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生长在美国的普通人,他们的消费观其实是有点扭曲的

@可以的掌门:

因为XHS 的抖难民,很多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没有传说中那么坏,也没传说中那么好。看到“普通美国人”发的收入,很多人很疑惑:为什么平时看到的华人移民很少有这么哭穷的?因为华人移民有这时间发小红书发泄情绪,都会去休息、学习、陪孩子陪家人,甚至都不如把内容发在油管上,至少能赚流量费。移民为生存做的努力是很具体的,不是坐在温暖的公寓里发社交媒体这样的。

很多生长在美国的普通人消费观其实是有点被扭曲的,被消费主义忽悠到了花钱经常不动脑子,但不花就很难受、根本不考虑需求的程度。对比移民白手起家,甚至比美国土著条件更差,很少有移民去哭穷。

移民为生存和安家做的努力都是非常具体的,带着很多母国的穷酸气质,跟很多今天的美国人格格不入,反而类似当年的清教徒,但绝不会有移民挨饿破产受一辈子穷。

美国人的不必要的消费升级从房子开始。

美国平均家庭住房面积,1910年是95平米左右,到了2019年成了250平米。很多房子厕所比居住人数还多。

需要吗?不需要。

花钱么?花。

会不会导致破产?当然会。

我有过一个邻居,单收入,男方电工,硅谷年收入20万左右。家里家具全套全新中高端品牌,两个娃。我们怎么认识这家人的呢?他家承受不了房贷和各种开支要降级,搬去更远的地方更小的房子,要卖家具。彼时我们刚搬家,也需要小孩的家具,就去他家买了书架,大约花费1000,是原价2/5左右。这家具至今还是我家排名前三的家具。

第一名是Herman Miller 写字台和座椅,疫情期间用公司补贴买的,购入二手家具清仓活动;第二名是记忆棉床垫,也是准二手。叫准二手,是因为买的时候全新。当时是俩年轻人结婚购置的新家具,婚礼还没办就离婚了,这么贵的床垫必须卖了分钱。

我们买房的时候,样板间配了二十多个靠垫,当时好奇查了下价格100多刀一个,当时好想还给开发商给我退现金,我换成股票不好么[苦涩]  然后发现很多人是真金白银在买这些靠垫的。

需要吗?不需要

花钱么?花。

好多二代移民的脱口秀里都会出现自己父母有多抠门儿的吐槽,但很多时候这些父母挺正常的,只是不想陷入消费陷阱。

再举个例子,美甲一次100刀左右,接睫毛150左右,收入百万美元的人做一下都觉得心疼,但公司前台至少一个月做一次。我司百万年薪的经理们大把都是背着帆布包和公司免费发的包上班,前台背着LV, Gucci。我司平均收入是美国平均收入两倍以上,日常见不到什么美甲接睫毛和名牌包,个别年收入几百万刀的VP会买个包,但大部分时候走在园区看起来都像“穷人”。

美国的医疗是真心贵、我也吐槽过无数次,但在这种贵的很公平的项目面前,新移民靠干老居民不爱干的脏活累活,吃老居民不想吃的苦,拿五万年薪的可真不多。我有过一个月嫂阿姨,除了带孩子,还在快手直播在美国的生活,月收入八千刀的基础上,还有一两万人民币打赏收入。她不上小红书,也不会去那里发放免费流量,发泄情绪。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