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看到他们,突然懂得为什么说脱贫攻坚是场战役……
你是否曾经想过,脱贫攻坚为什么被称为“战”呢?
所谓战,就有战场,就有牺牲。虽然看不见硝烟和炮火,但从祖国边疆的沙漠戈壁,到内地的崇山峻岭之间,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到高寒缺氧的冻土地带……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有多少人站了起来向贫困宣战,有多少人带领群众冲锋在前,甚者还有一些人永远倒在了战场上……
看看那些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英雄,我突然懂得了,一个“战”字的重量。
6月16日晚,广西乐业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回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很遗憾,用这样令人痛心的方式认识了这个美丽的女孩。今年才30岁的她,自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凭着她的才华和学历,本可以留在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找一份高薪又体面的工作。
但毕业后,她却毅然告别了繁华,扎根基础,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她曾和所有普通女孩一样,爱美、爱笑、长裙飘飘,但在选择了留在乡村后,她便悄悄地与曾经的自己告别,换上运动装、雨靴,戴上草帽,驾着车在泥泞的乡村公路上辗转于村落之间,迈开双腿在酷暑烈日下敲开一户户贫困人家的大门。
黄文秀
在驻村满一年的那天,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扶贫路,便是她心中的长征,她是打定了主义要像那些跋涉过雪山、穿越过草地的红军战士一样,克服一切困难,在这条困难重重的扶贫之路上走到底的!
可惜,一场意外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她倒在了自己付出青春与热血的道路上,留下了她不可磨灭的精神和滚烫的初心。
为什么说脱贫攻坚是战场,因为在祖国广大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像黄文秀这样的一群人。
他们不是战士,也不抗钢枪,却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常年奔走在基层的最前沿,带来贫困地区的老乡走出一条致富路。他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双脚踩在泥土地上,心中装的全是沉甸甸的、对百姓的牵挂。
曾翙翔,一名普通的基层扶贫干部,去年8月18日早上,因台风影响,安徽宿州狂风呼啸,暴雨倾盆,放心不下村里帮扶对象的曾翙翔顾不上吃早饭便驱车赶往村里,帮助几户独居贫困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然而,离开途中一根垂落的电线挂在了曾翙翔的车上,在下车处理电线的过程中,年仅29岁的他不幸触电身亡。
曾翙翔
去年6月,大关县38岁的扶贫干部王文贵也在扶贫道路上,遇交通事故殉职。他出门时,总喜欢背着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脚上总是穿着一双敷满黄泥的旧皮鞋,山区里道路泥泞,那双鞋几乎从来没有干净过……最让人潸然泪下的是,王文贵4岁的女儿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说:“躺在那儿的不是我爸爸,是个假爸爸,我爸爸下乡去了。”
扶贫干部王文贵的那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
王秋婷,也是一名年仅26岁的扶贫女干部。驻村扶贫一年间,她曾走得双腿红肿,为村民们打通公路,劝回辍学的小姑娘,帮贫困户卖蜂蜜,直到遭遇车祸殉职那一天,她也是在扶贫路上……当她去世后,人们看到王秋婷的驻村扶贫日志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时值脱贫攻坚关键期,有幸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为脱贫攻坚奉献绵薄的力量,让挥洒着热血的青春奔走在打瓦村的每个角落。"
2018年春节前夕,王秋婷在走访贫困户的山间小路上
和平年代,没有枪林弹雨的生死战场,却有不见硝烟的扶贫战场。他们扎根在大山重重的偏远地区,向死而生,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是关键时刻他们冲锋在前,电光火石般用生命照亮脚下的贫瘠之地……
扶贫的辛苦,不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常人所能理解的。对很多扶贫干部来说,“白加黑”“5+2”是常态。去年,“80后白发书记”李忠凯火了,明明年纪不大的他,却头发花白,看起来满面风霜,甚至遭受了网友的质疑。但没有人知道,自2007年考上公务员后,他一直奔忙在基层,扶贫、移民搬迁……翻越崎岖、走过泥泞,他基本踏遍了所有搬迁户的门槛。
他说:“我改变不了头发变白,但能改变这里的贫穷。”可以说,那些显著的扶贫成果,是真正凝聚着扶贫干部的青春和心血。
我们还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兰考县,一个叫焦裕禄的干部为了战胜贫困,顶着风沙和大雨去寻找防风治沙的关键。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雨水集中的夏季,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五千余里,焦裕禄终于抓住了风沙、水害的规律,找到了改变兰考县命运的办法。
焦裕禄
而他自己,却饱受病魔的折磨,疼痛难忍之际,就用茶缸靠在藤椅上,紧紧地顶在痛处。久而久之,藤椅都被顶出一个大洞……但他依然咬牙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焦裕禄坐过的藤椅
数十年来,多少扶贫干部坚守奋战在祖国最贫困的地方,用自己的奉献之火、生命之光,点燃苦寒贫穷的土地,温暖群众的心灵。我们看到,信仰是所有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战士”的心灵密码,是他们扎根贫困、坚守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柱。
有驻村当“第一书记”的年轻干部说,驻村扶贫是很辛苦,但是看到老百姓的笑脸,就觉得自己“真正来过,没有白活”。
我想,这就是他们对青春、对人生的理解。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收获的不仅是他人的褒奖,更是自己内心的充实。因为他们选择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工作,他们所享受到的就不是有限的、自私的乐趣,而是最壮丽最充实的人生。
有数据统计,2015至2017年间,全国已有100多名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牺牲。他们努力的背后,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
愿有关部门还能给予这些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更多的关心,让他们能够出行更安全、吃住有着落、病累可休息,让他们能得到更多应得的支持和尊重。
相信他们今日的艰辛付出,正一点一滴融进民族的历史中,将来更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减贫史上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