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放军陆军下一步改革的推想。
乌克兰战争爆发以后,全球对于军事改革有了新的想法,对于过去陆军普遍的师改旅有不同的想法。美俄都加强了师的建设。中国国内也有人质疑师改旅的改革方向。我认为师改旅方向正确,在乌克兰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缺陷是可以在现有编制基础上弥补的,而合成旅营的优势是传统步兵编制无法追赶的。
过去的师团营编制最大的问题就是指挥效率低下,师是基本的战役单位,营是基本战术单位,只有师才能组织一场完整的战斗,从火力到后勤完整组织。因此任何作战命令必须从师开始,然后到团,再到营,这个传导过程很长,每一级都要根据上级命令拟定自己一级的作战行动,然后根据自己的作战行动计划制定对下一级的作战命令,这个过程对于顺势万变的战争来说越短越好。师改旅之后,合成营即可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具有完整的作战指挥,后勤,火力体系,这就提供了极高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率。
中国陆军本次军改脖子以下的军改最大的事就是建立的合成营,这个合成营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在一般冲突中即可获取战场的战力优势,一个合成营足以击败对手的一个步兵团,或者全歼其一个步兵营。即便是在大国战争中,这个合成营的作战能力与对手同等级部队也占据绝对优势。
以中型合成营来说,除了完整的作战指挥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和作战支援系统之外,合成营的火力有2个突击炮连28辆105毫米火炮装甲突击车。这种105毫米火炮经过改进可以直射,也可以间瞄射击,执行火力压制和火力支援任务。这样中型合成营的火力就远远超过过去的团, 28门突击炮+6门120迫榴炮,火力可以与旅炮兵媲美。至于乌克兰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为人诟病的合成营作战步兵不足的问题在合成营体制内完全可以解决。因为合成营是模块化的编制,他有完整的指挥体系,有自己的参谋系统,这跟过去传统的步兵营有本质的区别,这使得合成营有强大的指挥能力,完全可以同时指挥更多的兵力。只要把合成营2个装甲步兵连扩编到3个步兵连,把3车装甲步兵排改为4车步兵排,一辆车有3名乘员和8名步兵,一个步兵排仍然有30名步兵和2名排长,组成3个10人制步兵班。在极大加强火力同时仍然能保持传统步兵的地面战斗能力。而且师改旅之后,因为减少了一级指挥机构就减少了一级司政后装系统,就大幅度提高了作战人员在编制中的比例,这符合军事投资的经济效率原则。
美俄军改中的旅营不是像解放军一样的根本性的改革,美军的旅基本上是加强团,加强了部分师属炮兵,有一个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营。营还是原来的步兵营,支援火力是12门120毫米迫击炮。美军营的火力远远落后与解放军合成营的28门突击炮+6门迫榴炮,在火力密度和射程,突击威力上都远远不如。
俄军军改因为军费不足,在局部冲突中大量使用营级战斗群,即以一个完整的机械化或者装甲步兵营加强师级炮兵和后勤支援作战保障部队执行独立作战任务。这种编制体制营级作战群确实战力很强,但是这是把师的战斗力浓缩到一个或者2个营的结果,在大规模战争中,师有更大的作战任务,不可能再把战力浓缩给1、2个作战营,这就使得俄军的整体作战效率在大规模战争中明显下降。
美俄的军改与解放军是完全不同的,当然效果也就不同,解放军没有必要因为人家的问题改变自己的改革方向,合成旅,合成营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乌克兰战争带来的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步军队的改革提供方向指引。
乌克兰战争与过去战争最大的改变就是无人机大量地使用,特别是多旋翼无人机和FPV的大量使用改变了战场规则,这使得全球陆军都面临新的课题。我虽然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初就预言无人机对于所有陆军武器装备的碾压式的优势,但是对于多旋翼无人机和FPV对于战争的影响还是有些低估了,这逼迫解放军也必须在装备和编制体制上作出改变应对无人机作战。
对解放军来说有必要在连一级建立连部排,下辖一个数字作战班和一个特种作战班。数字作战班负责电子作战,通信,电子侦察,电子干扰,无人机侦察和反无人机作战。合成营虽然战力强大,但是因为其战力强大,所以必然作战地域也比传统步兵营大为扩大,这样营的防空力量势必无法覆盖连的作战地域,连必须建立自己的防空和反无人机作战能力以掩护自己的头顶。防空作战使用肩扛式防空导弹,而反无人机就要使用多种手段综合反制,包括电子干扰,阻断无人机的通信和控制,使用火炮击落无人机,使用无人机击落无人机,打击敌方无人机控制站等。这些需要专业的作战分队实施。当然无人机的作用如此重大,进攻性的无人机作战也是必须的,无人机必然配属到班排连,为连长提供一双“天眼”,将极大地提高指挥效率。使用FPV无人机对地方目标实施打击作战能极大地提高连队的作战效率。
乌克兰战争中,乌克兰大量使用特种作战分队对俄军实施特种作战,俄军对此准备不足,吃了大亏。在朱日和对抗性演习中,“蓝军”也大量地使用特种部队对“红军”实施特种作战,对“红军”的作战形成严重的干扰,而对于分散的特种作战依靠专业的特种部队是不够的,反应时间太长,不能及时有效地反击敌方特种作战,因此有必要在连建立一个多功能的班,集中一批老兵执行多种任务。其一是反特种作战,对于敌方的特种作战就近及时反击,保障主力遂行主要作战行动。其二是作为基层干部储备,高强度战争中基层干部损失是非常大的,而基层班排长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这些储备的老兵都是预备班排长,在经过战争消耗之后,有了这些班排长,在补充新兵之后部队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重新投入作战。第三就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比如狙击作战,使用防空导弹防空作战,使用迫击炮执行火力支援作战等等。
因为有了合成营,这就使得合成旅属炮兵地位尴尬,旅属122榴弹炮比合成营的105突击炮并无性能优势,射程,威力,弹药投放量都没有优势。122炮能干的活基本上105炮都能干,而105炮干不了的活,122炮也干不来。从俄军作战实践看,他的营级作战群编入师属152炮才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因此考虑解放军的中型旅和重型旅属炮兵升级为155炮,形成全155炮兵体制。这些炮兵在战时可用支援合成营作战用于突破敌坚固防御,也可以配属合成营独立作战,形成营级战斗群,具有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和突破能力。旅级炮兵155化可以弥补现有的集团军炮兵火力稍显薄弱之憾,集团军炮兵旅只有4个155炮兵营,72门炮,要支援6个旅的作战,火力有不足之嫌。如果合成旅炮兵装备155炮,基本上就完全可以独立作战,不需要集团军的火力支援,集团军炮兵之需要以火力支援重点作战方向的部队即可,这样集团军炮兵火力就够用了。现有的122榴弹炮编入轻型旅属炮兵,他们的火力配系是比较协调的。
乌克兰战争的经验显示解放军应该学习苏军组建预备炮兵。解放后,解放军学习苏联经验和解放战争中集中使用炮兵的经验,组建了预备炮兵师。后来不知是否是学美军取消了预备炮兵编制。乌克兰战争经验,对于突破敌人坚固防御地域,筑垒防御地域,155炮威力仍然不足,需要更大口径的火炮执行破坏敌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的任务。所以有必要组建几个(不要多)陆军预备炮兵师,装备203毫米重炮,370火箭炮和155榴弹炮,集中使用于对于敌重点防御地域的火力准备。
对于新一代步战车,我认为如果技术成熟应该尽快列装40毫米埋头弹炮,现在装备的30炮主要是针对反装甲车,多用途作战能力较差,对于步兵,反无人机和反坦克作战效能不高。而40炮反装甲作战脱壳穿甲弹穿深140毫米,可以击穿现役主战坦克的侧装甲和后装甲。高爆弹可以有效杀伤敌方步兵,特别是在城市战中,对于建筑物内的人员杀伤力更大,而且埋头弹火炮的大仰角适用打击高层建筑内的地方火力点。最重要的是40炮反无人机作战效率更高,使用编程弹药在预定距离爆炸散布钢珠和弹片是消灭多旋翼无人机这类低慢小目标的有效手段,只要解决了对于无人机的发现问题就能有效地消灭它。
对于反无人机多说几句。乌克兰战争中,俄乌双方都发出了大量的视频,显示步兵对抗无人机的无奈,完全是降维打击。未来反无人作战一定是步兵的首要课题。想靠步兵以现有武器通过训练对抗无人机是不可能的,步兵一定要依靠体系作战才能对抗敌方的无人机攻击。这个体系首先是制空权,夺取制空权之后使用无人机对敌方无人机实施全战场压制。无人机最大的缺陷就是需要无线电制导,通过无人机携带电子侦察设备可以准确定位敌方无人机控制站,然后予以摧毁。通过无人机干扰敌方通信链路阻止敌方对于无人机的控制。地面步兵携带无人机携带爆炸物消灭敌方的无人机等是有效的反无人机手段。对于敌方无人机侦察,一方面是无人机对空域监视,另一方面改造单兵雷达侦察发现无人机,通过AI技术甄别无人机与飞鸟,对地面部队提供予警和攻击引导。
今后部队作战需要全程在己方无人机支援之下,这就需要系统性的加强陆航和合成旅营的无人机作战能力建设,这个领域国企和民企都有大量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