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团长李云龙为什么到哪都要拉着政委赵刚?因为找对搭档才能打胜仗!

500

黄金组合到哪里都是一样的

熟悉经典抗战影视作品《亮剑》的观众朋友们,肯定都对其中的一对黄金搭档印象深刻,那就是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独立团政委赵刚。

500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当中,二人始终都配合默契,肝胆相照,为所在部队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作战勇敢,屡出奇招的李云龙和文化素养高超,熟谙政治工作的赵刚相互配合,性格互补总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00

虽然李云龙和赵刚只是一部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形象,但优秀人物之间性格互补,相互扶持最终成就一番伟业的故事在现实当中也并不少见。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缺,擅长所有事物的,再杰出的人也总有自己的盲区和短板。知人善任,选贤任能,永远是成就一番事业所必须的功课。

三国时期曾一度雄霸一方的刘备就深谙此道,他虽然拥有很高的号召力和统率力,但是也依然需要关羽、张飞等一众武将来作补充。

500

图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关、张等一系列武将的加入,虽然让刘备军事集团解决了一线作战的问题,但是却没有解决长期战略规划的问题,直到刘备得到诸葛亮这个军师之后,才拥有了完备的发展规划。

500

▲这段对当时战略情况的分析

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在一些教课书当中也被当作学习的内容

500

▲刘备、诸葛亮之间的故事,迄今为止

都是各种文艺作品创作的素材宝库

图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蜀汉后期,随着刘、关、张等人的逐渐逝去,诸葛亮逐渐走入了“无人可用”的窘迫局面,尽管新生人才也有,但却很少有人能和他形成之前的默契配合了。

500

▲刘备之子刘禅在之后的文艺作品

之中,大多以一种“扶不起”的形象出现

上无刘备这样的合拍领袖,下无关、张这样的超级战将,再加上蜀汉相对弱小的综合实力。纵使诸葛亮才能再大,也总是劳而无功,北伐难成。

500

▲相信很多人都曾背诵过这篇佳作

500

▲对于很多人来说,三国的故事

在“星落五丈原”就结束了

图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蜀汉如此,其它政治集团也是一样的,只有明主强臣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多打胜战仗,少打败仗,蒸蒸日上。

雄踞北方的曹操在失去了最重要的谋士郭嘉之后,很快就迎来了赤壁之败。

500

郭嘉,字奉孝(170年-207年)他为曹操击败强敌,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对郭嘉曾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唯奉孝为能知孤意。”的评价。

500

▲公元207年,郭嘉去世

一年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

割据东南的孙权,在杰出将领周瑜死后,也在逍遥津打了一场大败仗。

500

▲公元210年,周瑜去世

公元215年,东吴在逍遥津被曹魏军击败

由此还诞生了一个典故“张辽止啼

图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除此之外,老将黄忠在谋士法正的指点下,在定军山用智计大破曹军,斩杀夏侯渊的故事,也是合作伙伴之间优势互补的典型案例。

500

▲一个有谋,善于把握出击时机

一个有勇,一旦出击就如猛虎下山

二者配合娴熟,就取得了大胜

500

▲这个战例在后世的民间演绎当中经久不衰

甚至中国的第一部电影都是《定军山》

其实生活工作中同样如此,是人就都有毛病,但有毛病的人也有长处,形成互补之后,就能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成就一番事业。

500

▲二战美军部分高级将领合影,他们的合作

是盟军在西线战场取胜的重要原因

凡是能打赢一场战争的军队,其内部

一定不能出大问题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