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遛娃记(4)

9

盲区

G349可谓是秘境中的秘境,长期以来受到的关注度都相当低,无论是这条国道本身还是沿途察雅洛隆等县城,估计绝大多数人都闻所未闻。托尼跟我说过,G349现在整体都很好开,除了芒康到察雅会有一段冻土烂路,当年修这个豆腐渣工程的交通厅领导已经被抓了。果然,一进入察雅地界,就开始了大弹坑路,路况之差超乎想象——这么说吧,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么烂的国道了,比我们去宗萨沟时原本想走的那条县道近路还烂,我去年走的未铺装丙察察线都比这条路要好开。这条路其实铺过柏油路面,但很明显路基偷工减料,上面的柏油路路面压坏冻坏之后,下头直接就是烂泥,时不时搞个让人措手不及的大坑,很多地方需要非常精准地知道自己车轮的位置才能避免刮底盘。

500▲刚开上G349,路况极佳

500

▲但这段路一直很少人走显然是有原因的,长期以来山多路烂,很快给了我们颜色看

500

▲有很多地方,路面都被压烂,处处是陷阱

500

500

▲通过这段视频你可以观察到,我们过烂路时候不得不放慢速度

500

▲沿途的村庄相当原生态,在藏区已经不多见

500

500

▲馒头停车尿尿,给他去摸了一下雪(彩鸿拍摄)

这段烂路不仅比托尼描述的更烂,而且距离也相当长。我们的房车本来就开得慢,在烂路上更是只能蜗行。我估摸着按照这个速度开到察雅县又得晚上七八点,这样终日赶路实在太疲劳,而且享受不到旅行的乐趣,于是想找找看察雅县城之前有啥地方能住。

如今藏区的县城,住宿条件都绝对有保障,毕竟县政府得搞接待嘛,总得有一两个撑得起门面的高规格酒店。但县城以下的住宿条件就不好说了,个别热门景区的“乡”和“村”会有不错的民宿酒店,但像G349这种冷门线路,指望不上那些原生态的“乡、村”,无论如何得要找个“镇”才行。我们看到沿途路牌上有个叫做“香堆旅游特色小镇”的地方,于是寻思着是不是可以住到香堆镇上,

在看到路牌之前,我从来没听过香堆这个地方。香堆跟我们第一天住的日斯满巴碉房一样,要离开主路从一条岔路进去10公里左右。有过了日斯满巴碉房恶劣住宿的“惨痛教训”,这次我肯定要先确认好镇上的住宿条件,然后再决定是否去那里。

跟日斯满巴碉房一样,高德地图上搜索不到香堆镇的酒店,搜索显示最近的酒店是在贡觉县和察雅县,放大香堆镇的地图也没找到任何住宿的标记。我偏不信邪了,难道一个镇会连一家住宿都没有?于是在地图上找了一家香堆镇的小饭店,按照上面留的电话打了过去——这种事情最靠谱的就是找个在那边的当地人问一下。

果然,这种小地方的人都互相认识,饭店老板直接报给我了宾馆老板的电话;我打过去确认有标间,于是决定了当天住到香堆镇上去。

我得说,香堆是我们行程中的一个意外收获,“旅游特色小镇”并非瞎吹(相比之下,察雅的“吉塘旅游特色小镇”就没啥看的),这地方居然是一座藏式古城

这样说吧,藏地货真价实的“古城”其实相当稀有,因为藏地本来“城镇”就很少。拉萨八廓街那一带虽然是古城,但由于拉萨经历过大拆大建,八廓街周边除了少数几栋贵族大院是古建之外,大部分都是新建的,从前拉萨古城的格局早已不复存在。你们看到的很多所谓“古城”,说白了都是经过重新规划设计、钢筋混凝土的“横店影视城”。在香堆之前,我只见过两个保存相对完好、相对还算原生态的藏式古城,一是木斯塘的珞曼塘,二是拉达克列城。丽江古城严格来说属于纳西文化,工布江达的太昭古城则规模实在是有点小,

而香堆这个地方,简直就有一种列城的既视感!

香堆古城围绕着香堆寺修建在一座山坡上,不少房子都是用石块和泥砖搭建的,城区没有经过规划,完全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有种无序的美感。由于高低错落的地形,古城里面只有极少的几条路能走车,路也非常窄小。香堆寺占据着古城最高最显眼的位置,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吐蕃时期,可惜最古老的向康大殿如今只剩一堆残垣,边上的几座大殿都是新修的。

香堆古城之所以能够保存得相对完好,恐怕最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的与世隔绝。察雅县本来就是藏东最偏远的县城之一,在公路没有修好之前,从察雅县城到香堆镇的80公里山路要开将近一天。这座古城位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山区腹地,极难抵达因而发展滞后。

但香堆本身倒还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沿着险峻的峡谷公路开进来,到了这边一下子豁然开朗,三条河流在此交汇,冲击出了一片丰饶的谷地。最教人喜出望外的是,我们一整天路上都是阴雨,到了香堆突然云开雾散,夕阳柔和的光辉从云间缝隙洒落到古城,留下了一个极美的第一印象。

500

▲除了山上没有宫殿之外,香堆的格局真的就跟列城很像

500

▲古城里的民居都是比较老式的,用的阿嘎土屋顶

500

▲长按二维码观赏360度全景

然而当我们开进香堆古城,一些不太美好的细节不容分说地闯入了眼帘。

在找宾馆订房间的时候,我就已经调查清楚了——整个香堆一共只有两家宾馆,都自称有标间。我们住的那家叫“香堆宾馆”(高德地图在香堆镇搜“宾馆”搜不到,但搜“香堆宾馆”的话有定位,备注了“疑似关闭”),因为听这名字就像是当地最好的,够得上“政府接待”标准。跑到实地一看,宾馆的位置倒是没话说,在古城的正中心,但那环境和条件实在是一言难尽。

由于多年来的与世隔绝,香堆镇目前还没来得及对古城进行大规模翻新和旅游开发,因此古城的环境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脏乱差;再加上刚下过雨,街上到处是泥泞,感觉好像穿越回到了十年前的藏区。虽说国家花了大力气精准扶贫,在古城外围修建了崭新的安置房,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从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上改变当地人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我见多了老少边穷的地方,并不会对此大惊小怪;馒头一下车,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当地孩子在路边玩,脏得就好像一把用了许多年的拖把。馒头顿时看呆了,非常大声地问我:“那个人怎么这么脏呀?”街边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我们,虽说童言无忌,还是搞得我十分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

走进香堆宾馆一看,果然就是十多年前招待所的水平,估计也已经开业十多年没装修过了,还是用钥匙开门的;卫生间门外的地板被水泡烂,补了又补。我为了把两张床拼起来陪馒头睡觉,自然得要拉动其中一张——不拉倒还好,一拉把床底下多年不见天日的垃圾给拉了出来,扫了满满一簸箕。

500

500

▲细看古城,会觉得有点脏乱差,有点像我十年前去的大凉山

500

老板开门见山告诉我们,眼下镇上在搞自来水管网改造,白天停水,晚上会不会有水不知道——言下之意就是可能洗不了澡。不过呢,他给每个房间准备好了一大桶生活用水和一小桶饮用水……事到如今,那也只好将就一晚。不能洗澡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藏区本来就不用天天洗澡。

已经做好了没有自来水的心理准备,没想到晚上倒是来了水。我问馒头要不要洗澡,他直接拒绝了,并且连着三天不肯洗澡,后来我才搞明白原因……

我在这次出门之前,一直都认为孩子的适应力是很强的,搁什么样的条件都能住,挑三拣四嫌这嫌那都是大人才有的毛病,所以我过去特别鄙视那种觉得带了孩子出门就非要住五星级酒店的家长

我曾经还天真地以为带孩子出门吃苦可以锻炼孩子,然而现实给我上了一课——没苦硬吃哪儿是在锻炼孩子,这明明就是在锻炼家长,废爹啊!

别人家的小孩儿怎么样我不敢说,像馒头这样的孩子确实什么样的住宿条件都能适应,对睡觉的地方没啥要求。我们住日斯满巴碉房那晚,馒头一点都不嫌那里简陋,躺下就睡。但对于大人来讲,绝对是住在条件越好的酒店,带孩子就越轻松

带孩子说白了就一件事——如何尽可能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消耗Ta的精力与时间。好的酒店通常有更多游乐设施、更大的空间、更安全的环境,能够更有效地给小孩儿放电……所以带孩子出门住好酒店,本质上是家长花钱买省心。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我以后带着孩子出门,也会尽可能住好酒店;我绝不是担心孩子吃不了苦,纯粹因为我自己想轻松点啊!假如小孩儿因此变得骄奢淫逸,那只能说是副作用。

具体到这次旅行——比方说,我虽然带了平板电脑给他看动画片,但平板这个东西肯定还是少看为好。有些新装修的酒店有智能电视,我就会花9块9买一个月儿童会员(开通连续包月一般第一个月只要9.9元,开通之后关闭自动扣费即可;手机投屏当然也可以,但经常会投不了,稳定性不如直接买个会员),让他在大电视上看动画片。虽然买一个月会员只看一晚上很浪费,在我看来,能够花上9块9让他一晚上不看平板电脑那就很值。有了娃之后,尤其是送娃上过4000多块钱一个月的托班之后,消费观念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对于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又当爹又当妈的中年男人而言,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只要能有片刻安宁,我就会愿意花钱。

500

▲花9块9让馒头远离平板电脑我觉得很值

又比方说,馒头特别喜欢玩水,连公共厕所的水龙头都不放过那种。假如酒店有浴缸或游泳池,可以打发掉他很多时间。我这次出来住的酒店都没有浴缸和游泳池,不过好一点的酒店会有宽大的淋浴房,他能在里面玩水玩很长时间,而我则能利用这些时间做很多事情。

馒头虽然不会直接挑剔宾馆的好坏,但他显然不喜欢淋浴跟马桶在一块儿的设计。我们从香堆开始,连续三晚住的地方都没有干湿分离的卫生间,于是他连续三天宣布不洗澡(玩水);直到终于住上了干湿分离卫生间的酒店,他才开开心心去洗澡了。

另外一件诡异事情是,我们住宿条件不太好的这三天,馒头居然连续三天晚上都尿了床!后来住上他愿意洗澡的好酒店就不尿了……老父亲真有些崩溃啊,天天要收拾他的烂摊子、洗他尿湿的裤子,白天房车里永远晾着他的睡衣睡裤。

除了挑剔洗澡的地方,馒头还挑拉屎的地方。

这已经是本文第三次谈到重口味的拉屎问题了,可人生在世不就是吃喝拉撒这么点事儿嘛!出门在外,厕所以及上厕所时间的管理,会对旅行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馒头自从会自己拉屎以来,都是坐在马桶上拉的。我这次出来专门带了个便携的折叠式儿童马桶圈,适合幼儿的小屁股,收起来只有一巴掌大小。这个马桶圈很好用,馒头自己也会装。但问题在于,这玩意儿只能用在现成的抽水马桶上,然而川藏一路除了宾馆卫生间,压根儿找不到马桶。馒头没有固定的拉屎时间,经常会半路上突然要拉屎;老曾的小房车上原本有个移动马桶,由于这次行李太多被他拆掉了——就算有,我也不会让他在车里拉,这得多大味儿!让车里的其他人怎么办?

其实吧,我知道有一种折叠式户外儿童马桶,套上垃圾袋免清洗,放在车上也不占地方,随时随地都能用。但我出发前是这样想的——馒头既没有野外拉屎的经验,也缺乏蹲着拉屎的技巧,这次索性就让他学习体验一下纯天然的如厕方式。藏区嘛,别说小孩子了,就连我们大人都是直接路边解决的。

从成都出发第一天路上,他没有拉屎;晚上在日斯满巴碉房的民宿,他本来想拉的,一看是个蹲厕,而且还脏,硬生生把屎给憋了回去。我心想反正他当天吃的东西都晕车吐掉了,不拉就不拉吧。

但拉屎这事儿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迟早都是要面对的。第二天路上,我们停车的时候他说要拉屎,刚好附近有个厕所,是那种典型的藏区恐怖公厕。我说你不如直接在路边拉吧,这厕所太脏了。他不信邪,非要进去看,看完之后沉默地走了出来,决定还是在露天解决。这是馒头有生以来第一次蹲着拉屎,完全不得要领,得拉着我的手才能保持平衡,费了好大劲儿撇出一根大条来。后来在宗萨沟、海通沟的路边,也先后拉过两次“野屎”,但他总是掌握不了平衡,得要我拉着他。

500

▲我带的儿童马桶垫圈

500

▲多瀑沟里的公厕,在藏区算是中等水平

500

▲馒头一看里面是旱厕,就不肯上了

500

▲他这样在路边拉过几次,必须要我拉着他(老曾拍摄)

500

▲给他擦屁股的时候,他会抱着我的脚踝(老曾拍摄)

按照我的设想,这样多实践几次,他自然就掌握蹲厕技巧了;没想到路途的后半程,他居然出现了“技能退化”——接连着两天,他明明说要拉屎,却蹲着涨红了脸拉不出,愣是能把屎憋到有马桶的地方再拉……海通沟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蹲着拉出来过。最让我恼火的是后来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雨,他说要拉屎,我只好冒雨带着他在路边拉,身上都淋湿了也没见屎拉出来。

总之吧,这次旅行我观察到了小孩儿的另一种“适应力”——没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他宁愿饿肚子都可以不吃饭;没有宽大的淋浴房,他宁愿脏着都可以不洗澡;没有坐便马桶,他宁愿憋着都可以不拉屎……对此,我只能认为,我这次带他去的地方条件还不够艰苦,他还有挑三拣四的余地。人的潜能需要用极限环境来逼迫,记得2009年我去稻城亚丁徒步大转山,走的不是景区里面的常规线路,而是三座神山的外圈,前后8天没洗澡。最后走出来的地方是亚丁西边的卡斯村,得知村子的河边有一口温泉,跑去一看是个脸盆大小的水坑。但我实在顾不上了,光天化日之下在这脸盆大小的水坑里,把全身上下95%的部位都洗了一遍

香堆那晚虽然条件有点差,我们倒还算睡得安稳;然而老曾却出现了严重的腹泻,上了七八趟厕所。我们前一天晚上吃的东西都一样,始终没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腹泻加上夜里没睡好,让老曾变得十分虚弱,我们只好再次重新计划行程。假如我自己一个人来到香堆,肯定会在这里住两晚——花半天时间探索一下香堆古城,再花半天时间去一下距离这边约20公里的仁达村,托尼提到的藏东地区最早也是唯一的吐蕃时期石刻正是在那里。但眼下这个情况,老曾自然是不愿在此地久留,他说如果我要去看石刻可以上午自己去,中午回来接上他走就行。我心想又没法儿把馒头留在这里,我要是一个人开车带着馒头这个累赘去看石刻,谁知道半路会闹出啥幺蛾子,索性作罢,大家共同进退早点离开这里算了。

就这样,好不容易到了香堆古城,我居然都没时间自由自在地到古城里逛一逛。在出发之前,我心有不甘地绕着古城中心佛殿的转经道走了一圈——当然是扛着馒头走的。

这转经道就像一个低配版的八廓街,每天早晚都有很多人在这里转经。我在古城里的餐馆吃了点早餐,跟四川老板随便聊了几句。他跟我吐槽说这里的人观念太陈腐,在他店里打工的藏族阿姐,天天劝儿子出家做喇嘛,跟她儿子说喇嘛吃得好住得好钱也多……政教合一的旧西藏,喇嘛确实高人一等,穷人家的孩子出家为僧是阶级跃升的捷径;但2024年还有人抱有这样的想法,其封闭落后可见一斑。香堆古城最好的建筑,不是镇政府也不是党群服务中心,而是金碧辉煌高高在上的寺院大殿,然后才是古城里的学校,难怪当地人会想要把孩子送去出家;由此也不难想象,当地人有点钱恐怕都捐给了寺院,宗教势力在这里依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500

▲香堆古城中心的“八廓街”

500

500

▲古城中心拉康的酥油灯房

500

▲在拉康门口看了一眼,没进去

500

▲转经道两边有些房屋相当旧式

500

500

▲香堆古城上层和下层泾渭分明,寺庙是全城最好的建筑,也占据着最好的位置

由于前一天未能按计划赶到察雅,这天肯定是到不了边坝了,于是我们把目的地设定在边坝之前的洛隆县城。老曾那天一来状态极差,二来他喝了藿香正气水止泻——那玩意儿含酒精,喝过之后理论上不能开车。于是我跟馒头商量,说伯伯生病了,爸爸要帮他开车,让彩鸿陪你坐在后面好不好?馒头居然被说通答应了!我本来只能趁他睡觉的时候替老曾开一会儿车,从那天起我基本上随时都可以跟老曾轮换,大大减轻了他的负担。

我们花了近2个小时才从香堆镇开到察雅县城,在察雅县城买到了久违的藏区青苹果。这种青苹果是我的最爱,其貌不扬,味道也不算很甜,但有一种特有的香味。十多年前国庆期间到川西,街边集市随处可见青苹果,只要1块钱一斤,我通常会直接买个20斤扔在车上慢慢吃。这几年再到川西,我却没见着这种青苹果。为此我特地问了当地人,当地人告诉我,这种苹果个头小、产量少,所以人们现在都改种其他品种了……我对此深表遗憾,没想到在偏远的察雅这边倒是见着了。

500

▲察雅附近的山,有着显著的沉积岩分层

500

▲时隔多年,又见到了让我心心念念的藏区青苹果

离开察雅县城又开了1个多小时,将近中午12点才抵达吉塘镇——按照托尼建议,我们应该前一天就住到吉塘镇的,他的车速跟我们的车速显然不是一个概念。吉塘镇的食宿条件比香堆镇要强得多,这地方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吉塘刚好位于藏东的十字路口——G349川藏中线与G214滇藏线在此相交,北边不远是昌都和G317川藏北线;南边不远就是邦达机场和G318川藏南线,著名的怒江72拐正是在这段附近。

我们上午除了让馒头在澜沧江边上挖了会儿沙之外,基本没怎么停车。下午途径浪拉山、邦达草原,景色一下子变得大美,老曾经过休息也缓过来了,一路航拍走走停停,结果又没能按照计划赶到洛隆。跟前一天一样,傍晚5点左右我们在G349沿途、怒江沿岸一个叫做马利镇的地方住了下来。马利镇住宿情况跟香堆镇相仿,全镇只有一家名为“宾馆”实为“招待所”的嘉玉宾馆。嘉玉宾馆得名于怒江上游最重要的过河点——嘉玉桥,曾是十八军进藏的交通咽喉。香堆宾馆房费128块,嘉玉宾馆房费130块,半斤八两,不过后者的条件好上那么一丢丢,主要是卫生条件略胜一筹,但床底下也是藏着堆积如山的垃圾……

住在马利镇除了时间上的考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这里位于怒江边,海拔只有3200米,不会太冷,夜里也可以比较舒服。对于馒头来讲,住在马利镇还是很开心的——宾馆院子里有水可以玩,镇上没啥机动车可以在宽大的马路上骑车;最重要的是,街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大牲口走来走去!当馒头看到一头母驴带着一头小毛驴在大街上走,简直开心坏了,一直骑车跟着牠们。我真心觉得,像馒头这么喜欢各种动物,没有生在牧区放牛放羊实在可惜了

500

▲澜沧江边带馒头走个吊桥

500

▲继续在澜沧江边上挖沙

500

500

500

▲邦达草原

500

▲过了吉塘镇之后会来到分岔路口,直走G318,右转G349

500

▲路边侧翻倾覆的大货车,说明这里路况很好,车子可以开得很快

500

500

500

▲一路翻越横断山脉

500

500

▲上午还在澜沧江边,下午就来到了怒江边,继续挖沙

500

500

▲当晚我们住在马利镇上,馒头玩了个痛快

500

▲馒头在日斯满巴碉房玩水把自己弄湿的水管就是类似于这样的,但我依然会给他机会学习使用这种水管,把自己弄湿过一次,第二次他就知道要小心了

500

▲在街上追毛驴

500

▲被当地小孩儿围观

连着两天没能赶到预定的目的地,次日我们赶了个早,不到9点便从马利镇出发。人算不如天算——前一天山上下了大雪,路上美景应不暇接,遇到了少有的高原雪后云海佛光,无人机几乎一直在天上拍拍拍,再加上去了个三色湖景区,导航显示228公里4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走走停停愣是开了10个小时。如果不是因为边坝县城之前没有可以住宿的镇子,我们大概又会在半路住下。

我们抵达边坝县城将近晚上7点。一路西行,边坝县城的经度跟林芝相仿,已经十分接近拉萨,跟上海有2个小时时差,到县城时天还亮着。

终于,出发以来第一次,我可以在繁华的大县城逛一逛、补给一下物资了。

500

▲从马利镇出发后山上遇到雪后晨雾

500

500

▲难得一见的高原云海

500

▲长按二维码查看全景你还能看到佛光(老曾拍摄)

500

500

▲又翻了一座山

500

▲G349沿线,边坝是最努力发展旅游业的,不忘在路边搞宣传。但其实边坝县城甚至都不在G349国道上

500

▲巴里拉山口是洛隆和边坝的分界点

500

▲边坝这边是红土地貌

500

▲“发展边坝,教育先行”

500

500

500

▲长按二维码观赏巴里拉山全景(老曾拍摄)

500

500

▲三色湖距离边坝一小时车程,也需要岔路进去十几公里

500

▲老实说这三色湖让人有点失望,其中一个湖是屎黄色的

500

▲‍三色湖比较有特色的是城堡遗址

500

▲‍边坝三色湖全景(老曾拍摄)

500

▲馒头在三色湖边、夏贡拉大雪山下挖沙

500

500

▲下面放几张从三色湖到边坝沿途的风光

500

500

500

500

500

▲一路上最美的地方,馒头都在挖沙,可能是史上逼格最高的挖沙之旅

由于一路都在不断改变行程计划,我们之前住的地方之中,只有甘孜巴塘是县城。甘孜那天馒头晕车,进了酒店就没再出来;巴塘那天到得太晚,也没机会出门;再后来两天住的都是小镇,温饱有余小康不足。到了边坝县,我们几个就好像乡下人进城,顿时觉得这里灯红酒绿一派繁华,要好好腐败一下。

从麦宿出发时,我在当地超市补给了两包奶酪棒,到这会儿已经吃光了。边坝这边不但有奶酪棒,而且还是妙可蓝多的汪汪队包装,立马买了两包,足够吃到拉萨。不出我所料的是,当奶酪棒实现了充分供应之后,馒头就再也没吃过,这些边坝买的奶酪棒直到现在还在我上海家中的冰箱里。

除了奶酪棒之外,馒头一直嚷嚷着要吃龙眼——自从在钦乐民宿吃过龙眼之后,把他馋虫给吊了起来。但龙眼这玩意儿,在川藏沿线还真是不容易找,直到边坝才在水果店里看到,15块钱一斤,新鲜度自然不能指望,果肉很多都干了。但要知道这可是边坝啊,曾是藏区最艰苦偏远的地方之一啊!边坝人民吃上龙眼,客观来讲比长安的杨贵妃吃上岭南的荔枝更难……这正是藏区发展奇迹的一个缩影。除了龙眼之外,边坝水果店里还有新鲜的草莓,超市里有他心心念念的鸡腿(尽管是真空包装的),想吃的东西几乎全都吃到了。

扛着馒头在县城东奔西走采购完东西,总算能坐下来吃饭了。不料没吃几口,馒头说要拉屎,不肯在饭店的卫生间蹲坑拉,我只好放下碗筷扛着他一路小跑回酒店让他上厕所……虽然这一圈的路不算很长,但架不住海拔高加上走得快,把我累得够呛。

500

▲边坝县城位于S303省道,需要偏离G349国道十公里左右

500

▲在我们眼里这就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

500

▲给大家开开眼,藏区最偏远的地方之一,居然都有立体停车场

500

▲看着这繁华的街道,我恨不得立即进行大采购

500

500

▲在边坝县城,基本上馒头想吃的东西都吃到了

这一路上,彩鸿好几次批评我太宠馒头的,到哪儿都扛着他,他要什么都给他。关于扛着他的原因,前文已经解释过。至于“有求必应”,其实也并非如此——我有一个原则就是别来跟我撒泼耍赖无理取闹,哭闹在我面前完全不起作用,越哭我越不理你;想要什么东西就好好说话,有些要求眼下无法满足,你就必须要学会等待

在我看来,人类幼崽是一种聪明而又邪恶的生物,他们非常会拿捏大人、试探你的底线,守住底线极其重要。老实说,我在路上确实有过那么几次逼近耐心的极限,恶向胆边生,好想暴打他一顿,但这种念头最终还是被我强压了下来(你如果问我为什么想揍他,我其实也说不出来,可能只是因为在我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馒头还精力旺盛跟我胡搅蛮缠搞事情)。我跟馒头之间都是有商有量的,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尊重,这样他今后才能懂得如何平等地尊重别人;你不对他使用暴力,他今后才不会把暴力当作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我跟彩鸿说,你主要是因为没见过馒头原来的样子,他其实已经比刚出门的时候进步很多了。客观来讲,他在旅行中的表现确实一天比一天好,每天都有进步;他有尚未适应的地方,也有已经适应好了的方面。比方说一开始他不让我飞无人机、也不让我开车,但慢慢就跟他说通了、愿意配合了,能够体谅大人了;又比方说,一开始我们大家吃饭时候,要他安安静静坐在边上难如登天,但后来他就能坐得住了,耐心变得越来越好……当然,这中间也有利诱的缘故,我路上一直跟他说,只要他“表现好”,到了住的地方就让伯伯去给他“拿玩具快递”。

在育儿观念上,我是那种愿意冒一定风险去试错的家长,因为我认为“绝对安全”本身就是一种反自然的环境,我只要保证安全相对可控、不出人命就行。比方说外面的流浪猫让孩子摸一摸死不了的,我们跟动物一起生活了几千年的时间,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去医院打个疫苗;掉在地上过的东西吃一吃也死不了的,我们拥有干净安全的饮水不过才几十年时间……孩子不摔不痛不生病不犯错怎么可能长得大?

我知道一定会有家长无法接受我去吃早饭时单独把馒头留在房间里的做法,但这既然是他自己要求的,就应该让他试试看,假如永远都不放手,他如何能够变得独立?更何况我离开房间的时候,馒头还会主动跟我说:“我很勇敢的,一个人不怕的。”很多时候,放手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表达信任的方式——我相信你长大了,可以管好自己了,那就请你证明给我看。通过适当的放手,我一路上看着馒头的独立性和自律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总之,聪明而又邪恶的人类幼崽同时也有着强大的可塑性,前提是你要给予足够的耐心等他慢慢长大,并愿意让他去试错

10

秘境

次日从边坝出发,终于要翻越夏贡拉大雪山了。路牌显示到嘉黎230公里,到拉萨512公里,确实一天就能到,这主要归功于2024年9月29号——也就是半个月前刚刚正式通车的夏贡拉隧道。

夏贡拉隧道的通车,让我既遗憾又庆幸。我想走G349国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感受一下“入藏第一险”的传奇雪山夏贡拉,你或许没有听说过“夏贡拉”的名字,但你应该听过“念青唐古拉”(不要跟唐古拉山脉搞混)。打开中国的卫星地图,最大最白的那一片雪山,便是念青唐古拉山脉,这座山脉是雅鲁藏布水系与怒江水系的分水岭。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最高峰在纳木错南岸,但念青唐古拉最核心的区域其实正是夏贡拉大雪山;念青唐古拉是整个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冰川最为密集的区域,有多达7080条冰川,近年来网红打卡地萨普神山、我们前一天去的边坝三色湖,都围绕在夏贡拉大雪山周边。

虽然G318和G317都绕开了夏贡拉,但在传统上,翻越夏贡拉才是从康区到卫藏的最短路线——更何况历史上很多时候,现在的川藏南线波密一带,都被当地土王所控制,不受西藏地方政府节制,难以通行。邢肃芝在《雪域求法记》中详细记述了翻越夏贡拉的经历,令我神往不已。

500

▲伟大的中国基建,让天堑变通途

500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的最西边,夏贡拉才是其核心

500

▲夏贡拉隧道(黄色)的开通,省下了半天车程

500

▲十八军进藏后勤补给,当年靠牦牛将物资运过夏贡拉

老的G349国道需要翻越5289米的夏贡拉垭口,夏贡拉隧道的通车意味着我将无缘一睹夏贡拉的险峻。但是吧,老国道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都会大雪封山无法通行,我们走夏贡拉那天正好下着大雪,要是隧道没通的话,大概率压根儿过不了夏贡拉、到不了嘉黎县,只能取道比如县、那曲市,走青藏线到拉萨。

如此一来,我必将错过嘉黎这个绝世宝藏。

此行G349川藏中线探路,路上有两大意外收获的惊喜,其一是前面说到过的香堆古城,其二便是夏贡拉到嘉黎县这段路上的炯拉错国家湿地公园、尼屋乡、独俊大峡谷带给我的接连不断的视觉冲击。

之前跟托尼商讨行程的时候,他跟我粗略描述过嘉黎的特殊性。首先,嘉黎县属于那曲地区,但嘉黎是那曲唯一一个长树的地方,海拔虽高却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这是因为嘉黎位于易贡藏布的上游,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着雅鲁藏布、易贡藏布一路北上(易贡藏布是雅鲁藏布的支流),能够抵达的最顶点正是嘉黎县,因此雨水出奇的丰沛。如果有四驱越野车的话,可以沿着易贡藏布边上的烂路从嘉黎一直顺流而下开到G318国道,开出来的地方正是通麦附近的排龙天险。由是之故,嘉黎县有片地区的气候跟林芝相仿,每年春天桃花极美,看过嘉黎的桃花,就再也看不上林芝桃花了……

500

▲这张地图可以清晰看到,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沿着易贡藏布是最顺的一条路径

500

▲尼屋乡的桃花(图片来源:8264网站,作者:背包走天涯)

500

▲喜马拉雅其实早就开了一个口子,只是青藏高原太过宽广,暖湿气流终究无法抵达昆仑山脉以北(图片来源:8264网站,作者:背包走天涯)

我们这个季节显然跟桃花无缘,所以并未对嘉黎风光抱太大期望,更何况那天一路上还雨雪交加。

然而那天清晨刚开出边坝,我们就被雪后的山间晨雾给美哭了!前一天从马利镇出来,也在路上拍到雪后的云海和佛光——雨雪天气,往往有机会遇到极具戏剧性的壮美风光。

G349除了芒康到察雅有段烂路之外,整体路况极佳,翻越夏贡拉轻而易举,不知不觉就爬升到了位于海拔4400米左右的夏贡拉隧道口——隧道的通车,仅仅在垂直高度上就能少爬升900米。夏贡拉这座曾经的天堑,就像川西的二郎山、鹧鸪山、雀儿山一样,已然变作通途。

500

500

▲藏人管这叫群山献哈达

500

500

500

▲夏贡拉上山路上的养路队

500

▲山上一片云雾加大雪

500

500

穿过夏贡拉隧道之后,雪下得更大了,我知道继续往低海拔走恐怕就没有积雪了,于是找了个地方让馒头下来玩雪。玩雪的地方边上刚好有一户牧民,牧民家里刚好有个跟馒头年纪相仿的小男孩,在征得了同意之后,我带着馒头进到牧民家中参观,想让他了解一下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生活方式。然而馒头似乎被牧民家中幽暗的环境吓到了,不敢在屋中久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看到了人家的糌粑,突然跟我说要吃芝麻糊……我说这外面冰天雪地的让我上哪儿去找芝麻糊,这不是开玩笑嘛!馒头却一直把芝麻糊记在心上,后来在拉萨终于得偿所愿。

500

500

▲这次玩雪终于让馒头知道了什么叫做冰冷刺骨

500

▲牧民家的孩子跟馒头一样大。我觉得馒头完全也可能生在这样的家庭

500

▲在牧民家中,感觉他有点胆怯

500

500

▲突然跟我说要吃芝麻糊……

500

沿着G349下山,大雪变作大雨,山峰全都被云雾所笼罩。山下是一片开阔的河谷,修建有景区观景台,名曰“炯拉错国家湿地公园”。此时正是层林尽染的秋色,风光级别大约能与稻城亚丁的洛绒牛场相媲美。

炯拉错湿地得名于附近的冰川湖泊炯拉错,需要从金岭乡开一段岔路进去才能到湖边。这类湖泊在藏地随处可见,再加上天公不作美,我们直接就略过了。让我们深感震撼的,是湿地之后经过的两段鬼斧神工的大峡谷,云雾缭绕松柏苍健,隐隐有种黄山的气象。

沿着易贡藏布上游支流霞曲,我们一路下到尼屋乡,这里正是托尼所说的“世外桃源”,被360度的全景雪山环抱,海拔却只有3100多米。如果大家想看一下“喜马拉雅挖个缺口”会产生什么样的气候效应,来这里就知道了。这段的风光实在美得不似人间,即便外面下着大雨,我跟老曾还是冒雨把无人机飞出去航拍了好几次——大疆从未宣传过其产品的防水性,然而经过我们的亲测,无论是御3无人机还是OSMO pocket3,都能够在大雨外加高速行驶的恶劣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工作

500

500

▲炯拉错是一座冰川末端的高原湖泊(图片来源:8264网站,作者:背包走天涯)

500

▲炯拉错湿地(老曾拍摄)

500

▲沿途的村庄(老曾拍摄)

500

▲(老曾拍摄)

500

▲非常惊艳的峡谷

500

▲老曾装在车头的OSMO Pocket3,双重稳定装置,真的稳如老狗,在车里用手机遥控。即便顶着大雨也没掉链子,防水性有些出乎意料

500

▲尼屋乡全景(老曾拍摄)

500

▲沿途通东村全景(老曾拍摄)

下午2点多,我们在尼屋乡吃上了午饭,饭后沿着易贡藏布上游的独俊大峡谷不断往上爬升,路上航拍了两段,终于在傍晚5点三刻抵达了海拔4500米的嘉黎县。

鉴于嘉黎县的高海拔,我们住了个全程最贵的酒店——300块一晚的财康大酒店。这是我要求的,表面上我跟大家说的理由是这里海拔高气温低,万一住得差了,晚上供水供暖掉链子,冻出病来得不偿失;实际上就是我自己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受够了每天住破招待所希望带娃能够带得轻松一些。我们这次旅行非常省钱,路上有钱花不出去,我们父子俩半个月总花费含机票都没超过1万块,食宿杂项加在一起也就三四千,倒是来回机票花了五千多。另外我可以跟大家汇报一下,馒头同学在4500米的海拔完全无感,照样活蹦乱跳。不过我们已经在高原上呆了一个多星期,本来就完全适应好了,血氧饱和度始终维持在99%。

嘉黎县尽管偏远,但毕竟是个县城,基建一点都不含糊。县城里的安置房规格很高,全是精装修小高层电梯房,政府给配套好家电家具,搬迁来的那曲牧民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看得我都有些羡慕嫉妒。过去这种老少边穷的苦寒之地,如今全都在“共同富裕”的政策下一步登天,最能感受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其实就是他们。

500

▲从尼屋乡到嘉黎这段是沿着易贡藏布的独俊大峡谷

500

▲无人机视角(老曾拍摄)

500

▲360度全景

500

▲独俊大峡谷的易贡藏布大拐弯(老曾拍摄)

500

▲(老曾拍摄)

500

▲嘉黎县

500

▲嘉黎县边上的一座高原湖

500

▲县城里的安置房小区

500

▲此时的馒头已经对在大街上溜达的牦牛见怪不怪了

500

▲说好带他来吃苦的,结果他在海拔4500米、白雪皑皑的县城里吃着草莓

500

▲外面大雪纷飞,房间里温暖如春还能玩水

老曾到了嘉黎县城之后,还在回味这一路上奇绝的风景。他说明天把我们送到拉萨之后,打算再开回来,好好在这里拍个几天。我说你何必一来一回这么折腾?不仅路上得多花两天时间,人也辛苦。反正只剩两百多公里路了,明天我们自己找个车去拉萨,你留在这里继续拍不就完了?一直拍到你觉得拍够为止。(前面放的有些照片,都是老曾后来折回去天气好的时候拍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