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何酷爱内斗?

今天跟朋友聊天,聊到近年来的一些事儿,大家纷纷慨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内斗。

群聊的过程中,我提出了一个观点,

从经济学的角度,内战远远比外战更残酷,

外战输了,最多就是出让权力,换一个富家翁,

内战一旦输了,大概率是全家集体上刑场。

经济上的理性人在面对这个局面时,都会做出,宁可外战打输了,也决不能在内战中失败的决策。

所以,为了活下去,大家都专注于内斗了。

就拿我们熟知的三国来说,蜀汉相对来说还是底线比较高的,

第一轮内斗,撕没了储君刘封,文臣一把手法正,武将四征将军关张马黄,威震华夏的局面毁于一旦。

第二轮内斗,撕没了文臣一把手杨仪,武将一把手魏延,放弃了北伐。

第三轮内斗,逼着大军统帅姜维放弃了天险汉中,蜀汉灭亡。

东吴和魏晋的底线就一言难尽了,

司马懿直屠灭了曹爽的三族,又通过淮南来了三波大洗牌。

孙权开启了两宫之争后,每一轮的失败放几乎都是屠尽全族。

更不要说随后的南北朝隋唐,都是在内斗中杀得人头滚滚。

500

相反,外战中的失败者,往往都有较好的待遇,

张绣、张鲁、刘琮,这些投靠曹操的,他们和他们的手下都拿到了高官厚禄,马腾要不是被儿子造反坑了,都已经位列九卿了。

刘禅和孙浩投降后是富贵侯爷,比八王之乱相互杀的司马ABCD下场好多了,实际控制蜀吴的诸葛亮陆逊家族,到了东晋依然可以保持着顶级家族的位置。

正是这种结果,让几乎所有的政治能量都愿意调转枪口向内,外战输不输其实无所谓。

元末的王爷和他的团队很清楚,南方地主造反也要承认元朝的正朔,有兵有马的自己就有统战的价值,要么当朵颜三卫,要么回草原,日子怎么都不错。

而一旦落到其他有野心的蒙古王爷手里,却是全家死光光,所以他们会在北方打成一锅粥,放任南方的统一。

明末的王爷和他的团队也很清楚,满清入关也需要打着大明正朔的旗号,自然也有被统战和诏安的价值,要么老老实实当地主,要么退守台湾,也都不错。

而一旦落到其他有野心的南明王爷手里,却是全家死光光,所以他们会在南方打成一锅粥,放任满清的入关。

清末的王爷和他们的团队也很清楚,无论是洋人、汉人地主甚至日本人,都需要他这块大清的牌子。

只要发现对手不挑战统治集团的利益,清朝的王爷们可以跟任何人合作,可以跟洗劫圆明园的英法联合剿灭长毛,也可以用退位来交换北洋剿灭乱党。

所以虽然民众心中,应该团结一致对外,

但基于风险收益的经济角度,决策者身边的政治力量,都会说服决策者,攘外必先安内,优先确保统治的安全,哪怕严重受损。

而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上,

全球绝大部分开放的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非常愿意给外资超国民待遇,而对国内的企业动辄毁灭式打击。

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延展至经济层面的攘外必先安内,

因为这些非洲酋长和中东王爷们很清楚,外资普遍是来求财的,他们只想带走财富,而做大的内资,往往都有着不可言喻的政治野心。

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