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动卧,如何打开成都与湾区产业新链接?
“干”字当头
2025年春节来得比往年早一些。
赶着节前,成都借与深圳常态化开行动卧列车的契机,向粤港澳大湾区展示着自己的“创新动力和市场潜力”,当然也拿出了推动两地交流合作的诚意。
为期5天、系列活动共计16场、多位领导出席、11个区(市)县开展专题活动、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市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投促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
万物争春,时不我待。
密集的信息中,透露出这场投促活动的“不凡”。站在面向世界的“窗口”,这座城市拉开了2025年拼搏奋进的序幕。
成都如其在2024年最后一天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所言: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要“干”字当头。
01
系统“打法”
近些天,在深圳企业家的交谈中,深圳到成都新开的动卧线路不意外成为讨论焦点。
这条动卧自1月5日开行,是全国第三条干夜间线动卧。有企业家概括,它补上了大湾区和成都夜间交通“缺口”,形成了“24小时无缝隙”的快速交通链接格局。晚上,动卧“一夜三千里”,“一觉睡拢”,到站后,马上就能精神抖擞地投入第二天的工作。
正如深圳酷酷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郑小霖所说,人流动加快之后,产业流动和交互就会变得更多。一场更为深度的产业合作,正在两地间酝酿。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30688
成都这场奔赴大湾区的投促活动可谓恰逢其时。而从16场活动的安排思路中不难看出,成都“走出去”招商绝非囿于一时一地,而是有一套完整成体系的“打法”。
动卧的开通无疑是“交通招商”的“黄金先手棋”。其后,特别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背景下,成都还拿出了一系列更趋市场化的招商“妙招”。
比如,“产业招商”已成为成都与企业链接的关键。几天的投促活动中,“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关键词被不断提及,几大产业既是参会深圳企业集中的产业门类,又是成都当下的产业优势或者发展重点。
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先平就提到,其多年助推成都融合医药产业链,不仅多次投资成都,还带动了不少来自全球的医药企业前往成都投资或探讨可能性,它们延伸到了医药科技、医药芯片等细分融合领域。
“资本招商”也如火如荼。12家来自深圳和成都的投资及金融机构悉数到场,共同与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深度对接,通过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产业基金体系,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项目的深度融合。
而大量来自四川、毕业于在川高校的“深漂”,更成为成都“以情招商”的来源。在一场川籍企业家座谈会上,“回家”成为在场企业家的共同心愿。作为四川高校毕业生,深圳蓝影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杰提到,虽然大学时光短短几年,却能成为企业家们的情感链接,企业有发展壮大的需要时,回到成都就成了“优选项”。
02
双向奔赴
若说2025年成都是“干”字当头,那么干的内容则是:投资当先。
图片来源:张建 摄
成都在经济工作会议中给2025年安排的重点任务,首要便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具体要求“创新方式更大力度招引外资、吸引内资,打响营商环境、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三大品牌,构建全过程跟踪、全链条服务闭环工作体系,努力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运行好”。
而当企业所需遇上成都所能,招商更变为一场“双向奔赴”。
多位深圳企业家都发现了成都的变化。过去常常因宜居、包容特质而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的成都,如今更添了一份拼搏争先的实干精神。
眼下,成都又迎来多重战略的叠加机遇。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机遇之外,四川再被赋予“国家发展战略腹地”定位;而在最新获批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成都将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
反过来,也有业内人士将目光落在湾区企业的新发展阶段上。一位在深招商人员发现,新一批深圳企业正面临提档升级的节点。他们中有的准备迈上新阶段、或者开拓新规模,到了前往更大市场拓展业务的关键时刻;有的则因为当地资源有限,需要寻找更匹配的发展场所。
而与过去传统制造外溢不同,这些创新企业需要一个更有能级的城市继续发光发热,而成都的种种变化与创新,恰使其能够成为湾区“外溢”创新企业的“承载地”。
比如,在此次投促活动中,包括四川天府新区、成华区、彭州市等区(市)县签约正成星网卫星互联网研发智造总部基地、深圳千巡科技巡检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深圳鼎晟创新联营项目等3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265.72亿元。
不少企业也期望通过多样化方式加码成都。作为广州市人工智能和轨道交通产业链“双链主”企业,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已在2021年落户成都,其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刘佳提到,接下来,他们还计划落地研究院、希望能将大型行业活动搬到成都。由此,更多产业链接还将继续在成都发生。
03
“干”字当头
不管是动卧的开行,还是投促活动的举办,新年伊始成都就大干一场。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17046
究其用意,可以从成都近期的举动中看到脉络——
去年9月起,成都开始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为企业纾困解难;
去年10月,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推进“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树立拼经济搞建设“关键在产业、重点抓园区、最终看质效”的思路;
去年11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投运,以专业力量服务全市381.22万户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
今年1月,新形势下招商工作会议举行,当天宣布成都招商中心的成立,同时发布首批15条、投资额近300亿元的项目信息。
这些密集落子的举动,将招引项目、服务企业、做强产业放在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位置。按照规划,成都将持续打响“营商环境、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三大品牌。
多重战略在此叠加,发展韧性潜力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和一批增量政策发力见效,成都正将国家战略赋能转化为城市发展势能。
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蓄势之际,这座城市的新年“第一棒”已经跑起来了。
城叔注意到,成都最新在大湾区活动中的推介词强调,自己不仅是人们熟知的那个“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更是一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
如其在此前经济工作会议上所言,在关键的2025年,全市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拼搏实干、开拓创新,以现代化成都建设的新成效,更好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 | 杨弃非 吴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