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AI时代,读写能力仍是生存硬通货!
最近,经合组织,即OECD公布了2023年的《成人技能调查》(PIAAC)。这份报告对全球多个国家的成年人的读写能力做了评估,并把它分成六个等级(Level 0到Level 5)。
Level 1或以下被认为是低水平,意味着这些人只能理解简单的短句或单一信息,而无法应对稍复杂的文字内容。简单来说,Level 0和Level 1就是“读写困难户”,Level 3才算是达到了“现代社会基本需求”。
中国不是OECD的成员国,因此不在调查范围。目前OECD有38个成员国,主要发达国家都包括在内。
这个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竟然有28%的成年人处于Level 1或以下,读写能力只相当于小学低年级水平!
德国和英国的情况稍好,但也有20%左右的成年人无法达到现代社会的基本读写要求。
相比之下,北欧国家如芬兰、瑞典和挪威的表现堪称“读写天花板”。这些国家的教育体系显然更注重基础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成年人大多能达到Level 3及以上水平。看来,北欧人民的“高福利”与高水平教育是相关的。
当然,OECD的这份报告也让我联想到中国的情况。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的读写能力水平如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读写能力的差距会不会很明显?
报告里对低读写能力人群有具体描述,比如,这些人只能理解简单的短句,他们能看懂超市的促销广告,但如果让他们读一篇深度报道或分析性强一些的报道,估计就要“头大”。他们甚至可能看不懂药品说明书。
这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危机感。AI技术的发展让信息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但如果连基础的读写能力都没有,那不就等于要么被“信息潮”淹没,要么被“技术潮流”甩在了岸上吗?
那么,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有那么多的人读写能力都比较弱呢?
美国是AI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高科技是美国经济的支柱,占据全球主导地位,这是靠大量高端人才创造的。
如同美国的贫富差距很大,在读写能力方面,高端与低端的差距同样非常大。或者可以说,这种差距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原因。
比如,报告提到,美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富裕地区的学校和贫困地区的学校简直是“两个世界”。
此外,美国的移民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第一代移民因为语言障碍,读写能力根本达不到现代社会的要求。
还有,美国在成人教育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很多成年人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期,很难再有机会“补课”。
读写能力的重要性在AI时代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升级”了!
这就像是打游戏,读写能力从“基础技能”变成了“核心技能”,直接影响你能不能顺利通关。
AI生成的内容越来越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读写能力,才能从海量信息中分辨出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毒鸡汤”。否则,我们可能会被假新闻、虚假信息甚至是AI生成的“诈骗信息”牵着鼻子走。
AI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技能,而学习的基础就是读写能力。比如,想要学会使用一款AI工具,你至少得看懂它的说明和介绍吧?你买了一台高端洗衣机,如果看不懂说明,怎么使用?更不用说我们日常不离身的手机了,它的不断升级会需要更高的读写能力才能灵活使用的。
低读写能力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限制了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选择。随着AI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许多低技能岗位正在消失,而新兴的岗位往往要求更高的读写能力和技术技能。无法适应这些变化的人将失去工作,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低读写能力还限制了社会的整体生产力。OECD报告指出,读写能力不足的人群通常无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如计算机和AI软件),这不仅影响了个人效率,也拖累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低读写能力的人可能难以胜任需要阅读操作手册、理解安全规定或撰写报告的工作。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的体力劳动,而这些岗位正逐渐被自动化取代。OECD报告指出,低读写能力直接限制了个体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使他们更容易陷入贫困。
更重要的是,低读写能力还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高技能人群能够利用AI工具提高效率、创造财富,而低技能人群则被边缘化,甚至可能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这种分化导致财富和机会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愈加明显。
读写能力的差距可能直接决定了你是“AI的主人”,还是“AI的仆人”。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正视读写能力的重要性,把它当作一种“生存技能”来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活得更从容、更有尊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