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再疯!时隔1800天,华为重夺中国第一
奉行灰度管理的华为,最大程度上包容了余承东的缺点与不足,接受了他的短暂失败,并激发出他的战斗欲望。
华为终究只有一个,赵明的背后不再是华为,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他没有试错空间,最终无奈出局、黯然离场。
01 时隔1800天,华为重夺第一
2025年1月16日,两封内部信划破了科技数码世界的平静。
荣耀CEO赵明宣布离职。带领荣耀一路杀回主流市场的他,倒在了荣耀IPO前夜。
“过去10年的每一刻我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很少有成功的喜悦,一直都思考怎么带着团队活下去、杀出来。”
赵明内部信发布后的不到24小时,余承东的内部信也流传了出来。
“待到山花烂漫时,举杯痛饮庆功酒。”
余承东依旧野心勃勃,与赵明的悲怆形成鲜明对比。
余承东的野心源于华为重回巅峰。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四季度,华为手机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8.1%,成功超越小米和苹果,位居市场第一。这是自美国禁令以来,华为首次重新夺回市场领导地位。
具体算来,这是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华为首次重新夺回中国市场份额首位。不知不觉间,华为丢掉国内手机宝座5年(1825天)之久。
从行业来看,如今手机市场并不精气,整个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2%。在这个背景下,华为却成功逆势增长,表现出了极其强势的增长势能。
从自身来看,得益于中端Nova 13系列和高端Mate 70系列的发布,华为表现远超预期。同时在2024年,华为的三折叠手机也称为市场上话题度颇高的产品。
历经5年,余承东带着华为手机再次成为第一。
02 赵明离职,荣耀黯然
赵明与余承东的境遇截然相反。
就在几天前,荣耀内网发布公告称:“赵明因身体原因,向公司提出辞去CEO等相关职务,董事会经过慎重讨论研究,决定尊重赵明的个人意愿,接受他的辞呈,同时决定由李健任CEO职务。”
赵明10年工作戛然而止,荣耀进入新时代。
天眼查显示,1月21日,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荣耀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多位高管陆续离职。市场营销和销售,两大命脉的一把手在一周内更换。
核心团队离职的背后,在外界看来,并没有“身体原因”那么简单。
从1月15日起,赵明将要离职的消息就已在网络上传播。随后荣耀进行了辟谣,然而1月17日,内网却再度反转,确认了赵明辞职的消息。
无巧不成书,就在20天前,荣耀于2024年12月28日宣布完成股改,计划适时启动IPO流程。
在这个关键时段,赵明的离职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有分析将认为,荣几大高管离职的直接导火索是股改;但但也有人认为,荣耀2024年持续低迷次才是根本原因。
其实,荣耀很早便布局了AI Phone,号称要打造平台级AI的,却在2024年“节节败退”,出货量从2023年的第一名一路跌至第五。
高端化也未能打开局面。据Canalys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中,并未看到荣耀的身影;在中国600美元以上价位的市场,荣耀也仅占据4%的份额,位列第五。
荣耀的整体份额在快速收缩。
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荣耀市场份额为14.6%,同比下跌22.5%,是国内前五大厂商中跌幅最大的一家。而据Canalys数据,荣耀第四季度出货量仍在下滑,甚至被挤出了前五名。
分家后,华为与荣耀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前者从至暗到光明,后者自光明到黑暗。
03 一方至暗,一边光明
2020年,黑天鹅降下,赵明的头顶没了余承东,也不再有华为,而是深圳国资等23大股东。
分家后,赵明很快做出了成效。
赵明在回忆荣耀独立后的这段时光时,将其总结为三项关键工作:用AI重新定义硬件和重构操作系统,坚定推进品牌高端化,全球业务正循环和可持续增长。
经销商的参与,使得荣耀在渠道上得到更大的助力。中高端机型荣耀50连续五个月成为安卓手机单品销量的冠军。重启的Magic3,帮助荣耀打通了高端机从研发、制造、营销到销售的链路。MagicV又成功打入了高端折叠屏市场。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荣耀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0%,独立后首次成为国内第一。此后,荣耀一直保持在国内厂商前五名。
赵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过去10年的每一刻我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很少有成功的喜悦,一直都思考怎么带着团队活下去、杀出来。”
彼时的余承东和华为,却步履维艰。芯片供应、海外市场……华为伤到的都是7寸,直接跌落谷底。
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那段岁月的艰难之处,从不言败的余承东一度公开落泪,并称自己曾在多个夜晚,独自行走到天亮。但一声叹息后,华为手机还是要“活下去”。
但故事却在2024年演绎出了截然相反的路径。
荣耀始终没能真正解决品牌调性的难题。另一边,当余承东带着华为重回舞台,意味着华为最艰难的问题已经解决。
2023年8月29日,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带着Mate60 Pro,宣布麒麟芯片回归,手机网速重回5G。
狂喜的花粉半信半疑:手机用了什么芯片,是否支持5G?各方“拆机运动”令人振奋:Mate60 Pro不仅配备了新型麒麟9000S芯片,网速也达到5G标准。
Mate60 Pro一机难求,黄牛加价。让时光仿佛回到了Mate 7和Mate 40的时代。
2023年8 月份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用“轻舟已过万重山” 宣告华为手机向死而生。
04 不疯魔,不承东
赵明在华为得到了充分的赏识。
2015年,赵明从刘江峰手里接棒,全面负责荣耀业务。
荣耀最早是华为为阻击小米的势头而成立的品牌。在刘江峰和赵明手里,荣耀虽未能阻挡小米的步伐,却也跻身主流手机品牌。
赵明接受荣耀的第一站是201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赵明在发布会的头一天才赶到现场。
时任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告诉他:“既然你已经是荣耀总裁了,明天的发布会就由你来做。”此前,赵明从没向大众媒体做过演讲,更没发布过任何产品。
赵明配得上这份信任。他很快习惯了演讲,也对互联网打法烂熟于心。
2017年前11个月,荣耀的销售额超出小米100多亿。赵明宣布荣耀登顶中国互联网手机品牌第一位。
但赵明终究没有余承东这样的运气。
余承东并不是好员工,他不止一次将华为带到命悬一线。
在华为内部,任正非亲切地将余承东称为“余疯子”。这样的外号,源于余承东过往的履历。
1993年,刚加入华为的余承东深度参与了交换机研发工作,并因成绩优异被提拔重用。随后他便大包大揽,创建无线电通讯部门,瞄准3G基站。
用了4年,余承东与团队做出了3G基站。但彼时在欧洲,华为名气小,3G基站在得不到有效验证的情况下,很难打开局面。
余承东露出了“疯子”的本性。他想弯道超车,研究更先进的分体式基站。
任正非给了余承东第一次机会。换来的是,分布式基站拿下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欧洲15大运营商中的12家签下了订单。
2010年,正在欧洲市场势如破竹的余承东被委以重任——带华为终端业务重整旗鼓。彼时,华为手机的销量只有300万台。
上任伊始,余承东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把华为手机的命给革了。
2012年,余承东砍掉了大量的贴牌手机。此举引发了一众元老不满,内部甚至掀起了一场“倒余运动”。最终,任正非选择坚定支持余承东,给了他第二次机会。
余承东则是以“华为手机三年内成为世界领先手机终端产商”“销售目标一年翻三倍”等口号,给自己争取到了时间。
2013年余承东凭借P6打了一场翻身仗。此时,刘江峰掌舵荣耀品牌在线上势如破竹。
一场关于线上线下的论战在华为内部展开。由于小米在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华为高层开始考虑放弃华为品牌,主打荣耀。
余承东再次捍卫华为的品牌。在接连沟通无果后,余承东给任正非写了一份正式报告,阐明华为不应该放弃线下市场,不应该放弃华为品牌。
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华为的追求是超过苹果、三星,而不是成为下一个小米;二是诸如苹果、三星等高端机主要都是在线下卖的,华为不应该放弃自有品牌。
任正非罕见地行使了否决权。第三次给了余承东机会,也再一次保住了华为这个品牌。
2023年,在偷偷换标事件后,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签发了一份《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的内部文件,强调“华为五年内不造车”。余承东在华为的心声社区写下了一句不甘的话:
“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的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尽管这条帖子很快被删除,却也足以看出,华为是否亲自下场造车,还会有一场论战,余承东的疯狂计划随遇挫折,却也没有消退。
如今,余承东的职位变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在外界看来,这似乎是退出业务一线,但实际上,这样的调动可以让余承东有更多精力为消费者打造精品。车是如此,手机亦是如此。
华为与荣耀,余承东与赵明,反映的争是华为与荣耀股东之间的区别。奉行灰度管理的华为,最大程度上包容了余承东的缺点与不足,接受了他的短暂失败,并激发出他的战斗欲望。
余承东深深受益于此。但华为终究只有一个,赵明的背后不是华为,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他没有试错空间,最终无奈出走、黯然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