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年》武器方面最大的BUG是志愿军用上了RPD机枪

【本文由“星辰大海路上的腹黑兔”推荐,来自《关键时刻,伊朗为何上映《长津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大力水手168
  • 再有两年多退休的六零后,从小生活在比农村好比城市差的工矿,但电影不少看,可以算是对电影痴迷了,沾了活跃职工、指战员文化生活的光了,记得那时军事题材的电影,最后演职员表里,一定有军事顾问,看过的老军事电影,可以说部部是精品是经典。时代进步了,技术发展了,可电影电视越来越不能看了,主要是太假,首先是感情假,尤其是军事题材影视作品里有感情戏的,一定会起到反面效果,演员对白都是舞台腔,再大的制作也掩盖不了思想的苍白,影视作品展现的都是一个个技术效果场面和只会张大嘴啊啊喊叫、端着枪,站着射击的没脑子演员个人形象,看过后再没有重新看一边的意念和愿望。国庆节期间,一口气看完了《能文能武李延年》,看过去经典军事电影的感觉来了,无论是画面的设计布置、演员的对白和动作,都是那么真是自然真是。真是观友评价的那样,此片应是近30年来,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天花板,让一向挑剔难伺候的自己,很少能找到破绽穿帮。因刚刚看了军博馆杨老师普及的枪械知识,还是找到一处,就是志愿军阵地上使用的捷克式班用轻机枪弹匣不应是弯曲的,那是抗美援朝后仿制苏式武器时改造的,当时阵地上不应该出现,换成转盘机枪或用直方弹匣,更符合当时的实际。

《李延年》武器方面最大的BUG是志愿军用上了RPD机枪。当年苏联给我们的武器都是二战装备,也就是莫辛纳甘栓动步枪、波波斯冲锋枪、大盘鸡轻机枪。抗美援朝期间苏联最先进的AK47、RPD自己都还没有装备全军,更别说出口给中国了。打完抗美援朝后,我们才引进了RPD,命名为56式班用机枪。

在轻武器道具方面,反倒是《战火熔炉》做得很好,把志愿军刚入朝的万国造到苏援武器到位后的整个变化、还有各入朝部队不同的制服都拍出来了,非常严谨。当然了,这个剧实在太穷,大场面大道具就没办法了,拍美军飞机轰炸的时候只能用5毛钱特效,还有用歼五来冒充F86……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