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美国觊觎加拿大领土结果如何?白宫重新装修!
都说美国是靠侵略起家的,那为什么美国不吞并加拿大呢?这是某些神奇生物团建时,问出的幽默问题。只能说,能问这种问题就突出了一种大脑没有被历史知识污染过的美,而且现在特朗普和马斯克就来明确告诉你了,你怎么知道美国现在不想吞并加拿大呢?
令人难绷的是,前面提到的美吹选手,在特朗普说要吞并加拿大以后,反而开始极力支持并鼓吹这种侵犯他国主权的无耻行径了,双标能到这个程度也是没谁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历史上美国人是没打过加拿大吗?当年是因为心善,没有觊觎过英属加拿大殖民地吗?那还不是因为没打过嘛,最后被英军从海上登陆攻占了首都,白宫都被烧了。
这场发生于1812年至1815年的战争,也被称为美国的第二次独立战争。1783年美国打赢独立战争后,美国各州与欧洲的关系逐渐正常化,贸易往来日益繁荣。但世界局势的变化,总会在你想要闷声发大财的时候,给你一闷棍。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大陆风云际会。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凭借惊世战争智慧,成为了新生共和国的第一执政。但是旧的反动势力们全都联合起来了,他们发动战争,意图将欧陆反封建革命的胜利扼杀在摇篮里。
旧大陆的战争波及到了美国的贸易。当时的英国可谓是当海上流氓当惯了,丝毫不拟人。如果美国商船与法国或任何一个英国的敌对国家或殖民地进行贸易,那么皇家海军便可直接扣押船上的人员和货物。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美国商船刚刚满载货物横渡了大西洋,船长和水手们喝着小酒唱着歌,就被海军给截胡了。
这还不是最变态的,不要觉得当时皇家海军船上的都是军爷,都是人上人,实际上基层水手和士兵的待遇很差。许多士兵直接就润去美国当商船水手了,收入高、待遇好还不用打仗。但为了与法国交战,皇家海军英国需要维持庞大的编制,防御法军对英国本土的登陆作战。因此,皇家海军经常登检美国船只,捉拿自家逃兵。
但问题来了,谁是逃兵呢?当然是皇家海军说谁是谁就是喽。于是,为了尽快补充兵员,皇家海军经常随意抓人。看着长得像英国人的,就说这是我们的逃兵。不管如今你是哪位,统统押走,反正很快你就要加入光荣的皇家海军了,而服役时间可能是终身或战死。想到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中都能为国王陛下服务,为国王陛下而死,美国水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真是皇恩浩荡啊。
那个年代的美国的经济相当依赖港口贸易,美英双方关系恶化对贸易造极大了破坏。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海员大量失业、港口日渐凋敝。这就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此外,夹在英美双方之间的还有北美原住民。这就属于是美国人自己不当人了,不断侵吞原住民领土。原住民不愿意坐以待毙,自然会想办法寻求外部援助。他们从欧洲方面获得了各类军火,时常组织联军抵御美国人的侵略,甚至主动出击。在1812年战争中,许多原住民部落加入了英国阵营,抵御美国对加拿大的攻击。
1812年,拿皇出兵北伐俄国,英国正在准备参与第六次反法同盟,无暇分兵于防守空虚的加拿大殖民地。美国主战派看准了这个机会,在新仇旧恨以及对北扩野心的刺激下,不讲武德,对加拿大发动了偷袭。
然而,相比于英军那个时代的美军的军队建设相当落后,正规军数量稀少,很大程度上依赖训练不足的民兵。这些民兵也被称为一分钟人,可以理解为从动员到完成集结只需要一分钟的民兵部队。但从结果来看,这些民兵被击溃可能也只要一分钟。
军队组织度的低下和军事技能的落后,让美军遭遇了一场场军事灾难。在底特律方向,面对兵力较少的英国和原住民联军,美军竟然不战而降,底特律直接拱手让人。这是美国建国史上唯一一次位于本土的军事要塞被外军占领,甚至使得密歇根的很大一部分领土成为了英国领土。而美军在其他方向上的进攻也相继失利,总之,打得稀烂。
相较于陆上战役,美国海军在部分小规模战斗中倒是有些亮眼的表现,但在皇家海军舰艇的数量和质量的优势之下,很快美国东海岸就遭到了全面封锁。
更为决定性的事件是1814年拿破仑兵败。这让英国得以暂时从欧陆战争中脱身,向美国方向调兵。1814年8月增员而来的英军发动了一场两栖作战,4000名英军士兵和加拿大民兵从海上登陆,直取首都华盛顿。负责防守的美国民兵一触即溃,总统和政府官员仓皇逃窜。英军长驱直入,烧毁了白宫、国会大厦等政府建筑。
在之后的几场战役中,英军和美军互有胜负,最终双方在1814年年底签订《根特条约》正式停战。国境线恢复到了战前状态,美国本轮对北扩张彻底宣告失败。
战争会在你想要开始的时候开始,却不会在你想要结束的时候结束。当1812年麦迪逊在宣战书上签字的时候,他也不会想到,仅在2年后白宫就经历了再装修。
而如今特朗普又对着加拿大动起了歪脑筋,连带着巴拿马、格陵兰岛也要吞并,虽说美国的军事力量早已今非昔比,但吞并这些国家和地区是没什么意义的事情,美国并不缺土地和自然资源。在政治上这意味着二战确立的国际秩序将进一步瓦解,国家主权在法理上的不可侵犯性几乎不存在了。倘若如此,国际局势的走向恐怕未必会朝着特朗普幻想的那个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