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毁查戈斯群岛协议,英国说要等特朗普来定夺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根据BBC和法新社等媒体1月15日报道,英国政府发言人确认,在特朗普新政府“重新审视相关细节之前”,英国不会签署2024年达成的将查戈斯群岛归还给毛里求斯的协议。
BBC称,此前英国一直希望在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任之前完成协议的签署,毛里求斯政府原本预计在1月15日批准该协议,不过,“英方立场一夜之间就改变了”。
查戈斯群岛之争由来已久。1965年,作为获得独立的条件之一,毛里求斯被迫将查戈斯群岛从领土中分离出去,查戈斯群岛成了“英属印度洋领地”。从1980年开始,英国与毛里求斯两国一直在查戈斯群岛的归属问题上多次交锋。
2019年2月,国际法院发表了“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明确表示“英国对查戈斯群岛的占据是非法行为”,同年5月,联合国大会以116票赞成、6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明确宣告“查戈斯群岛是毛里求斯领土的组成部分”,要求英国在6个月内“无条件地从查戈斯群岛撤出”。但是,在美国的撑腰下,英国拒绝遵从联大决议,一直声称对查戈斯群岛拥有主权。
2022年开始英国和毛里求斯重启谈判。历经13轮磋商后,2024年10月3日,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已就查戈斯群岛主权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根据协议细则,毛里求斯取回对查戈斯群岛的主权,英国通过租借形式获得对迪戈加西亚岛的使用权,初步期限为99年。作为回报,英国每年向毛里求斯支付9000万英镑。
客观说,这个协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查戈斯群岛纠纷,也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不过依然有一些争议。少数查戈斯人对新协议并不满意,认为自身在谈判中被边缘化,查戈斯民间组织“查戈斯之声”就曾指责双方政府“刻意忽视查戈斯原住民的意见”。
然而,最大的阻力来自特朗普团队。从去年开始,特朗普团队中的关键成员就对该协议大加批判,其中包括特朗普亲自挑选的准国务卿马克·卢比奥。卢比奥说,这个协议对“美国在印度洋的国家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威胁到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
卢比奥为什么反应这么强烈呢?最大的原因是迪戈加西亚岛军事基地。
迪戈加西亚岛是查戈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7.2平方公里,被誉为“印度洋上不沉的航母”。它扼守印度洋海空要冲,北望巴基斯坦、伊朗和波斯湾,南望澳大利亚,东望东南亚,西望非洲大陆,向北4600公里即是“海湾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向东2000公里即是“海上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从这里出发的远程轰炸机6小时之内即可飞抵中东地区,途中无需加油。
1966年,英政府将约2000名当地居民强行驱赶到了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独占了迪戈加西亚岛;同年,美国以向英国出售“北极星”核导弹及发射系统为条件,得到了该岛50年的租借使用权;1971年,美国开始在该岛大兴土木修建军事基地。现在,迪戈加西亚岛基地已经成为美国重要军事基地,是唯一能够同时支援东西两个方向作战的海外军事基地和战略投送点。
2024年11月,特朗普获得美国大选胜利后,该协议的走向就变得扑朔迷离了。11月末,英国政府坐不住了,由英国首相斯塔默的国家安全顾问带团到华盛顿,与特朗普团队接触,希望特朗普听取该协议的“全部细节”,以“消除任何担忧”。不过,这次出访后便没有任何下文,迄今为止,特朗普团队没有对该协议做出任何正式回应。
其实,在查戈斯群岛问题中,英国也算切实感受到当美国盟友的酸爽。
当初,英国和美国沆瀣一气强占查戈斯群岛,待到冷战结束后,英国倚仗美国的暗中支持,对毛里求斯的声索一直充耳不闻。而且,美国还多次协调盟友就查戈斯群岛问题“立场一致”,在联合国中大力游说各国代表,暗中施压他国政府投票反对毛里求斯的诉求。
哪知后来国际舆论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多年以来,强占群岛、驱离岛民等反人权行径不断被曝光,国际社会对英国的指责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世界“反殖民”的呼声越来越高,毛里求斯得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在国际舆论支持中,印度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最为积极,曾多次在国际场合以“消除殖民”为由呼吁英国归还群岛,非洲联盟也曾组建律师团队支持毛里求斯向国际法院起诉。
美国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开始焦虑自己的迪戈加西亚岛军事基地。实际上,根据外媒的报道,英国和毛里求斯能达成协议,是拜登政府玩了手阴的,为规避舆论压力,他们一方面施压斯塔默政府向毛里求斯“示好”,一方面要切割迪戈加西亚和查戈斯群岛的主权关系,最后还要由英国政府出钱维护迪岛的军事基地,对美国来说这真是一举多得。
不过,现在拜登政府要下台了,之前的保证都会化为乌有。英国政府在没有得到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支持下,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说英国政府现在“撕毁协议”等着特朗普新政府的“最后指示”,也不足为奇。
毕竟,在英国“绅士们”看来,现在“信用”二字可不如特朗普政府的“眼色”重要。而这一事件的发生既荒唐又讽刺,不仅让世界再次见识了把民主道义、国际规则、国际法天天挂在嘴上的英美是多么的虚伪,也让各国再次认清了英国和美国的强盗本质。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