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过程

一、切断滇越联系

1940年9月22日,日本强迫法国总督德古签定“和平协定”,允许6 000名日军进入越南建立军事基地,未获同意。第5师团的3万名日军在中村明人中将指挥下当日便越过中越边界,兵分三路向越北军事重镇谅山杀来。

此时,谅山法国殖民当局手上能用的兵力只有5000人。日军势如破竹,于9月25日攻占谅山,打开了通往河内的大门。法军第2旅在毫无取胜的希望下死守孤城,伤亡极为惨重,连旅长曼内瑞特也战死疆场。同时,日本军舰也抵达东京湾,并且在9月26日展开两栖登陆,4500名日军一举拿下海防。

在维希政府全部答应日本的条件后,日本军部才在9月26日夜间下达停火令,根据日法停战协定,日军两支部队分别进驻海防港和河内,分别为海防900人、河内600人。中国四条生命线之一的滇越大通道被切断。

二、初步控制印度支那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向苏联发动突袭。为讨好日本,使日本能够在东线也对苏联发动攻击,纳粹德国逼迫维希法国与日本与7月29日重新签订合约《日法共同防卫印度支那协定》。协定规定,法国维希政府和法属印支当局同意日本军队进驻印支南部,法军负责越南、老挝北部边境的防务,警戒中国军队从云南省发起进攻,法国将整个“印度支那”(包括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划为法国和日本的“共同防卫区”,以此“保住”对印支的统治。同日,2.5万名日军入驻印支南部。

日本这一南进举动,深深触动了英美等国的利益。美英印缅等国相继冻结日本资产,废止通商条约,限制对日贸易。至此,太平洋地区对抗日本的美英中荷战线正式形成。

1941年7月底以后,越南出产的稻谷、橡胶与矿产,也成为日本人嘴里的肥肉。对维希法国来说,同日本合作是其继续保留印度支那殖民地的唯一办法,所以倒也配合。法日两军一度在印度支那相安无事,两国还建立事实上的同盟关系。首先,法军集中力量打击得到中美等同盟国支持的越南独立同盟(越盟)游击队,帮助日军绥靖后方。其次,法日签定共同防御协定,由法军负责越南、老挝北部边境的防务,警戒中国军队从云南省发起进攻。

1940~1943年,法军还驱使百万越南劳工,在中越边境上构筑坚固的要塞堡垒群。这样,法属印度支那成为中日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但时间到了1944年8月之后,盟军支持的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率军解放巴黎,维希政府元首贝当逃往德国,法国远东殖民当局出现越来越多的地下反日分子,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是一败涂地。

三、完全占领

1945年初,鉴于岌岌可危的战局,日本军部生怕盟军拉拢法属印度支那的殖民部队对日军展开夹击。日军情报机关掌握德古“反水”动向,担心不仅驻扎当地的数万日军将死无葬身之地,就连败退到缅甸、中国广西的日军都将丢掉后路。日本印度支那驻屯军司令官土桥勇逸中将以“视察”为名,秘密和日军联队级指挥官讨论对法作战事宜。

3月初,日军悄悄将大批部队部署到法军驻扎的城镇附近,土桥勇逸正式下达针对法军的“明作战”指令,日军在印度支那全境发起作战。 战前日本人利用“和平共处”的机会,早就摸清了法军兵营和要塞的内情,还收买了大量安南籍官兵,他们成为日军进攻后的“第五纵队”。

从法属印度支那的兵力配置看,当时法军约有1.2万人,外加法国在当地招募的安南殖民军1.2万人,总计2.4万人。日军兵力约6.5万人,超过法军近3倍。最后,法军除约5700名官兵在马塞尔·亚历山德里少将率领下逃到中国云南境内,得到国民政府的安置之外,其余均被日军歼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