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和沈飞谁比较“保守”?

我们看这次的两种六代机,很难不回想歼-20和歼-35的不同发展之路。

当年歼-35开发启动的时候就说用WS-19以后性能可以如何如何,但现在到了接近服役阶段用的还是改进WS-13。那还不如成飞直接上WS-10的量产歼-20了。

反正都一时用不上WS-15\WS-19,在只能用上一代发动机的前提下,歼-20的性能显然还是要更胜一筹。

到了第六代战机,似乎沈飞又是押宝下一代大推力发动机的进度能跟上,所以用的还是双发。

成飞则直接给你来了个三发,一下子就能实现在不用新一代发动机前提下照样能实现目前世界上最强的超音速巡航性能。

很难说总体设计激进,发动机选择保守的设计到底是保守还是激进,但似乎成飞总是更实事求是一点。

成飞在发动机选择方面很少打鸡血,当初沈飞歼-8III就开始总寄希望于发动机那边给力,给自己解决问题。结果歼-8III也是卡在发动机上。

到了WS-10开始在歼-10、歼-11上运用的时候,成飞在歼-10上试了一下,然后后来就不用。歼-10用WS-10的量产型出现的时间也要晚于沈飞的歼-11B。

可以说成飞在发动机问题上似乎总是比沈飞保守那么一些,不寄希望于国产发动机取得什么“大突破”,相比之下沈飞则往往把飞机性能突破一下的希望寄托在国产新发上,并且最后屡屡吃亏。

歼-20和歼-36感觉都是立足于使用现有发动机,也能取得较好性能的设计。

按照有些打鸡血爱好者们的口风说,成飞那是有点“不爱国”啊,怎么能不信任国产最新型发动机呢?怎么能看扁了我们的发动就进度呢?

当然其他东西倒是不一样,比如雷达方面,沈飞喜欢雷电所的东西,成飞喜欢14所的东西,14所的雷达一向在总体设计上要比雷电所激进很多,基本上是国内航空电子领域最先进的玩意都敢往上整,相比之下雷电所就要保守一些。

所以在雷达问题上成都反而比沈阳要激进,又求新求快起来了。

当然这样的选择也是处于两家对于国内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理解的不同,今天发动机的“心脏病”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国产新飞机的主要瓶颈了,毕竟WS-19确实比WS-15成熟得快得多,歼-35真可能会比歼-20提前开始生产使用国产四代发动机的型号。但六代机呢。

之前有朋友说,在飞机上,发动机决定下限,雷达决定上限,看来成飞很大程度上叫做确保后墙不倒的前提下,努力追求提高上限。

不得不说这还挺有点格鲁曼当年搞F-14的意思的,当年F-14也是选择了一台“稳妥”,但性能实在差点意思的发动机。最后F-14A也不是靠发动机打天下,说到底还是靠AWG-9雷达和“不死鸟”导弹嘛。有点田忌赛马那意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