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谢利多沃后下一步俄军将怎样走?

解放谢利多沃后下一步俄军将怎样走?

——是会攻红军城区还有全力以赴西进第聂伯河

2024-10-29

 

近两三天,俄军在红军城方向和南顿涅茨克战略方向,取得了异乎寻常新的战役突破。

一、俄军一天解放两座战前人口逾万的“大城”

10月26日,俄军第71特种营将俄罗斯国旗插上了位于谢利多沃城区中心渣土堆制高点上。以乌克兰进攻卫队第15突击旅为中坚,包括陆军第117、第68(猎兵)旅残部在内的守军弃城西撤,在俄第90坦克师和第27摩步师发起的协同围城战中,红军城的这座“南大门”最终得以解放。不过,奇怪的是这座矿渣山怎么会在市中心呢?

在俄国防部长对参战部队的祝捷电报中,获得点名嘉奖的是中部集群第2集团军所辖15、第30摩步旅和以第21摩步旅为骨架扩编的27摩步师第433摩步团。

八月初,中部集群曾有侦察分队进入过谢利多沃城区东部及南部,但在乌15旅的猛烈反击中,于铁路桥区域被击毁了多台装甲车辆后退出,但一直坚守着东矿渣山和其北面的马利尼夫卡,随后俄军分别从东北南三面开始围城并在十月中下旬占领了维什涅夫,守军日趋面临被合围,在补给线被完全断绝(包括火力封锁)之后陷入防御绝境。

战前人口超过两万的谢里多沃是座煤矿小城,城微上有黑蓝绿红四种颜色,分别象征黑金、纯净的天空、富饶的土地和对国家的忠诚。

500

500

同日,俄第114(东方)旅宣布占领了乌克兰斯克东南的赫尼克(戈尔尼亚克)1),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和顽强的作战精神,凭借精准的战术部署和强大的火力支援,成功突破了乌克兰军队的防线,并最终占领了赫尼克市”(2)。沃夫恰河东岸随之被完全控制并有传闻说俄军已进入了库拉希夫卡镇内。

此前俄军已先后打下了楚库里涅(第114旅)、新柳季夫卡、伊兹麦利夫卡、维什涅夫、新米特里夫卡、克里米纳巴尔卡、奥列克桑德罗皮尔等地,从而彻底切断了谢利多沃与赫尼克之间的联系。

500

500

与此同时,乌格列达尔方向的俄东部集群,也陆续拿下了新乌克兰(第40海军步兵旅)、博霍亚夫伦卡(第29集团军第36旅)、沙赫塔尔斯克、亚斯纳波利亚纳、乌斯佩尼夫卡等村镇,并将实际控制线向北延伸,覆盖了很大一块面积。同时在大诺沃希尔卡的东(佐洛塔尼瓦)西(列瓦德涅)两侧发起了进攻。

500

500

500

二、当前对此的关注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大家开始议论俄军下一步将选择何种战役计划以扩现有的战略优势,从而加速战争进程。

其中的核心要点是继续直接从正面进攻红军城城市围廓,还是从南顿涅茨克甚至扎波罗热方向攻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扎波罗热州剩余部分境内?

三、目前俄军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战略态势与“普京胜利”的内涵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来判定清楚这个问题。

个人认为,普京总统目前已经非常类似于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上,在1943年发生决定性战略转折的历史时刻,当时斯大林大元帅指挥的苏军所处的战略状态。

在历史上经历了1941年顶过“巴巴罗萨”在莫斯科方向刮起的“台风”,1942年挺住了纳粹德国恰在今天的顿巴斯地区发起的强劲南方攻势,1943年最终熬过了莫德尔、曼斯坦因在库尔斯克发动的联合装甲攻势并开始发起战略反攻,进入1944年已经兵锋直指第聂伯河,开始窥探希特勒第三帝国巢穴柏林之际,……

换句话说,尽管前面的路依然漫长,但是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已经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曙光!

之前克里姆林宫已经显露出“收着打”的军事战略,对之笔者在《莫斯科“温吞水”式军事战略的背后是何考虑》中已有阐述。现在看起来,俄军统帅部在这场战争中战役战术的演进发展过程中,也依然遵循着这个方针。也就是,不紧不慢地控制住战争发展的节奏和进程,以尽量减少人员损失为基本前提,凭借丰富厚重的国家资源自然禀赋和强大持久的民族战争潜力,逐步在乌克兰战场上耗尽乌军的最后实力和国家战争潜力,彻底打断乌克兰军队的脊梁,最终在这场事实上的“步兵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

而普京所想要的胜利,一定是也只能彻底摧毁乌克兰的亲西方势力,让乌军流尽最后一滴血再无翻身的可能,否则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中牺牲的12万俄军将士的血就白流了。

随后双方将在第聂伯河以西-苏梅以南地区形成新的对峙,这将成为俄乌边界的最新的基本位置。当然,如果与其实力相称的话,夺取敖德萨,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一种幻想。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俄军在库尔斯克实施的是那样一种慢节奏、时起时伏的攻防状态而并不急于将乌克兰军队赶出自己的领土。其实,如果莫斯科全力以赴的话,那么这场战争绝不是现在这样不时出现危机,缓慢、反复、漫长的战场现状。

如果说,2022年是双方彼此熟悉,重新回到对真实现实的客观认知状态的话,那时所发生的一切都很正常,那么在经历过2023年艰难的攻防易势的血腥战争洗礼之后,这支善于学习并在熬过了最艰难时刻的国家武装力量,的确开始今非昔比了。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社会已经重塑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植根于东正教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现自我的社会意识形态,国家经济也在西方发起的国际制裁中表现出极大的韧性,而国家的军工体系业已平稳转入了战争战时状态,……

四、俄军下一步可能怎么走?

现在的这种战场状态已经证明,其一,红军村战役在其南翼已经基本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尽管并不排除其中出现的反复,但在随后三个月内最终拿下库拉霍沃筑垒要塞区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其二,同时在以大诺沃西尔卡为核心的南顿涅茨克战线上,俄军也呈现出秋风扫落叶的战略态势,这就为下一步的战略选择与战役发展扫清了障碍。

500

对于俄军来说,目前的战略选择无非有两个:

第一,在打下库拉霍沃之后,继续加强对红军城正面的战役进攻,在已经直逼城区廓线的情况下直接攻城,从而最终拿下基辅军队在乌东地区的这个战略补给枢纽,并为随后进攻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地区奠定坚实的军事基础。

第二,从现在的扎波罗热-南顿涅茨克战线出发,直接向位于第聂伯河西岸的第聂伯罗彼得诺夫斯基州和扎波罗热州北部地区(约占其苏联时期行政边界地理辖区的1/4)发起战略性进攻。

个人观点,就俄军目前的现有部队规模、实际战斗力和作战样式转换准备状态而言,这两个方向应该是很难做到同时兼顾的,而要实现上述战役企图应该也是很难同时达到目的的。

因此,只能二择一。

如果现在就选择直接进攻第聂伯河,那就意味着必须在向红军城发起攻坚作战(那怕只是佯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沿红军城西北至东北走向构建一条坚固的防线,以阻止乌军顿巴斯集团对西进第聂伯河沿岸的俄军主力发起侧击。而这条防线的选择在军事上是相对不利的,因为至少红军城地域的乌军占据相对海拔高度优势,这可能就至少就意味着俄军原本的火力优势可能很难在整体上得以有效发挥,并且在平原河谷地带实施坚守防御的难度也是异乎寻常的。而在红军村(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拉德)城区拥有完备预设城防工事体系,更重要的是在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北顿涅茨运河一线还拥有接近二十个旅级番号、相对强大的乌军重兵集团,即使不考虑来自库皮扬斯克方向乌军的增援。

因此,在攻克库拉霍沃后,继续进攻红军城城市群(红军城-季米特洛夫)应该是当前俄军基本的、相对稳妥的战略选择。

当然,这并绝对不排除在南顿涅茨克和扎波罗热这两个战略方向,俄军同时发起以奔向第聂伯河为基本目标的全面进攻。此时的作战目的报并不一定就是要到达这个位置,而是形成这样的一种进攻态势(战略欺骗),从而动摇乌军统帅部在顿巴斯继续坚守下去的决心,并在其间调动乌军的过程中灵活寻找战机,寻求夺取新的战略突破。

也许,这才是上策。

总之,俄军应该利用目前极为有利的已有战略态势,在2024年冬季同时向红军城正面和第聂伯河沿岸两个战略战役方向发起进攻。当然,进攻方向是分主次的(主攻方向是红军城),有战役目标上的区别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适合战场实际的。

五、作为交战的另一方,……

其实,乌军统帅部当前面临着更大的战略压力。

本来战局完全是可以避免恶化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而这完全是因受制于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懦弱的乌军最高将领轻率更带着强烈军事战略赌博气息进攻库尔斯克作“妖”所引起的。

由此,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消耗全军的基本机动部队,尤其是这些部队中的基层军官、军士等骨干人员及其宝贵的重装备。而此地的俄军在突破乌军在库尔斯克的防线之后必然南下苏梅地区,从而势必造成乌军全局被动,甚至由此诱发乌北的甚至全局性的战略崩盘。

从这个角度讲,当前基辅于军事战略上最大的主题是对于顿巴斯重兵集团未来战略动向的选择。是继续坚守还是有限退却,变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从乌克兰国家最高利益考虑,也许就应该将乌军现有主力陆续撤至第聂伯河沿岸,以守住自己的“基本盘”。我相信,基辅现政权中那些头脑清醒、有战略眼光的人应该是赞同这一点的。

事实上,部署在第聂伯河西岸赫尔松、尼古拉耶夫州境内的乌军海军陆战队第30军团的主力,无论在爆发哈尔科夫边境战事,还是入侵库尔斯克时均始终纹丝不动,也许原因就在于此。

                                 初稿写于2024年10月29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