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回家:韩国朝鲜战争阵亡军人遗骸挖掘工程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国际性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卷入战争的美国、中国以及苏联等多个国家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激烈鏖战,付出了数百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迄今仍有数十万名军人的尸体未被寻获。仅韩国而言,就有123,000名军人的遗骸至今仍散落在荒野和山林里。

500

韩国国防部朝鲜战争遗骸挖掘工程宣传图片

  为此,韩国政府于2000年拟定了一个旨在“安抚逝者的灵魂,敬慕献身的英雄,化解亲属的怨恨,增强国民的信任”的计划项目,并命名为“朝鲜战争阵亡军人遗骸挖掘工程”。2004年,又在韩国国防部设立了一个专业化机构——阵亡军人遗骸挖掘与鉴定中心(MAKRI),借以彰显韩国政府“让为国献身的军人回家”的责任和举措。

500

2016年4月14日,韩国退伍老兵在永州长郡峰挖掘现场

  在韩国政府的统筹安排和军队的协调组织下,韩国陆军、海军陆战队以及驻韩美军承担了战争遗骸的挖掘工作。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已挖掘和识别出13,332具军人遗骸,其中韩国军队11,471具、联合国军35具,朝鲜人民军785具、中国人民志愿军1,041具。

  从挖掘成果排序来看,名列前茅的江原道地区挖掘出6,914具,其中韩国军队5,911具、联合国军13具,朝鲜人民军313具、中国人民志愿军677具。而江原道挖掘数量最多的地方,则有阳口、麟蹄、铁原、洪川、华川、横城、春川以及平昌等郡,这些地方当年都曾爆发过规模较大、战况惨烈的激战。

  就目前情况看,韩国对朝鲜战争阵亡军人遗骸的挖掘与识别,通常按照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500

朝鲜战争退伍老兵向调查人员指认当年战斗地点

  1、分析与调查。在分析战争文献和战斗记录的基础上,采访当地居民和退伍军人。然后进行战地考察、现场勘探和环境分析(如散兵坑、战壕、掩体以及个人文物等),进而确定可能性较大的挖掘地点和面积。

500

挖掘人员在战斗遗址进行现场挖掘与收集

  2、挖掘与收集。应用法医技术和考古技能进行精确和礼貌的挖掘,并建立详实记录和数据库。综合考虑遗骸、记录、访谈以及环境分析等因素,初步判定死者的身份。

500

鉴定专家在实验室内对遗骸进行鉴别

  3、识别与验证。首先,现场鉴定专家组以视觉甄别的方式,对遗体的性别、年龄、死因以及种族等进行基本鉴定。其次,中央鉴定实验室利用精密仪器进行科学且精准的鉴定。同时,采集从直系到第三代死者家属的基因样本,并建立DNA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因比对分析(依据样本情况,测试需要10至12个月的时间),建立鉴定结果数据库。

500

2014年3月28日,韩国首次向中国移交志愿军烈士遗骸

  4、分类与处理。已确认韩国军人身份的遗骸,火化后葬于国家公墓。身份不明的遗骸,暂存在鉴定中心。“联合国军”遗骸移交给具体国家。朝鲜人民军遗骸暂时掩埋在单独的墓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自2014年开始,每年举行归还仪式后移交中方。

500

韩国政府官员听取遗骸挖掘与鉴定中心工作汇报

  迄今,韩国“战争遗骸挖掘工程”已组织实施了24年,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和成效,但也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其一是缺乏战史资料和数据,特别是经历过战争的当地民众和退伍军人的老龄化,使得阵亡军人掩埋地点的确定受到很大限制。其二是直系亲属太少,DNA检测的可识别线索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其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参与。其三是区域内的地形变化加大,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开发项目的实施,对战争遗址和战场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

  鉴于此,韩国“阵亡军人遗骸挖掘与鉴定中心”表示,今后五年是挖掘更多的朝鲜战争阵亡军人遗骸的关键时期,尽管困难重重,但必须尽职尽责地继续下去,并提出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口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