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行视界:曾在俄罗斯 “吃香” 的中国卡车,甜蜜期戛然而止,未来咋整?

最近,一则 “中国汽车被俄罗斯媒体测试” 的新闻在国内网络舆论中传播开来。

其内容大致为:俄罗斯媒体 Autostat派遣专家,对 17 款中国车型的汽车展开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有 5 个零部件存在生锈问题,且寿命不及德系产品的一半(具体涉及哪个品牌并未明确指出)。

500

而且,从 2024 年 10 月份开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已经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销量下滑情况。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发展前景,由此已经被密切关注,担忧和质疑。甚至,已经有人开始预言这是 “中国摩托车溃败东南亚” 的翻版。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爆发,有其一定的偶然因素存在,局面并非完全稳固。而且随着俄罗斯的时局变幻,欧美车企并未真正走远,而是仍在虎视眈眈。因此舆论虽然有其虚构和惊悚之处,但也仍然给中国车企的国际化敲响了一次警钟 —— 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也难。

500

500

01

曾经的辉煌:甜蜜期回顾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可谓是风光无限,迎来了一段令人瞩目的 “甜蜜期”。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欧美卡车品牌纷纷撤离俄罗斯市场,这为中国卡车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白。中国卡车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地化服务等优势,迅速进入俄罗斯市场并获得了广泛认可。2023 年,俄罗斯卡车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全年新车注册量达到 144,219 辆,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品牌在这一市场中大放异彩,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500

中国重汽作为中国卡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俄罗斯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其旗下的汕德卡 C7H 系列牵引车成为俄罗斯市场的明星产品,2023 年注册量高达 18,360 辆,相比 2022 年增长了 847%,成为俄罗斯最畅销的重卡车型。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 Autostat 数据显示,2023 年重汽汕德卡在俄罗斯的注册量高达 23,990 台,比 2022 年增长了 563% ,市场份额大幅提升。除了汕德卡,陕汽、一汽解放等中国品牌也在俄罗斯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3 年,陕汽重卡在俄罗斯的注册量达到了 20,892 台,较 2022 年增长了 117%;一汽解放重卡在俄罗斯的注册量达到了 15,843 辆,较 2022 年增长了 253% 。在 2023 年俄罗斯卡车市场注册量前十名的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了 7 席,除了上述提到的品牌,还包括福田、东风、江淮。

中国品牌不仅在销量上取得了突破,还在俄罗斯市场建立了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截至 2024 年 3 月中旬,俄罗斯境内中国品牌卡车的注册数量已达到 20.5 万辆,显示出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卡车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俄罗斯共有 1509 家卡车经销商销售中国品牌,占总数的 74% ,在俄罗斯卡车经销商数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了全部位置,包括汕德卡、豪沃、东风、一汽和徐工,其中汕德卡品牌在俄罗斯拥有超过 300 家经销商。

500

500

02

现状剖析:甜蜜期已过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的 “甜蜜期” 似乎已经悄然过去。进入 2024 年,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根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 Autostat 的数据,2024 年 1-10 月,俄罗斯卡车市场新车注册量为 102,897 辆,同比下降 28.6% 。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卡车市场的份额也有所下降,1-10 月中国品牌卡车在俄罗斯的注册量为 46,440 辆,占比 45.1% ,而 2023 年中国品牌卡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超过 60%。

曾经在俄罗斯市场风光无限的中国重汽汕德卡,2024 年 1-10 月在俄罗斯的注册量为 9,611 辆,同比下降 57.7% ;陕汽重卡的注册量为 7,924 辆,同比下降 62.1% ;一汽解放重卡的注册量为 6,120 辆,同比下降 61.4% 。这些数据显示,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500

500

03

原因探寻:多因素交织

为何中国卡车迅速从 “救市工具” 变成 “防备对象”?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卡车品牌纷纷撤离,俄罗斯卡车市场出现巨大缺口。中国卡车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俄罗斯市场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中国卡车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俄罗斯对其态度也逐渐生变。

出于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考量,俄罗斯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卡车进口。2024 年,俄罗斯工贸部先后 5 次发布文件,对中国重卡加征关税,试图减缓中国重卡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速度,降低其对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渗透程度。自 2024 年 4 月 1 日起,俄罗斯禁止中国产汽车的平行进口。这意味着中国重卡品牌若想在俄罗斯市场销售,必须先通过进口汽车的 OTTC 认证,这无疑增加了进口流程的复杂性和成本。

500

竞争态势升级

俄罗斯本土卡车企业的复苏,以及欧美品牌的回归,使中国卡车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俄罗斯本土的重卡领军品牌 KAMAZ 表示,2024 年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扩大产能,争取达成 4.5 万辆的产量目标 ,这一举措旨在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在与中国重卡的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复苏,俄国内旺盛的消费需求不仅带动了本土商业品牌的发展扩张,也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内市场对外国企业的吸引力。虽然一些西方企业的撤离仍在继续,但仍有不少欧洲厂商 “逆势而上”,来到俄罗斯开拓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不排除欧美卡车品牌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与中国卡车展开激烈竞争。

自身短板凸显

中国卡车在品牌建设、售后服务体系完善程度、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也影响了其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长期以来,中国卡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相对较弱,与欧美知名品牌相比,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售后服务方面,虽然中国卡车企业在俄罗斯建立了一定的服务网络,但在服务的及时性、专业性和覆盖范围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在技术创新方面,尽管中国卡车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如发动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与欧美品牌相比仍有差距。

500

政策法规之变

俄罗斯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加税、提高报废税等,增加了中国卡车的成本和销售难度。2024 年 10 月 1 日开始,俄罗斯会慢慢增加对进口车,包括轿车、轻型货车、大货车、客车等的报废税,到 2030 年前,这些税率会提高 70% 到 85%,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报废税每年还会再涨 10% 到 20%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销售难度增加。

500

04

应对之策:破局之路

500

优化策略,适应政策

面对俄罗斯政策法规的不断变化,中国卡车企业应加强对俄罗斯市场政策法规的研究,及时了解政策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在定价策略上,充分考虑政策因素和成本变化,制定合理的价格,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以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

提升实力,应对竞争

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中国卡车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参加国际车展、举办品牌推广活动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在俄罗斯建立更多的售后服务网点,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专业性,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00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是中国卡车企业在俄罗斯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不断优化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研发适合俄罗斯市场的新能源卡车,如电动卡车、氢燃料电池卡车等,满足俄罗斯市场对环保、节能车辆的需求。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500

05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存在着一定的机遇。从挑战方面来看,政策法规的变化、竞争态势的升级以及自身短板的凸显,都给中国卡车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如果中国车企在俄罗斯投入巨资建厂,又恰逢日韩欧车企回归,显然将会面对一个自己不愿看到的局面。

500

然而,机遇也同样存在。随着俄罗斯经济的逐渐复苏,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卡车的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中国卡车企业若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如性价比高、产品适应性强等,积极应对挑战,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依然有望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卡车企业需要密切关注俄罗斯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加强与俄罗斯当地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技术合作等方式,提高产品的本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积极拓展其他海外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500

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的 “甜蜜期” 虽已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发展就此停滞。只要中国卡车企业能够正视挑战,抓住机遇,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有可能在俄罗斯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续写新的辉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