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昨晚直播有一些比较实在的言论,也说明他知道智驾仍然存在的问题在哪
李想26日晚上的直播有一些比较实在的言论:
「张小珺:你现在开车智能驾驶占比是多少?
李想:大概 80% 左右。
张小珺:剩下的 20% 是因为你们技术不够行吗?
李想:最主要是我赶时间。」
这个太真实了,我之前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能这么说出来至少说明想哥知道现在智驾仍然存在的问题在哪,而不是一直说我现在开车已经全程用智驾了……
「张小珺:端到端是自动驾驶的制胜法宝吗?
李想:我觉得端到端只能解决 L3,解决不了 L4。
张小珺:什么时候可以 100% 用自动驾驶?
李想:给我三年的时间,它需要技术到位,也需要产品到位,也需要一些环境和政策到位,也需要消费者对于人工智能的信任到位。」
这个我们内部也讨论过很多次,端到端是智驾的终局吗?包括前几天还和@不是郑小康 在讨论现在具身智能很火,是技术能力 ready 了吗。
但没还没展开讨论,话题基本就终结了,因为现在的机器人其实都是强化学习,能力再强,也就是「小脑」 NB,运动控制 NB,但是没有大脑。
真正的自动驾驶、具备自主行动能力的具身机器人需要大脑,不然永远是 L3,永远是个需要监督的辅助工具。
「郎博:要达到 500 公里的综合MPI(城市+高速综合接管里程),预计需要 2,000 万 Clips(视频片段)的水平。如果 2,000 万 Clips 从不到 5% 的老司机去筛选,这里隐含的数据量,要达到 50 亿公里甚至上百亿公里的水平。」
上了端到端之后大家都在聊你用了多少 clips 训练的,我用了多少 clips 训练的。和很多家车企的研发沟通的时候,我也会问这个版是多少 clips 训练出来的。
但是有一些研发对这个数据挺不屑的,他反问我,大家有说过挑选 clips 的标准吗?每个 clips 的长度是多少?你要攒出 1,000 万 clips 不难,其实不需要太大的车队数量,但是筛选出真正优质的片段很难。
郎博现在说的这个,相当于把自己的比例公布了一下,500 MPI - 2,000 万 clips - 50 亿公里。
之前和某个销量还不错的、自研智驾的品牌的工程师交流,他们说这个数据到后面增长会变慢,一方面是用户如果每天都是固定的路线、固定的环境,后面能产生的有效 clips 就很少,现在他们家平均下来,一辆车一天大概 2 个有效 clips 。
还有一些值得记录的数据:
郎博:我们 2 月 AD Max 的交付量占比只到 20% 左右,然后到今年下半年超过 50% 了。
郎博:我们的目标是今年综合 MPI(城市+高速综合接管里程)做到 100 公里接管一次的能力。
这个接管不是安全接管,不是说你要撞车了才接管,是用户觉得车开得不符合体验、不舒服的接管。到明年、后年,我们会逐渐提升至 500 公里、甚至 1,000 公里以上。
张小珺:拿L4的门票需要什么条件?
李想:足够多的车跑在路上。
张小珺:多少车?
李想:得500万辆以上。第二你要真的自己掌握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这个基础模型的能力。第三,你要有足够多的钱去招募最顶级的人才,以及足够的算力,有这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