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韩国一点震撼后,韩国放出大招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韩流又火了。
最近都在传,上海街头挤满了韩国人,网友们都在商讨着怎么“给韩国人一点震撼”,有说让沪哥沪姐开着跑车去炸街,有说在街头免费分西瓜的。
展示祖国物阜民丰的初衷是好的,不过我们首先想到的“震撼”,好像都是物质。
而去年,确实又是韩流文化强盛的一年。
BLACK PINK的成员ROSÉ朴彩英与火星哥Bruno Mars合作的《APT.》,全网播放量超过70亿,光是抖音话题的浏览播放就高达40多亿……
而另外一边,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国作家韩江。
虽然同时都在网上遭了质疑——
一个是歌曲旋律疑似“缝合”;
一个好像不配拿诺贝尔。
今天的韩国文化,是怎样一边被“瞧不上”,一边又传得越来越广的呢?
这个话题有争议,也有意思。
01
其实,韩国的文化输出已经有了熟练的留传给你。
早在十多年前,鸟叔的一首《江南STYLE》就红遍全世界。
影响到了当年的总统大选,奥巴马的竞争对手罗姆尼在竞选宣传片中模仿了骑马舞。
无论是“欧巴江南style……”还是“apt. apt. apt.……”。
简单、洗脑、便于模仿是这些歌曲共同的特征。
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口?
有人指出,《APT.》这首歌过于“耳熟能详”了——
“副歌的旋律直接采样了COLDPLAY的《viva la vida》。”
“鼓点竟然和大张伟的《嘻唰唰》一样。”
这就涉及到今天的流行歌曲制作中常见的一个操作——
采样。
△ 官方公布的采样歌曲只有一首1980年的美国流行乐
这首融合了说唱、摇滚、R&B等等多种曲风的流行歌曲正是现在K-POP歌曲的常态。
要说这些单一曲风,放在它们诞生之初,都是“美流”“英流”。
这些流行音乐在英美国家是开山立派,并且发展到今天早已成熟。
而现在韩流音乐,并没有把它们加以改进,或是往前发展了一步,只是将它们学会了拿过来用。
这种现象在熟悉韩流的网友们看来也是见怪不怪了。
或许也正是这种“拿来主义”。
使得K-POP和欧美听众之间没有壁垒,也方便韩国将这些音乐转销回去。
听起来或许有点难以接受。
它们能火,恰恰是因为没有革新。
正如有学者在研究K-pop现象时,提出了一个观点:
K-pop的K,并非Korea(韩国),而是Kapital(资本)。
每次都看得到前作的影子,却每次都能爆火,便说明了韩国通俗文化这条道路的真面目——
不坚持民族性,不执着于自我表达。
绝对迎合市场需求。
02
要说现在亚洲国家对全世界的文化输出,韩国稳坐头把交椅。
而上个世纪的日本,中国,都曾有过文化出海。
武士道、动漫、李小龙、成龙……称得上现象级的文化符号。
今天轮到韩国,与其说是风水轮流转,不如说,是积蓄已久的水到渠成。
就拿成果最显著的韩国影视来说。
2018年,李沧东的《燃烧》在戛纳电影节拿下了场刊历史最高分3.8分(满分4分)。
2019年,奉俊昊的《寄生虫》拿下了戛纳金棕榈以及奥斯卡最佳影片。
2021年,韩剧《鱿鱼游戏》在Netflix播出,引发全世界热潮。
既有艺术电影届的最高认可,又通过了商业作品的市场检验。
过去的“韩流”,主要风靡于东亚——因为有相近的容貌,相似的文化背景。
但。
失去了中国市场的韩娱,也被逼着从偶像言情中转型,去制作面向全球的文化产品。
再佐以一点韩国特有的调料——
阶级之恨。
《燃烧》,女孩成为富人的玩具,还要被“烧”掉。
《鱿鱼游戏》阶级问题放置在了“大逃杀游戏”的刺激环境中。
《寄生虫》,豪宅和地下室,更是社会结构的微缩模型。
而这些问题也不限于韩国,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世界流行病”。
似乎,韩国电影的前方一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也一直知道,要怎么去表达。
而这一结果,要从30年前说起。
1993年,《侏罗纪公园》上映,全世界所有引进了美国电影的国家,都倒在了这部“超级大片”面前。
彼时的韩国总统金泳三惊呼:“一部《侏罗纪公园》的票房收入,竟然比卖出150万辆现代牌索纳塔汽车的利润都要高!”
由此韩国的文化产业才被重视起来。
而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韩国濒临破产,韩国加入了WTO。
为了签订韩美自由贸易协定,政府不得不把“国产电影保护日”缩短,开放外国电影配额,眼见韩国电影市场就要被好莱坞吞并,占去了将近80%的票房。
此时的电影人们不能任由韩国电影任人宰割,他们有的举着自己的遗像象征“电影业已死”游行,有的剃了光头静坐抗议。
△ 图中全是如今韩国电影的中坚力量,最左金惠秀,最右郑雨盛和李政宰
这次游行史称“光头运动”,也被誉为韩国电影业崛起的标志。
后来,《生死谍变》出现了。
它一举打破了《泰坦尼克号》的票房纪录,韩国电影开始起势。
而现在再看《生死谍变》,其中的谍战、枪战、炸弹危机等等情节都可以从好莱坞电影和香港电影中找到影子。
但同时,这部影片又很切实地讲述了一个韩国民众身上挥之不去的主命题——
朝韩关系。
以至于后来在韩国收获高口碑的《铁雨》、《特工》等影片,都离不开这个创作方法:
用成熟的商业片模式,讲述本国、本民族的主题。
03
我们今天可以说,韩国电影是好莱坞和香港的学徒。
只不过当“师傅”已经显出疲态时。
学徒却仍在一遍遍打磨手艺。
今天我们喜欢看韩国电影,就是喜欢里面那熟悉的热血和冲动。
《新世界》。
卧底、黑帮,许多人一看,这就是《无间道》的模式。
但《新世界》把这个故事移植过来做出了许多改动,让人物之间的感情关系和原作已经大不相同,也因此贡献了无数名场面。
反观好莱坞,当年也看上这个故事的马丁·斯科塞斯进行了原封不动地翻拍,结果这部《无间行者》既没有老马丁自己的狠辣风格,也失去了原版的韵味。
所以,“抄”也并不是那么简单。
从最早的《生死谍变》,到后来的《新世界》。
可以看出来,韩国电影人的学习能力已经大幅度提升。
这就像学习一门外语。
先学会了外国人遣词造句的方式,再讲出自己心里的话。
当年光头运动的参与者,致力投身本国电影的导演李沧东,也是看了侯孝贤的《风归来的人》才走上了拍电影的道路。
甚至在他的第一部作品《绿鱼》中,也是有着明显侯孝贤味道。
后来才慢慢摸索形成了李沧东独特的充满诗意的现实主义风格。
这是一条漫长又充满了各种未知的道路。
韩国导演中,走上这条路的屈指可数。
即便像李沧东这样的导演已经是韩国当之无愧的“顶流”,即便他作品中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属于大多数普通人的问题。
他的作品传播依旧非常有限,他依旧是被排除在韩国主流电影市场之外的边缘人。
纯粹商业化的产品,往往才能被批量复制,病毒传播。
当然,韩流的这条路也并非一马平川。
前两年BLACKPINK组合回归时发布的主打歌曲《Shut Down》中。
副歌部分采样了作曲家李斯特的《钟》。
但由于这首歌采样使用古典名曲,却没有融入歌曲的主要旋律。
反而只是靠采样曲的抓耳旋律支撑整首歌,让它成为RAP部分的铺垫,这种做法引起了不少质疑。
前段时间女团IVE发布的歌曲《Supernova Love》采样了坂本龙一著名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结结实实翻了车。
依然都是复制爆款的做法,却开始行不通了。
而在影视领域。
根据@毒眸 所言,韩国影视被流媒体平台带向了如今的繁荣,却也开始面临被反噬的风险。
因Netflix等流媒体的高投资,产出高质量内容,不断拉高观众的审美水平,大量的人才、资金都涌向了高度工业化的流媒体平台。
而那些表达现实反思的严肃作品,也渐渐失去了创作的机会。
去年,制作费280亿韩元《月球》预计将有640万观影人次,实际上映后,只有不到十分之一。
“套路”、“失望”成为了不少低分评价里频繁出现的词汇。
学了这么多年的套路,终于熟练之后,套路却开始失效了。
曾经就像煤老板一样,只管给钱不管创作的网飞,如今也开始了缩减预算。
韩国文艺工作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抄”谁。
套路或许可以得人心。
一旦套路用完,唯一能解救创作的,就只有回到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