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高校招聘教师全部“员额制”,为何以此来代替传统编制?有哪些意义?

有一个叫软科的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布博士层次员额制教师招聘公告,计划招聘50名博士层次教师,且这些教师全部都是“员额制”。

500

按照文章中的说法,“员额制”,也称人员总量管理,是由高校自主设定,上级人社部门核定备案后,可执行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传统事业编与个人身份对应,如果离开岗位,编制会跟着。

然而“员额制”是“在岗才能在编”、“对岗不对人”,编制只与岗位对应而与人无关,这也是和传统事业编不同的地方。可以理解为,一个员额对应一个人员,有总量控制,“有进有出”。工资福利待遇,和事业编制完全相同。

但是,合同续存期间是否续聘,要根据考核决定。换句话说,“员额制”是处于“试用期”的事业编。

至于为什么要用“员额制”代替传统编制,文章中给出的说法是因为传统编制太过稳定,这导致高校的用人活力、教师干事创业活力受到制约,从而掣肘高校发展。

高校为何用“员额制”代替传统编制?

首先,传统高校事业编,定编定员,相对稳定,也常被称作“铁饭碗”。“稳定”容易滋生“固定”。传统事业编下,“青椒”在资源争夺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当金字塔位置逐渐“固定”,高校的用人活力、教师干事创业活力受到制约,从而掣肘高校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稳步发展的基石。高校实行“员额制”、学科“末位淘汰制”等人事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编制“只进不出”的局面,盘活高校教师流动的市场机制,提升了高校办学活力。

并且,文章还提到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实施“员额制”管理。

500

有网友表示,实际上在学校、医院采用员额制已经很多年了。员额制和传统事业编来说,用人单位的自主权极大,如果还想象以前一样将其当做是和传统事业编一样的“铁饭碗”的话,还是趁早打消念头会比较好。

500

500

还有人表示,这员额制的雇员,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时候岗位还算是稳定的。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那这个岗位就不打稳定了。

500

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0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云山之枫
    一、你将政治领导和业务领导混为一谈,不是无知就刻意。二、基层选举的候选人,可以由党委推荐,也可以由选民推举(但要达到规定人数)。但是,不管是上级党委推荐的候选人,或是基层选民推举的,选出后都要由上级党委和政府批准同意才能正式任职。三、共产党从来不说自己任命的干部是官僚,这个是你在上文故意说成的。四、地方或下级组织、机构的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可以直接由上级党委任命,比如省委书记就由中央任命。市、区县的书记由省委任命。教育部属下的主要高校书记如北大、清华等,也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中分别有中央、省、市管理的。哪一级管理的干部就哪一级的党委来任命或者批准。

    错。
    民主集中制跟官僚等级制格格不入。
    上级不该推荐,除了紧急情况或者下级组织瘫痪需要特殊干涉,就该由基层自己酝酿候选人,这才是全过程的民主。基层选举必然选举自己熟悉的、自己信任的人。上级推荐的,除了紧急干涉,哪个是基层熟悉的,无不是靠上级的‘信用“和”级别“在背书。
    至于官僚,自己当然不会说。但是当年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难道是对臆想的敌人开炮?
    上级任命是尽到审查义务,而不是先决条件。如果各个都是标杆榜样,还要选举干嘛?
  • 全部楼层
    云山之枫
    市场经济下,作为出资人,当然应该对公立高校施加影响。
    施加哪种影响,是政治性的或者业务的?
    出资人施加财务上的影响。
    党委施加政治方向上的影响。
  • 全部楼层
    zzz3996
    错。党的领导并不等于只有上级的领导。市场经济下,作为出资人,当然应该对公立高校施加影响。但这种影响应当建立在合理的层次方面而不是建立在等级制度方面。比如某地级市出资成立的本科院校,就应该接受地级市教育部门的领导,而不是强行规定本科院校就得省一级来管辖。
    另上级任命跟下级选举不矛盾,是建立在先后次序上的,只有基层民主选举出来的领导,经过任命,这才是正确的顺序。而不是上级任命一个,基层搞一个形式主义的选举,这才叫官僚主义。
    共产主义只该有干部,不该有官僚。凡是官僚,必定是走老路,维护官僚这个SIG,是伟大事业的敌人。
    市场经济下,作为出资人,当然应该对公立高校施加影响。
    施加哪种影响,是政治性的或者业务的?
  • 全部楼层
    zzz3996
    错。党的领导并不等于只有上级的领导。市场经济下,作为出资人,当然应该对公立高校施加影响。但这种影响应当建立在合理的层次方面而不是建立在等级制度方面。比如某地级市出资成立的本科院校,就应该接受地级市教育部门的领导,而不是强行规定本科院校就得省一级来管辖。
    另上级任命跟下级选举不矛盾,是建立在先后次序上的,只有基层民主选举出来的领导,经过任命,这才是正确的顺序。而不是上级任命一个,基层搞一个形式主义的选举,这才叫官僚主义。
    共产主义只该有干部,不该有官僚。凡是官僚,必定是走老路,维护官僚这个SIG,是伟大事业的敌人。
    一、你将政治领导和业务领导混为一谈,不是无知就刻意。二、基层选举的候选人,可以由党委推荐,也可以由选民推举(但要达到规定人数)。但是,不管是上级党委推荐的候选人,或是基层选民推举的,选出后都要由上级党委和政府批准同意才能正式任职。三、共产党从来不说自己任命的干部是官僚,这个是你在上文故意说成的。四、地方或下级组织、机构的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可以直接由上级党委任命,比如省委书记就由中央任命。市、区县的书记由省委任命。教育部属下的主要高校书记如北大、清华等,也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中分别有中央、省、市管理的。哪一级管理的干部就哪一级的党委来任命或者批准。

  • 全部楼层
    云山之枫
    你的观点不就是10几20年前一批人鼓吹的所谓高校教师自治论吗?
    一、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是公办的,接受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合法合理。就是民办学校也有党委,要接受党的领导,否则无法保证办学的政治方向了。
    根据我国宪法,党是整个国家的领导力量,所有领域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即使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只要达到一定的人数就要依法成立党委、工会、妇联等组织。
    二、上级任命与基层下级选举并不矛盾。下级选举出来的人选也必须经过上级批准才有合法性。我国目前的领导体制就是选举与任命兼顾,行政主官以选举为主,党的领导主要由上级任命。否则就与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力量这个根本原则相违背了。
    三、官僚和官僚化不是一回事。有政府就一定有官僚,而官僚化就是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要反对官僚主义,但是不要否定上级任命的官员。

    错。党的领导并不等于只有上级的领导。市场经济下,作为出资人,当然应该对公立高校施加影响。但这种影响应当建立在合理的层次方面而不是建立在等级制度方面。比如某地级市出资成立的本科院校,就应该接受地级市教育部门的领导,而不是强行规定本科院校就得省一级来管辖。
    另上级任命跟下级选举不矛盾,是建立在先后次序上的,只有基层民主选举出来的领导,经过任命,这才是正确的顺序。而不是上级任命一个,基层搞一个形式主义的选举,这才叫官僚主义。
    共产主义只该有干部,不该有官僚。凡是官僚,必定是走老路,维护官僚这个SIG,是伟大事业的敌人。
  • 体制内工资低,人家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前提就是铁饭碗。现在铁饭碗没了,那你工资就要提上去,不然谁还来?
  • zzz3996
    编制本来是正常的用词,结果被官僚化后成为一个异样的词,就跟XX、XX一样。
    任何单位都有编制,根本业务开展需要合理确定。但体制内(又一个普通便特定的词)将编制变成某种TQ以致无视业务进展而固化。
    正常的高校本来就该高校本身的发展来确定教职员工数量,比如多一个专业必然多一点教师。取消一个专业必然有教师需要转岗或多余。
    我是一向主张单位正规化,比如该高校,该聘用多少人就多少人。聘用教职员工组成工会,选举主席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当然党员也该选举书记参与党的领导(而不是上级任命一个官僚)。
    你的观点不就是10几20年前一批人鼓吹的所谓高校教师自治论吗?
    一、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是公办的,接受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合法合理。就是民办学校也有党委,要接受党的领导,否则无法保证办学的政治方向了。
    根据我国宪法,党是整个国家的领导力量,所有领域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即使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只要达到一定的人数就要依法成立党委、工会、妇联等组织。
    二、上级任命与基层下级选举并不矛盾。下级选举出来的人选也必须经过上级批准才有合法性。我国目前的领导体制就是选举与任命兼顾,行政主官以选举为主,党的领导主要由上级任命。否则就与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力量这个根本原则相违背了。
    三、官僚和官僚化不是一回事。有政府就一定有官僚,而官僚化就是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要反对官僚主义,但是不要否定上级任命的官员。

  • 如果还有领导层存在,就不是员额制。
  • 员额制是最传统的编制,建国就有了,何来取代之说?
  • 高校处级以上行政岗位才应该实行员额制
  • 山猫龙空版本 不是发财的事儿别找我私信,忙着呢。
    教学型的可以搞员额制,科研型的必须有终身教职。

    我一向都支持在大学里面搞末尾淘汰制——各行政岗位一把手当然应该末位淘汰,比如XX学院连续3年全校垫底,院长、书记必须滚蛋!
  • 现在越来越想念M时代,大学生包分配,工人有班上直到退休,工作稳定社会就稳定,别任由这些乱社会份子乱来一通,体制內的编制都搞成员额制,合同制,未位淘汰法,一不小心被上司钻了空子就叫你到财会去领这月工资走人,劳动法当P。被辞退的员工重新找工作,薪资从头计算大学毕业月薪5000,别说开车到十字街撞行人,连拉响炸药包的心都有。实施员额制的高校立即由劳动人事加重处罚,上升到动乱社会、动乱政权的高度给校长和党委书记双开处理。
  • 和企业的工作派遣制有何区别?员额制,只管工作,至于评奖与责任没有人会在意。
  • zzz3996
    编制本来是正常的用词,结果被官僚化后成为一个异样的词,就跟XX、XX一样。
    任何单位都有编制,根本业务开展需要合理确定。但体制内(又一个普通便特定的词)将编制变成某种TQ以致无视业务进展而固化。
    正常的高校本来就该高校本身的发展来确定教职员工数量,比如多一个专业必然多一点教师。取消一个专业必然有教师需要转岗或多余。
    我是一向主张单位正规化,比如该高校,该聘用多少人就多少人。聘用教职员工组成工会,选举主席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当然党员也该选举书记参与党的领导(而不是上级任命一个官僚)。
    那你觉得你讨论的还只是高校的问题吗
  •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几十年后才体现出来。
    如果当年工人下岗潮时,对公立学校也同时改制,应该就不会出现当今那么多背叛自己的工人阶级属性,为资产阶级老板们说话的公蜘了!
  • 编制应当仅适用于官员。
    1.编制体现的是政府权力责任结构,官员的流动性依赖的是升黜制度。使用“编制”管理,有其合理性。
    2.而企业营利及大部分事业单位不应该适用“编制”制度,其固化了工资福利支出,而弱化了员工流动性。变成了不合时宜的身份tq。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其实,公务员的“编制”也会逐渐松动。这是大势所趋。美国的效率部已经要成立了。
    3.所以,不要迷信编制的“铁饭碗”属性,更不要将自己的前途寄托于混“编制”躺平。

    从积极的角度看,社会流动起来才有活力。
    到处都是编制的社会必然论资排辈,阶层固化,死气沉沉。

  • 编制本来是正常的用词,结果被官僚化后成为一个异样的词,就跟XX、XX一样。
    任何单位都有编制,根本业务开展需要合理确定。但体制内(又一个普通便特定的词)将编制变成某种TQ以致无视业务进展而固化。
    正常的高校本来就该高校本身的发展来确定教职员工数量,比如多一个专业必然多一点教师。取消一个专业必然有教师需要转岗或多余。
    我是一向主张单位正规化,比如该高校,该聘用多少人就多少人。聘用教职员工组成工会,选举主席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当然党员也该选举书记参与党的领导(而不是上级任命一个官僚)。
  • 防躺平。教育躺平比行政躺平带来的后果更严重,教育躺平是影响子孙后代无数代前途的
  • 扩大领导的权力缩小员工的权利,还是成立工会吧。
  • 废话 一堆,这年头打着改制旗号,说好听点是内卷,说难听的压榨这样的案例还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