速成为抢手货。
以往美国的低通胀是以美国的市场开放为基础的,是全世界都需要买美国制造形成的。
中国并非没钱购买美国产品,问题是你得让中国按需购买,而不是把卖不出去的产品强加给中国。
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从根子上讲,就是一个怎样才能让中国买更多的美国商品的问题,而这些产品必须是中国需要的。
对美国而言,中国是竞争对手,卡又卡不住,卡住出口自己也会受损,那就要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
美国现在遏制芯片等高端技术的对华出口,根本上就是因为对自己保持高端竞争力缺乏信心。
如何能在动态平衡中不断提升美国的高端技术的竞争力,才是美国重新伟大的正确路径,也是帮助更多美国家庭实现“牛油果自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