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559)中国抗生素事业的奠基人张为申
1954年,农化系第三级学生欢送张为申 (二排中) 教授赴北京工作 (汪佩宏 提供)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人民群众面临两大威胁:一是饥饿,二是疾病。尤其是身患被细菌感染的疾病,往往只能坐以待毙。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大批志愿军伤员更是急需青霉素等抗菌药品的救治。
民用与战时需求叠加,比金子还贵的抗生素仍然被国外“卡脖子”,就是购买也困难重重。打破西方垄断,让中国人有了国产抗生素的正是曾在西农任教的张为申教授。
张为申1909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世家,1931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6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深造。当他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时,发现青霉素(英文名为盘尼西林)正被当作灵丹妙药广泛使用。20世纪50年代,张为申在《抗生素研究工作的现况和今后的任务》中这样解释,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抗生素是医疗上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它能治疗多种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真菌和原虫等所感染的疾病。以前一般药物所不能治疗的病,抗生素可以治疗。如青霉素可以治腹膜炎。”
二战期间,青霉素研究项目的保密级别与原子弹研究相同,可见其重要性。二战结束后,该项目逐渐被披露公开,主导该项目的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威廉·哈罗德·彼得森也声名远扬。
“我本来是申请入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的化学系,到校后了解到该校的生物化学系执全美的牛耳,并且我也想从事于实际生产工作,不愿专做理论研究,所以改入生物化学系深造,而以细菌学系为副。”张为申当机立断改变原计划,如愿来到彼得森门下学习,成为第一位在美国从事与抗生素相关的微生物化学研究的中国学者。
从此,张为申就走上了一条改写自己人生、为国家事业奉献终生的道路。4年时间里,张为申先后获得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并被该校留任为研究员。
“既然已经学了一些技术,应当回国贡献给人民。为这事我曾斗争了好几夜,结果,我的爱国主义战胜了享乐主义。”1951年,42岁的张为申谢绝了导师的加薪挽留,成功摆脱美国移民局阻挠,带着最新青霉素菌种启程回国。
不久,张为申接受西北农学院院长辛树帜的邀请,来到条件艰苦的西农任教,讲授“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成为学校生物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张为申讲课认真,教授课程的内容丰富新颖,理论联系实际,深受师生好评。他因陋就简,在艰苦的条件下想方设法开展实验教学,曾用电阻电容组成简单仪器,利用电位变化测定化学溶液的pH(酸碱度)值,并率先在学校开展色谱研究,引领并带动师生们学习。
20世纪50年代,由于西农不具备抗生素研究的实验条件,加之抗美援朝正在激战中,大批赴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伤员急需青霉素等抗菌药品救治,面对国外封锁,国内开始加紧研制。1952年,张为申被借调到卫生部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青霉素室。接下来的三四年里,他半年在西农教书、半年在北京搞科研,直到1956年才正式调到北京工作。
当时,国产青霉素生产所需的两种主要原料——玉米浆与乳糖必须依赖进口,同时又面临禁运封锁。张为申很快完成用廉价棉籽饼粉末代替玉米浆的研究,扩大试验后,随即在上海第三制药厂正式生产青霉素。
紧接着,张为申又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白玉米粉作碳源的培养基配方,成功取代了昂贵的乳糖,彻底解决了国产青霉素生产的原料问题,使国产青霉素开始大规模生产,极大缓解了人民群众对青霉素的用药需求,由此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霉素发酵工业的基础,抗生素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医药学界取得重大成功的科研成果。
张为申积极热情,不分昼夜忘我工作,相继主持完成了国产土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研发工作,填补了多项国内医药空白。他先后担任全国新抗生素采选小组组长、国家科委抗菌素专业组常务副组长,指导和带领我国抗生素研发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为申为人正直,生活、工作作风朴实。为了新研制成功的抗生素尽快应用于临床,他不辞辛苦,带领相关科技人员奔波于北京内外,同各研究和生产单位进行协调、合作,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他都会到实验室和发酵车间去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验室人员在溶酶提取室进行提取分离时,乙酸丁酯用量大,张为申在门外闻到异味,一边大声喊:“开窗!开窗!”一边用他的大蒲扇不停地向外挥动。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的葛韵篁感慨地说:“当时我们年轻幼稚,不知深浅,觉得张所长的动作认真可爱。殊不知他是由衷地爱护所里的每一位同事,怕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
我国人均寿命由20世纪50年代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5岁,国产抗生素功不可没。华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总工程师吕渭川回忆,作为当年国内抗生素生产的最大企业,华北制药离不开张为申先生打下的坚实基础,“我国抗生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世界抗生素领域举足轻重,是张先生造就了中国抗生素产业的宏图大业。”
1956年6月,张为申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获“北京市一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为了缅怀张为申的光辉业绩,激励和传承后人,2018年,张为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张为申纪念文集》出版发布会在苏州举行,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为文集作序。时任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的闫祖书专程赴苏州参加纪念活动并代表学校致辞。
张为申(1909—1966),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生物化学家、抗生素专家。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留校任教,1950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主持完成国产青霉素两种主要进口原料的代用品研究,以及国产土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研发。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