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那年修建英山红花水库之印迹
《楚乡民情》作者:谭百康 配图:姜成富
光阴似箭人渐老,世事如棋逐日新。岁月转眼近花甲,重温花季十六春。16岁的我,杨柳高中毕业,回乡从事劳动生产两年,后在家乡学校任教至今,三十七年,一直忘记不了在红花修水库的那段岁月。
一、初上工地
79年刚毕业,正值英山县“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水利是农村的命脉,大兴水利建设的热潮。”我们十五、六岁的高考落榜毕业生,背着行李、工具,也汇入兴修英山县草盘镇五桂墩村红花水库的劳动大军,驻扎在五桂墩村当年苏支书家(我大队连部就设在苏支书家)。
我们连的男女老少民工百多人(原来是烂柴河村和腰磨畈村合并为一个大队)张卫生副支书任连长,谭百川,曾勇,吴世希任副连长,谭志勇任记工员,倪玉城为安全员,李传富任事务长,烧火师傅是50多岁的吴楚英。
这一批上红花水库工地的多数是像我一样年龄的娃娃民工,简新民、郝迎春、胡国平、郝胜前、杨从东、王文化、王永容、谭佑庭、郝四请、蔡光照、蔡光进、还有几个女的叫不出名字。我们这些娃娃民工,初次出门,怀着好奇的心情,想去见见工地的劳动场面。
第一次出工是由谭志勇带着我们十多个娃娃民工,到工地搬运水泥。
初到工地,人山人海,大坝上、山顶上、道路旁边到处插着用蚕筐写着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定胜天!”“叫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等大幅标语,星罗棋布,特别耀眼醒目。
虽然是寒冷的冬天,但民工们却精神抖擞,干劲冲天,拉车的民工你来我往,你追我赶,人挨人,人挤人,上坡像牛驮犁,头低着往前梗;下坡脚尖点地,双手稳住车把子,掌握好方向,大步向前冲,那一个轻快,像蜻蜓点水一样,身影犹为优美。
我们搬水泥的活儿与其他拉板车民工相比是较轻的,但作为我们来说也是苦力活儿。刚开始还不觉得,后来吃不消,有几个都哭了,吵着要回家。领工的连吼带哄,度过了一天艰难的劳作时光。
二、换工砍柴
大概是带工的向连部领导反映我们娃娃工劳动吃力,不习惯的情况,第二天安排我们上山砍柴。吃罢早饭,我们十多个小民工在砍柴民工喻必贤的带领下,向占河水库方向上山砍柴,我们上到半山腰,看到一条满满水渠的水,不知是谁说了声,“顺着水渠向前走,看看水是从哪儿放下来的,好不好?”大家都同意,忘了砍柴的任务。
我们溯源而行,大约走了二十几里地,来到了占河水库一级电站,发电站有两名值班人员,在电炉旁烤火,他们看到我们年龄小又冷,让我们围着火炉烤火。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电火炉,第一次烤电火炉,也是第一次看到占河这么大的水库。
玩罢后,我们又顺着来的路线,双手空空饿着肚子地回到连部,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连里的民工和连里的干部看着我们又好气又好笑,也没有把我们怎么样,就这样混了十来天,几个想家里的娃娃工被连部派人送回家了。
三、学打土炮
我倒不是不想家,是因为我有两个堂姐谭道梅、谭道九和一个堂兄也在这个劳动大军中,有亲人作伴,他们好时常关注着。故少几许想家了。
之后,连的领导安排我和两个姐姐打土炮的话儿。开始打小炮,后来打土大炮。我在吴世希连长的教会中,学会了怎样的装炮点炮了,也成了一个有技术的小炮手啦!
我们连和宋榜三连拉土的土场在一起,土场的土供应不上民工拉,两连决定打一个大炮,我和谭佑庭,胡小平三人一组用十来天的时间打了一个十三四米深的朝天炮,大炮洞里又打了十几个子炮。
可装两吨炸药二十多发雷管,装炮也装了一天多,大炮一响,整个小山坡,都炸开了,解决了两个连两百多号民工几天拉土填土坝的问题了!
四、腊八趣事
日子一天接一天过去,水库大坝一天比一天高了。转眼到了腊月初八,这天晚上,民工们吃了晚饭,准备打水洗脚睡觉,我连有一个叫李长江的民工,发现公路上有两盏马灯朝我们连部方向走来,他迎上前去,看到是结亲的队伍,就开玩笑地讨喜糖和喜烟吃。有一位迎亲的人不大会说话,就冒出一句“你家有没有姐儿妹吗?”这一句话惹翻了众民工们,得理不饶人,与迎亲的人大吵了起来。睡在连部的曾先昭会计爬起来和迎亲的队伍,口战十几个回合,什么“叶家嫁女嫁回去了”什么“嫁一家不行,要嫁几家的……”民工们和迎亲队伍纠缠了好半天,最后迎亲人又奉烟又说好话才远去,但骂声还是不断。我当时觉得好玩,现在想起来,觉得没多大意思了。
五、首领报酬
快要到过年了,连部也按工分计算,给每个民工发了一些劳动报酬,也发了九块多钱给我,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吧?拿着钱,邀了几个伙伴到草盘镇百货商店买了一双半脚靴,花了五元3角钱,再在红花街百货店买了两包魁星楼和两包大前门香烟,还剩两块多点准备带回家过过年。
第二年,我又上工地了。还是干老本行打炮放炮。经常到营部领炸药、雷管和火线索。去的次数多了,和营长王新文很熟,他每天都要到炮堂去检查我打炮的深度,有时也帮我们打一打炮眼。
六、注意安全
劳动工地虽然有安全员,精心施工,注意安全,是工地的头等大事。各连部也是天天提醒民工们要注意安全的事,领导们非常重视,但绝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的。曾记得,有一次芭茅街有一个连放大炮,他们通过广播喇叭通知了民工。饶家塆村一个和我差不多一般大小的民工张习虎,不知怎的没有听到,别人都躲了,他才察觉,结果躲到一个未成功的炮洞里,大炮一响,震得这个炮洞塌方了,把他压在洞里,炮声一停,民工迅速进行抢救,已经在洞里压死了,年龄不过17岁。像这样的事,工地也是时有发生的。
七、会战高潮
大坝大会战期间,需要一大批民工,英山县水库工程指挥长徐林向全县发出动员令,号召各大队组织精兵强将,支援水库建设。我大队也不例外。大队支书徐廷松亲自带人上工地参战,他和我住在连部后面搭建的草棚里的一个铺上,他每天起早,身先士足和民工一起上工,晚上一起收工。并提议将板车改装加高,鼓舞民工多拉快跑,超额完成任务,进行奖励机制。在这粮食紧缺的年代,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但为了大坝的工程进度,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他想方设法保障民工的后勤生活,让民工们尽量吃饱,煮糯米饭,煮豆儿饭,弄些猪肉加加餐等等来填饱肚子。
八、树立标兵
当时的宋塝管理区电影队为了鼓励民工们早日完成工程进度,放映员送电影到各连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并将各连队的先进标兵,通过放电影时,编成快板、顺口溜进行宣传表扬。我连的像喻得全、郝白翎、胡时芬、蔡光进、谭宝存、胡国平、胡汉东、胡兴权、刘东海等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九、精神激励
那时,虽然没有什么劳动经验,但我能和他们一道坚守。坚持一直出工,直到水库完工,大批民工下马为止。在红花水库工地大约近一年的时间,时光虽短暂,在我人生历史长河里,也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想起来,也是一笔精神财富。我经受了吃住在茅棚、挨饿受冻、早起晚睡之艰苦;经历了在困难面前一直坚守执著不放弃;更体验了家乡人一致团结,互敬互助之温馨和友爱;还体会到领导的率先垂范、关心民工生活;见证了民工的积极向前、完成任务、争当先锋的进取精神……
这种精神,它一直激励着我从事37的教育教学工作。
回忆,又是一次人生经历酸甜苦辣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