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为何好看?

哪吒为何好看?仅仅是因为内涵了美帝?

500

我个人不这么认为,况且把美帝比作玉虚宫,那是对美帝的抬举。人家玉虚宫再怎么霸道也是真有实力,遇到问题是真的要御驾亲征的。而现实中的美帝更像是PPT版的玉虚宫,在小布什零几年一顿挥霍后,现在打个仗也都只敢找代理人,航母开到红海都能被胡塞拖鞋党追着调戏,开个黑鹰战斗机都能跟民航客机相撞。

说实在的,现在的美帝没有资格让玉虚宫去内涵,也配不上哪吒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也是为何我一直强调咱们要“戏雕”,突出一个欢愉。

当然,内涵美帝是肯定要内涵的,毕竟我们的文艺青年群体长期被西方洗脑,在PPT面前也能跪出真挚的眼泪,跟这些跪族们相比,饺子导演可谓是一股清流。

而我更欣赏饺子导演的,也是透过哪吒电影看到的关于这位导演最深层次的,心念层面的事实,那就是他有着非常健康的三观。

1)表面叛逆,实则有大爱

哪吒叛逆吗?表面叛逆而已。跟白左那套完全的虚无主义相比,哪吒电影始终把亲情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看似叛逆,但没有违背主流的价值观。

说到白左虚无主义电影,我春节前观摩了一部叫做《可怜的东西》的欧洲白左电影,这电影也算是集西方白左思想之大成,把女权、克苏鲁等一众要素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个人是非常怕中国的导演也遭了这些白左的道,好就好在,哪吒2给予了我充分的信心,即便是对抗天庭程度的大叛逆,饺子导演也能维持住人性的温度。

很多人诟病饺子导演的哪吒偏离了原著“反父权”的主题,但我恰恰觉得这是超越原著的地方。

反父权作为一个抽象的标题,很容易成为一种二极管的情绪表达。毕竟到底是反父权重要,还是反父对子的单方面压迫重要?前者是类似于身份政治的标签闹剧,后者是去名和道,实事求是地摊开问题。

哪吒电影里,哪吒跟自己父母的关系是融洽的,即便哪吒的形象吊儿郎当,即便披着魔童的外衣,但他对父母是真感情。反之,电影哪吒里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也是有真感情的。

我们批判传统,是完全否定对于父母的孝顺吗?还是说批判那些拿着封建礼教做挡箭牌,单方面向孩子索取付出的不合格的父母?

孝顺是双向的,父慈子孝;同样,对于秩序的遵守也是双向的,如果上位者不仁,那么它也不配做上位者。

哪吒的叛逆可不是那种跟白骨精谈恋爱失败后的乱舞,哪吒的叛逆其实是对于人间正道的坚持,表面叛逆,实则有大爱。

如果要追溯其原因,我个人觉得跟饺子导演的经历有关,他导演有着一个非常和谐的家庭,其父母理解他,支持他走上电影这条路,而他也发自内心地感激自己的父母---这样的经历投射到电影里,也就是哪吒跟李靖夫妇的关系,哪吒不待见这繁文缛节,但他却始终在于父母的安危---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氛围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恰恰是注意到其原生家庭的和谐,才让我愿意放心且相信饺子导演塑造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定是靠谱的,其对于天庭的解构,是一定不会堕入虚无之中的。

因为他被父母所爱,所以他才能够自然而然地把这份爱投射在世界上。哪吒打碎了天元鼎,揍扁了无量仙尊,反抗了所谓的秩序,但他的内心是拥有重建一个更完美秩序的底色的---因为他内心深刻地明白,何为爱。

2)对于修行的去名和道

天道是什么?天道是天上的神仙吗?道可道,非常道。神仙不过是天道符号化的一种表现,一个遵守天道,行善行的神仙,其固然可以作为天道的具象化表达,然而一旦他恶念生起,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那么那一刻,它也就无法再代表天道了。

中国的天道信仰,本质上就是一种去符号化的信仰,是不讲身份政治的,看的是实际的行为。

六祖慧能讲般若波罗蜜,说的也是顿悟的事情,不在于你是什么身份,而在你起心动念所向何处。中国文化对于人民性的体现,就在于这种不设置身份门槛与条件门槛的悟道方式---这反映的是神权的弱化,而西方因为神权的客观存在,因此围绕所谓悟道的方式,就形成了门槛。

我在德国常常收到一些基督徒传教的单子,里面就赫然写着:“赶紧信仰上帝吧,否则你将无法得到拯救。”

对此我也十分纳闷,就悟道这事儿,跟我是不是基督徒有个毛线关系。我一边行善积德,一边信春哥不挂科,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修行方式?

为何如此在意标签?最后我发现,大概是教会需要供奉,卖不了赎罪券了,但总得拉人来接济接济不是?

同样,国内很多寺庙也喜欢搞这套,把好端端一个惠及众生的天道信仰搞成了传销组织---这恰恰说明,无论中外,任何修行一旦跟圈子利益绑定的话,它就都会失去修行真谛。

西方哲学搞的是理念论,是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这种哲学思想是天然会把社会分割开来的。

前段时间有朋友想学佛,跟我说要吃素,要戒欲,要苦修。我就笑话他,我说你这不是修行,你这是在搞行为艺术。为什么呢?因为他这套思维就是标准的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被欲望所束缚,要扬弃掉这些欲望,才能达到那个纯洁无瑕的理念世界---然而真正这么做的人,要么疯掉了,要么就在结束苦修之后变本加厉地堕落。

西方社会多汉尼拔这种变态,跟理念论脱不了关系。到了不了乐园,那就立马堕入深渊,用超人的意志对抗深渊的腐蚀,然后能量耗尽,成为深渊的一份子。

直到海德格尔才真正想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深渊和乐园之间为什么不能是一体两面的呢---这个问题,我们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在一个简简单单的阴阳图里,就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

如果修行者强行将现实世界视为堕落的,强行抹除现实世界的一切而追寻理念世界,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么被虚空腐蚀,彻底堕落,要么带着对理念世界的神圣情怀选择轻生。

而真正要扬弃掉的,从来都不是所谓的欲望,而是毫无意义的屁多过场。用我对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修行就修行,哪来那么多过场”

不要否认自己的欲望,不要否认现实世界的意义。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与节制,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极致的纵欲会摧毁一个人,极致的禁欲也会摧毁一个人。所以真正的修行,不过是找到两者的之间的平衡。

就像男人都喜欢美女,如果我把这种欲望表达在跟现实社交中的话,那一定会破坏我的家庭和谐;但倘若我将其表达在二次元老婆身上的话,是不是既能满足欲望,又能维持家庭和谐呢?同样的道理,男人喜欢美女,但有些男人脑子里除了美女就没有其他东西,对于我来说,看美女的时间远不如我在观网上写文章的时间---同样是欲望,如何表达,表达到什么程度,把这些问题搞明白,何尝不是一种更为实际的修行?

话说回来,哪吒这部电影就有那么点味道---拿开身份标签,拿开繁文缛节,只看你的内心是否向着天道,这也是去名和道的一种体现。

看上吊儿郎当的太乙真人,并不会因为他行为上的吊儿郎当而否定其内心的真善美,也不会将这种吊儿郎当视为理念的反面,去追寻那个所谓完美的黄金比例。

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起心动念,从那些充满着缺陷的形骸上,爆发出人性的光辉,修心正道从来都与身份无关,中国人绝地天通,创造出的就是这样充满着人民性的、朴素的天道信仰。

从饺子导演身上,我能看到这种信仰,所以即便叛逆,哪吒也会爱着爱自己的父母,这种叛逆是有指向性的,因为天道也根植在人伦之中,人伦的完整,会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天道的存在。

同时,他给人的感觉也是不拘一格的,搞起幽默来古灵精怪,什么土拨鼠震惊,哪吒祖传菊花大保健以及烧烤鱿鱼(估计没少吃川大外面的铁板鱿鱼烧),颇有星爷无厘头的风格,把四川人那种憨批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荒诞和严肃的交织---虽然有点出戏,但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来看的话,似乎又没啥毛病,因为现实中没那么点荒诞劲和幽默感,还真没法持续对抗所谓命运的悲剧。

这又让我想到所谓的古希腊式的悲剧了,古希腊的戏剧家就缺我们四川人民这种憨批精神,不能丝滑且俏皮地用荒诞来解构命运的悲剧性,最后只能试图用更为疯癫的酒神来自我麻醉,这点甚至不如印度人叠摩托车或者随时尬舞“智慧”---看到最近北美印度化的趋势,突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宿命感,当然,印度的憨批是丧失了辩证性的憨批,而我们四川人民的憨批,那是憨批与严肃的对立统一,这肯定是有所区别的。

扯远了,我认为这种戏雕的精神是可以再度升华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种撕裂这个世界,使其分化的底层因子是什么?就是那个被极端化的理念论,那个将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彻底分离的二元对立的思维。

明白这点,就能明白什么样虚假的天应该被打破,什么样真实的天应该被重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兴许还能跳出民族国别对立的狭间中,真正做到对于人类命运共同的塑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