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冲突的“野蛮”外溢
作者:李子昕(Li Zixin)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当前中东安全困境严峻,各方极度缺乏基本互信和管控分歧的调停机制。当此背景下,既往红线被突破,新的禁区尚未建立,彼此试探的过程中极易擦枪走火,引发更大规模军事冲突。
7月底开始,中东局势螺旋升级显著加速,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以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多名高级将领在以色列的定点清除行动中身亡。黎巴嫩大规模通讯设备爆炸后,随之而来的是以色列对黎巴嫩地面攻势的全面铺开,联黎部队驻地也屡屡成为以色列军事行动目标。最令人担忧的,无疑还是以色列对伊朗的潜在军事反击。若以色列打击伊朗敏感军事设施与能源基础设施,伊朗或许将被迫全面升级应对方式,无论是反击的火力强度还是反应时效,都可能较此前大幅升级。如此一来,域内外多方被卷入冲突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地区冲突“野蛮”外溢,局势失控迫在眉睫。
无禁区的冲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誓言要报复伊朗本月初对以色列的袭击,并称相关行动将让伊朗付出“致命且沉重”的代价,这甚至包括将伊朗的核设施与能源基础设施列入打击范畴。伊朗则是正面回应,外长阿拉格奇宣称“在保护人民和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没有红线”,若伊朗再度遭以色列袭击,伊方将“数十倍予以还击”。此外,考虑到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威胁,伊朗国内强硬派公开呼吁最高领袖改变教令,允许发展核武器。可以说,在以伊双方的斗狠中,中东冲突的多条红线正在被快速蚕食,既有军事威慑趋于失效,各方军事行动均已超过或即将超过此前默认的禁区边界。
这正是危险所在。当前中东安全困境严峻,各方极度缺乏基本互信和管控分歧的调停机制。当此背景下,既往红线被突破,新的禁区尚未建立,彼此试探的过程中极易擦枪走火,引发更大规模军事冲突。在9月底的公开发言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伊朗的政权安全提出挑战。未来倘若再遭毁灭性打击,让背水一战中的伊朗突破所有行为限制,则中东面临的不仅是地区性战争的风险,恐怕核不扩散体系的破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滥用以及国际能源运输主通道的阻断都将成为全球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无规则的秩序
从加沙冲突到黎巴嫩战争,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屡见不鲜。在阿拉伯人的视角中,以色列对加沙的围困以及远超必要限度的军事轰炸,已是无可争议的“集体惩罚”。当战火外溢到贝鲁特后,黎巴嫩人对此更是感同身受。以色列将达希耶描绘为真主党的“老巢”,但在当地人眼中,这本是首都贝鲁特南郊一个平和且富有活力的阿拉伯社区。以色列声称任何被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无论其本身是否为民用,均是以色列的“合法打击目标”。但这样的评判标准无疑太过随意,也充满不确定性。大量民众在加沙和黎巴嫩的学校、医院、避难所被炸伤亡,更多人则一次次流离失所。以色列声称履行了国际法义务,但联合国机构与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却恰恰相反。一系列涉嫌违反国际法、国际人道法与交战原则的爆料,让以色列的国际声誉不断遭到严重打击,以色列正面临其建国以来最不利的国际道义评价和外部环境。
一个明确的事实是,国际法原则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并未被各方有效遵守,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同样未被尊重,甚至还在进一步弱化。中东安全的失序让人道主义再度蒙羞。以色列将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工程处列为恐怖组织,并意图通过立法取缔其在以色列境内的存在,这将直接危及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的生存,损害其包括生存权与发展权在内的基本人权。而以色列对联黎部队营地的数次打击,则进一步弱化联合国权威。内塔尼亚胡总理称要构筑地区“新秩序”,只是这种秩序中恐怕没有多少联合国存在的空间。
无权威的约束
毋庸置疑,美国是目前唯一对以色列还存在显著约束力的国家。美国对以色列的“绝对支持”是探讨美以关系时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美国并非只有这一种选择。事实上,过去一年中,拜登政府曾多次抓住问题的关键,但却都在最后一刻轻轻放下。美国拥有制约以色列的能力是一回事,但是否愿意发挥这种影响力又是另一回事。尽管看起来两党对以色列的支持都坚定不移,但“美国的中东政策”已成为伪命题,中东政策党派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共和党而言,延续特朗普时期政策逻辑,以大开大合的交易方式着眼各国现实利益,无视既往政治正确的约束,等于是在所有政策选项中为以色列开绿灯。对民主党来说,基本的“国际共识”还要遵守,毕竟其中大多数都是此前的民主党政府推动达成的。“两国方案”的框架仍将是民主党在巴以问题上的长期主张,但其中要义早已被掏空。然而,即便如此薄弱的一点限制,拜登政府在当前背景下也不忍施加给内塔尼亚胡,原因无外乎是要避免被共和党攻讦,进而为哈里斯的选情制造困难。
的确,无论是出于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总体考虑,还是其个人塑造外交遗产的需要,拜登总统都不希望看到中东发生地区性冲突。但面对不断升级的军事行动,拜登除了一次次表达支持外别无选择。“美国事先并不知情,也没有参与,但我们坚定支持以色列的行动”是过去一段时间外界最常听到的美方表态。这样的表态一定程度上帮美国撇清了与敏感军事行动的干系,避免直接卷入战争泥潭,但同样也凸显美国对以色列约束力的缺失。美国在本轮巴以冲突中体现出的无力感,是对其长期偏袒以色列政策的反噬。
近日,萨德系统已运抵以色列,以色列的防空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对伊朗的反击报复也将拉开序幕。正因战争的风险居高不下,各方的斡旋努力更显弥足珍贵。中国外长王毅同以色列、伊朗外长先后通话,阐明中方立场并非选边站队,也不参与地缘争夺,而是着眼停火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如果只盯着眼下你来我往的循环报复,冲突必然升级,中东将无宁日。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中东一切问题的核心,必须综合地、历史地看待,并寻求政治解决之道。巴以问题没有完美的答案,“两国方案”依旧是国际社会最大公约数,也是保障中东和平稳定的最后一道稳压阀,不应被轻易舍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