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具备通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实现发展的条件,怎么办?
印度前中央銀行行长,拉古拉姆·G·拉詹认为:印度不具备通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实现发展的条件,印应大力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服务业,并通过获得的财富改善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夯实印长期发展基础。作者开篇指出,印度如果不在2050年前实现至少年均9%的经济增长率,就可能陷入“未富先老”困境。他认为,目前印度国内政界通过补贴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策略是完全错误的,印度不具备走“东亚模式”的条件。以中国为例,一方面,改革开放开始时,中国已经具备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娴熟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中国国家能力较强,可以凝聚政治意志、调度各方资源。作者认为,“东亚模式”是娴熟的劳动力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的结合,印度则两者都不具备。一方面,印度劳动力不具备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约3/4的儿童达不到小学二年级水平,因而不得不在三年级退学。另一方面,印度国内政治面临多方面掣肘,难以凝聚政治意志。此外,当前印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面临越南、孟加拉国等的竞争,以及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作者建议,印度政府不如聚焦于几千万“高素质”人口,致力于发挥他们的“全球比较优势”,发展高端服务业。在发达国家普遍面临老龄化危机背景下,印度发展高端服务业大有可为。所获的国家财富则可用于投入教育、医疗等领域,而不是在给制造业的补贴中浪费。https://mp.weixin.qq.com/s/y3RlCD7i9rRkg-gN0rlReQ?from=groupmessage&scene=1&subscene=10000&clicktime=1733365615&enterid=173336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