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裸辞养猪后,我发现很多985硕士来求职
作者 | 明宜
来源 | 最人物
对一只猪,也要谈动物福利吗?
小冯今年25岁,家里运营着中国最顶尖的几个种猪场。前段时间,因为一则猪坠车的视频,他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对于动物福利的观点,引起大量争议,其中也不乏共鸣。
很多人开始反思,当年轻的消费者们对“吃肉”这件事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那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动物生前过得舒服一点?
时间再往回倒,两年前,“在社会中找不到位置”的小冯辞去大厂工作,回家养猪。离开所谓光鲜亮丽的都市职场后,真实的生活滚滚而来,他每天都有新的思考,而动物福利只是冰山一角。
小冯开始看到这个为中国人提供超50%肉类消费量的行业如何运作,理解它的特殊和严格。而和周围同龄人交流,以及拒绝了一位想来养猪的人大文科硕士之后,小冯意识到,虽然早有亲身体会,但当下年轻人的择业困境,甚至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
以下是小冯的讲述。
我想讲动物福利,起因是看到了一条爆火的视频。
那是今年国庆期间,有位网友拍到,一头猪从高速路上正在行驶的拉猪车里摔了下来。视频里,猪重重地摔到地面,被弹起来,朝前翻滚了几圈,最后以“劈叉”的姿势瘫坐在地上,一动不动。
评论区很多人觉得滑稽、好笑,也有人说好可怜。我其实不太忍心看到这种画面,从几米高的车厢掉下来,猪应该是摔瘫痪了。高速交警赶来救走了它,摔伤处后续可能会得到治疗。

猪从车上掉落
从猪的体形和运输车的样式来看,这头猪大概率是被送去屠宰场的。所以,很多网友不理解,对这样一头马上被宰杀、送到我们餐桌上的猪,为什么要去花费这个医疗成本?
我天天跟猪打交道,解释说,因为去屠宰场是它必要的猪生过程,但摔骨折不是,这严重违反了养殖行业内部的动物福利标准——任何对动物造成的非必要的痛苦,都应该被杜绝。发生这一事故,相关责任人肯定也会受到合理的处罚。
很多网友不接受,跑来骂我。谈动物福利,尤其是猪这样的农场动物,容易得罪各种立场的人士。有些极端的动物保护主义者、素食主义者骂我伪善,很多普通的肉类消费者也情绪激动,说很难听的话。
挨骂多了也就习惯了。猪确实是人类食物链上的一环,我自己也很爱吃猪肉。消费者之所以产生抵触的情绪,可能是觉得,我还在为生计奔波,你这时候跟我讲动物福利,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味。或者,你作为从业者,是不是要趁机提高猪价?
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家对这个行业了解太少,所以存在很多认知误区。一个基础的事实是,最低限度的动物福利标准,实际上能够让各方受益。举个例子,在我们种猪场,一头保育猪需要至少0.35平方米的活动空间。短期来看,这似乎的确需要更高的成本。
但如果面积不足,它们会为抢夺生存空间打架、互相撕咬,进而引发伤口感染。于是,农场主就需要给它们打抗生素等药剂。药剂的使用大大增加了饲养成本,还存在救治失败、动物死亡的可能性。而这些抗生素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小冯展示保育部门空间
这就是当必要的动物福利缺位时,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相反地,如果一开始就能保障猪的活动空间,让它们活得舒服些,动物会受益,消费者、养殖业和整个自然环境也会受益,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环节是屠宰。我们都见过以前农村是怎么杀猪的,七八个人按住一头猪,杀一上午,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猪的嚎叫声特别凄惨。这是最传统也最残忍的杀猪方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一是因为效率很低,二是猪产生应激反击,也会影响猪肉风味。
现在我们引进了电击流水线,随着设备更新,基本能做到一击毙命,让猪少些痛苦。也有屠宰场采用二氧化碳,让猪在深度沉睡的状态下死亡。这些都是更人道的做法。
二氧化碳屠宰法
当然,我们不可能一味地向动物福利倾斜,猪企和消费者都承受不了背后的成本。比如阉割断尾这个环节,无痛阉割成本极高,连北欧发达国家都扛不住,普及无痛阉割是绝对不现实的。一些欧美国家干脆就不阉割了,所以我们老是看到在欧美的留学生抱怨又买到了骚猪肉。
虽然国内在动物福利方面起步晚,但目前来说,规模比较大的猪企都已经做到了大部分的基础福利保障。这跟我们的国情、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阶段是匹配的。
了解到这些事实,我们也就能更客观地看待动物福利这件事了。
- 下一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