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印选民“既要又要还要”,印内政出现了一个“分裂式”新现象?
编者按
本文关注印度国内政治当下的“分裂式投票”现象。“分裂式”投票指印度的选民开始在不同层级的选举中采用不同的标准、投票给不同政党的候选人。例如,同一地区的选民可能在大选中支持印人党的候选人,而在邦选中支持其他政党的候选人。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选民们一边受惠于印度中央推出的福利计划,将其归功于总理莫迪,另一方面其在身份认同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印人党满足。这使他们在一些选举中支持印人党以维持福利转移,在另一些选举支持表达了自身身份认同的政党。为了应对上述裂痕,印人党试图加强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与地方认同的融合。作者认为,保护邦权利和地方认同不受损害的倾向,将使各种反对党在印度全国政治层面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国内政治将继续维持竞争性,其中央集权性将始终得到有力遏制。南亚问题研究小组特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网络
在最近一系列邦选举结束后,涌现出了大量对其的解释说明和对具体结果原因的归咎。然而,市面上还很少看到对于印度政治正在经历的结构性转变的深入分析。印度选民日益倾向于在不同的选举中投出不同的选票,这种“分裂式投票”的现象在邦选举和全国选举中愈发明显。以北方邦、切蒂斯加尔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贾坎德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为例,这些邦在邦选举和全国选举中的投票情况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南德区同时举行的选举中,选民的行为进一步凸显了这一趋势:他们在人民院(下院)选举中选择了一名国大党候选人,而倾向于在邦选中支持印人党和辛德(Eknath Shinde)领导的湿婆军(Shinde's Shiv Sena)的候选人。
如果当前的“分裂式投票”趋势持续占据主导地位,政党竞争的格局很可能会经历一次结构性的变革,这将对印度联邦制度下的讨价还价产生深远的影响。政治学家尼兰詹·瑟卡尔(Neelanjan Sircar)与我在2019年大选后共同撰写的文章中,已经强调了“分裂式投票”的重要性及其对地区政党所带来的影响。在联盟政治时期(1989-2014),地区政党能够长期在全国层面内存在,这使其具有在全国层面进行谈判并争取利益的能力,同时它们也能在邦一级对选民的地区种族和身份主张做出响应。然而当下的莫迪时代,印人党在中央的绝对权力以及以莫迪个人为中心的统治架构,改变了联盟政治时期的状况。中央集权化的趋势使得印人党能够将政治上结果的得失引导到全国政府层面,从而在全国治理与邦治理之间建立了差异。对此,选民们也在全国选举和邦选中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与2014年之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19年以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央政府推出的福利计划其功劳被直接归功于总理,这与过去福利计划分散于各邦政府和全国政府之间的情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印人党在意识形态上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和族群的愿望,这使得地区党派得以维持其在邦选中的吸引力。
奥里萨邦的情况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2019年同时举行的选举中,印人党在全国选举中的得票率(38%)远高于邦选举中的得票率(33%)。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选举中,比朱人民党(Biju Janata Dal)(该党在邦选举中获胜)在21个选区中的14个选区的得票率远低于印人党,但其在邦选举中表现更佳。到了2024年,我们在其中观察到了一种相反的模式:在印人党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失望的选民转向了I.N.D.I.A集团,选民能够直接将治理失败归咎于印人党(尽管在邦选举中,特别是在拉贾斯坦邦和切蒂斯加尔邦,局势反而对印人党有利)。
亚达夫(Yogendra Yadav)及其合著者的研究表明,印人党(BJP)的得票率主要在其传统主导地区(即印地语地带)急剧下滑。另一方面,在印度人民党挑战地区性政党和国大党的邦中,其得票率却有所增加。因此,社会主义党重新稳固了自己的地盘,而比朱人民党和印度民族协会(BRS,特伦甘纳邦地区政党)等地区性政党则失去了群众基础。在邦选中,选民的选择呈现出多样性。不仅国大党在与印度人民党的直接较量中(如哈里亚纳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遭遇逆转,甚至一些在2024年全国大选中失利的地区性政党(如贾坎德解放阵线<JMM>、民族主义国大党<NCP>和西印度的湿婆军信第派)也重新夺回了自己的地区堡垒。事实上,国大党的情况尤为引人关注,它在全国大选中表现不佳,却在几个月后的邦选举中意外助力印人党取得大胜。可以说,选民们认为国大党有能力在全国层面进行讨价还价,这对该邦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即便是选民们(如南德补选所显示的那样)也更希望看到一个在人民院中影响力较弱的、由印人党领导的联盟。
此外,受益于中央层面政策选民对自身得利的归因也对印人党领导的马邦联盟产生了有利影响。根据印度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CSDS)的民调显示,虽然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在全国大选中严重损害了印人党领导的联盟的形象,但在邦选举中,选民更倾向于将这些问题归咎于中央政府,进而将投票倾向转移到负责邦政府的同一批政治参与者身上。
泰米尔纳德邦和西孟加拉邦等邦没有发生“分裂式投票”,但总体而言“分裂式投票”已成为印度政治中的普遍现象,对印度政治运行和联邦制度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夺回阵地,各邦政府纷纷效仿印度人民党的做法,采取类似策略,通过现金转移计划等举措来吸引选民。竞争性福利主义现象仍将持续存在。此外,这可能会促使反对党在涉及财政分权、邦际不平等和分权等联邦制度运作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毕竟,保护邦权利和地区代表权的需要增加了地区政党再全国政治舞台上地位。
对印度人民党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呢?可以说,正是认识到了大选后出现的这种分裂式投票现象,印人党积极才进行调整,减少了莫迪总理在邦选举中的直接参与。同时,为了继续赢得帮选,该党还计划通过更加积极、更加强烈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来巩固地区特性,而地区特性正是地区性党派的主要吸引力所在。这就给反对党在全国层面共同反对印度教民族主义政治提供了意识形态纽带。在各邦层面,随着印度人民党在中央的主导地位下降,地区性政党和国大党可能会面临比2019-2024年期间更为艰难的斗争。这就是“分裂式投票”的特殊性所在。它将确保印度的国内政治仍是竞争性的,这种竞争性如果利用得当,将成为抵御当下印度有害的中央集权倾向的一道坚固堡垒。
作者简介:Yamini Aiyar,布朗大学萨克森纳当代南亚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
本文编译自《德干先驱报》网站2024年12月1日文章,原标题为Split-ticket voting: Is this India’s new federal dynamic?,原文链接为:https://www.deccanherald.com/opinion/split-ticket-voting-is-this-india-s-new-federal-dynamic-3298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