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春节档提前炸了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春节档第一部,开启点映。
这可以说出乎所有人意料,如同一个潜伏在深海的庞然大物,突然跃出水面,发动一场奇袭。
这也意味着。
它要第一个亮出底牌,第一个面对观众的口碑。
都说今年春节档大片云集,但战况这么激烈,Sir也很好奇,它到底有多大的底气——
蛟龙行动
看完以后,该怎么评价《蛟龙行动》?
Sir觉得要从7年前的《红海行动》说起。
在当年并不被看好,排片被动,题材不适合(当时普遍的观念是大过节的谁看打仗片),却一路逆袭成为2018年票房冠军。
而现在的《蛟龙行动》呢?
不仅仅是续集。
更是升级。
林超贤在自己原来的战绩之上,创造出了国产战争片新天花板——场面更壮观,拍摄难度更大,战术细节更加专业化。
现在可以说,《蛟龙行动》用绝对过硬的质量,为春节档打响了开门红。
01
前所未见的硬仗
通常谈到军种,我们都知道有海、陆、空。
然而,纵观全球影史,军事作战题材的大片,几乎都集中在陆地和空中作战。
“海”,却一直鲜少有人敢碰。
三个字:太难了!
陆地,是我们熟悉的。
天空,抬头也能看得到。
而深海,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神秘,恐怖,窒息。
以至于《蛟龙行动》在还原真实的海战,Sir却感觉仿佛在看“科幻片”。
因为这里有一整套,异于我们常规经验的逻辑。
就像“科幻片”一样——
颠覆认知,重塑认知。
就拿预告中那句“前方100米有断崖,准备撞击”来说。
遇到了断崖难道不会转向吗?
其实这里的“断崖”指的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山体,而是指海水密度断崖:
在跃变层的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当潜艇下降穿越断崖时,浮力会骤降,因而可能会失控坠落。
怎么样,脑瓜子是不是开始燃烧起来了?
现在明白Sir说像“科幻片”的原因了吧。
另外,和陆地不一样的是,海洋深处遍布火山。(据统计全球海底就有1.3亿座火山,其中有4万座是活跃频繁的)
而且,海底的山体也不似陆地那么牢固,时常有塌方的危险。
在200米以下的深海,阳光是透不进来的,就算核潜艇拥有可视窗,驾驶员也看不见艇外的任何东西。
在一片漆黑的海水中,核潜艇相当于一个“瞎子”。
那么怎么办呢?
说来也简单。
就像蝙蝠一样,在黑夜里发出声呐(超声波),通过回音来辨认猎物方位。
但问题也在这——
这是战争片。
一旦你发出了声呐,相当于主动把定位暴露给了敌人,你就成了那个猎物。
所以在《蛟龙行动》中,有大量关于“听”的博弈。
这就不得不提到核潜艇中最关键的兵种——声呐兵。
他们是负责通过声波辨别方位,指引潜艇行动的重要角色,相当于整个海军潜艇队在黑暗深海中的眼睛和耳朵。
这一切听起来很离谱的行动方式,就是他们的日常。
舱外路过几只鲸鱼,几座珊瑚礁,几艘船......都要靠听来判断。
作战中,假如声呐兵的数据稍有偏差,就很可能造成全艇的折损。
听声辨位,这已经够难的了。
偏偏,潜艇兵们平时要出动执行的任务,又常常是被动的、突发性的。
在一切都不确定的环境下,靠听声音来定位、追击、躲鱼雷、与敌人搏斗……简直难上加难。
而为了更彻底地逼近那种紧张状态。
导演林超贤的“实拍狂徒”之魂再度燃起,整个片场都被推向了“水深火热”中。
在17米的潜水池里。
演员和导演等人就这么泡在水底下,一共拍摄了超过400个小时。
即便他们经过了9个月的专业潜水训练,都拿到了高等级的潜水证书。
可拍摄过程中,还是充满了危险。
稍有不慎,演员都可能呛水、窒息。
他们在水底下要负重几十上百斤的装备,同时和敌人扭打、搏斗。
透支的体力,吸光的氧气,模糊的视线……拍摄难度远超他们进组时的预期。
△ 演员蒋璐霞回忆拍摄时的艰难
但,也正是如此写实的“难”,才能呈现出真实海军作战的环境。
也在大银幕上,还原极度紧张的氛围。
那种肉眼可见的恐惧,和真实的生理反应,都是常规的演技无法实现的。
02
比海更深的“厚度”
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
你肯定也好奇,怎么战场从陆地变到海底了?
两个故事之间其实是有连接的。
还记得张译饰演的队长杨锐吗?
非洲一役,虽然他带领“蛟龙”顺利打下来了,但在国内公映的版本中,其实删减了一个残忍的片段。
负伤的杨锐在敌军仓库中,不慎被子弹打漏的黄饼撒了一身。
要知道,这是一种放射性物质,是含有核辐射的,而他的伤口遭到了大量的沾染。
结局如何?
《蛟龙》在第一场戏中便交代了:杨锐退役。
副队长徐宏(杜江
饰)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
因为当日在非洲,是他基于战况的考量,擅自改变了作战方案,他认为,这间接导致了杨锐的结局。
所以,在杨锐退役后,他拒绝了接替队长的升职安排,转去了另一位队长孟闯(黄轩
饰)的队伍。
Sir非常理解徐宏的选择。
包括佟莉(蒋璐霞
饰),她亲眼看着互有好感的机枪手石头(王雨甜 饰),死在自己的怀里。
此后,她变得沉默寡言,作战时总随身带着一颗糖。
面对战友接二连三的牺牲和退幕,身体依然康健无损的人,心理恰恰是创伤最重的。
他们对战友,对情谊,以及对自己身份的态度,都变得复杂起来。
那是一种不得不坚强的“脆弱”。
没错,勇士也会“怕”。
《蛟龙行动》绝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爽剧。
每个人在战争中都有千钧的重荷。
而这一部还新加入了“不稳定因素”,让剧情的走向难以预测。
预告中有一幕,队长孟闯和队员韩骁(于适
饰)进行比武。
可仔细看韩骁拿着一把匕首,不像是在比划,而是刀刀致命。
他们之间有怎样化解不开的矛盾?
到了海底执行任务能相互配合吗?
还要说到电影最特别的一个角色。
声呐兵曹弘浪(王俊凯
饰)。
作为核潜艇的“眼睛”,他却是最年轻、最青涩的,这意味着他肩负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在电影的第一次任务中,他因为没听清敌方的动线,导致了重大失误。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曹弘浪反省、质疑自己的能力。
他让Sir想起了《红海行动》中的观察员李懂(尹昉 饰)。
这个协助狙击手作战的年轻战士,一开始表现得也很青涩,在搭档顾顺(黄景瑜
饰)一次次挖苦般的鞭策下,他战胜了犹豫和恐惧。
用一次完美的狙击,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而曹弘浪呢?
鞭策他的人,是龙鲸号的艇长赵启航(张涵予
饰)。
他能否战胜自己,其实预告片中也早有暗示:
相信我
这缕人物的弧光,代表了年轻战士的成长,以及这份成长所要面对的艰巨考验。
作为海军,他们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但作为一个人,电影没有抹去他们人性的部分。
而是让战士、英雄,回归为人。
也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参差,这些挣扎和脆弱。
他们的使命,才有了比海更深的厚度。
03
不只是“天花板”
然而,要说《蛟龙行动》中的哪一位战士,最让人钦佩和感动?
那Sir认为一定是他——
导演林超贤。
钦佩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对于拍摄动作题材的痴迷。
这份痴迷,不是只停留在幻想层面的说说而已。
而是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地挑战着自己的上限、华语动作片的上限,以及电影工业的上限。
为了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海底作战,他不惜人力物力财力,1:1打造了4艘潜艇。
其中,最大的“龙鲸号”,不仅是外观,就连内部设计也完全还原了现实的潜艇构造。
电影用了一个长镜头,全面展示了这个庞然大物里的9个舱室。
哪怕不是军事迷,也会为如此精细的潜艇构造,感叹一句:牛逼!
光有硬件不够。
还得有绝活。
林超贤又一次在片场展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
电影中的全部潜水戏,都是他亲自掌镜实拍的。
有一场,要拍潜艇突然失重,整个舱体90度旋转至垂直。
为了营造纵深带来的危机感,林超贤便吊着威亚,举着机器一遍遍俯冲地拍摄。
你说难吧?真的难。
但他好像就乐意这么干,是真喜欢,真爱玩,也真专业。
大家都知道,林超贤喜欢“来真的”,不只是真枪实弹,也不只水下实拍。
还有,真·火烧人体——
韩东君被烧着的这条腿,可不是特效哦!
真·零距离爆破——
真·高空自由落体——
在这场硬仗中,林超贤才是名副其实的真战士!
发现没有,从2016年《湄公河行动》开始,林超贤就一直在创造中国军事动作题材电影的天花板。
他把上世纪港片中最受欢迎的警匪题材,升级成了集谍战、动作、跨境执法于一体的新类型片。
实现了类型的突破。
并且,能打碎这个天花板的,只有林超贤自己。
2018年《红海行动》,他又突破了国产战争片的拍摄形式——
中国军队海外实战。
不再仅仅是军事演习。
让全世界看到了我国海军特种部队里的军中之军、钢中之钢。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红海行动》打破了春节档清一色合家欢的局面,让科幻、谍战、现实题材,都能上桌春节档。
它证明,在春节档,观众最大的需求不是“主题正确”。
而是好的电影本身。
到了如今的《蛟龙行动》,再度破局。
中国电影中首次有核潜艇部队出现。
就算在世界范围内,也从没有电影把潜艇作战提升到这个规模。
这对观众来说是一场绝对淋漓尽致的观影体验。
也是国产电影不断开拓,工业升级的一次证明。
为什么要做这么难的事情?
为什么要投入那么长的时间、那么高的成本去完成好一部片?
Sir觉得没有别的。
就是“相信”。
不依赖热门话题、网络情绪,去把观众哄进电影院。
而是相信电影本身的力量。
只有拿出真正的本事,只有去挑战那些别人都绕道而行的任务,电影才能留住观众的心。
才能在这个扁平、碎片的视频时代,重塑自己无可替代的魅力。
Sir也相信,这样的《蛟龙行动》,绝对能打出一场漂亮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