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被美国排挤的好莱坞巨星
来源 | 摇滚客
今日BGM,《我就是李小龙》,劳建。
本文约3467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1972年12月30日,由李小龙主演的《猛龙过江》在香港公映,各大影院门口排起长龙,造成香港前所未有的拥堵状态,以至于出动警方控制汹涌的观影人潮。
电影上映没多久,便打破了东南亚几乎所有地区的票房纪录,即便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遥想李小龙当年在好莱坞三番五次遭受排挤的经历,如今的成功也算是狠狠的打脸回敬。
在美国闯荡13年的李小龙,终于靠真功夫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凭借《猛龙过江》享誉世界的李小龙,已然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功夫巨星,美国民众对他的痴迷程度几近癫狂,好莱坞大佬都不得不首次向一个黄种人放低身段。
可此前,李小龙在好莱坞处处受欺压,空有一身本事却得不到施展,只源于美国对中国的抵制。
中国被美国抵制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从文化、美食、时尚、还有最近代表中国企业的华为。
它们想成功进入美国,不亚于用血肉之躯闯进荆棘遍地的丛林,每一步都艰难险阻。
美国真难混
19岁的李小龙独自跨越大西洋来到旧金山,由于热爱功夫和电影,面对美国这个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电影工业的地方,他希望将中国功夫带向好莱坞。
可在美国人眼里,黄皮肤的李小龙就如同1863年为了美国东西海岸铁路工程卖苦力的华人廉价劳动力一样,别说拍电影,就应该回到属于他的工地上去卖命。
当时在美国,华人学生大多是靠餐馆刷盘子、兼职送早报这些廉价的苦力活挣取生活费。
李小龙则不同,去哪儿都是穿着花衬衫、喇叭裤,戴着蛤蟆镜,妥妥的时尚青年,就连他的生活费都是通过教当地美国人跳恰恰舞挣来的。
同时李小龙还开武馆,即便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空手道馆、柔道馆,美式拳击馆,可李小龙却凭借实打实的本事从中众多武馆中脱颖而出。
在美国人的刻板印象里,中国人无一不是扎着辫子、身材瘦小、卑躬屈膝的东亚病夫,可李小龙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中国人一样可以时髦且怀有男子气概。
靠着一身中国功夫,李小龙不仅将空手道冠军查克诺打的鼻青脸肿,还击败了棍王伊鲁山度,自此招收的美国学生不计其数,名气也越来越大,开始有机会去好莱坞拍戏。
第一部片子就是《青蜂侠》,在里面饰演青蜂侠的助手“加藤”,凭借一身刚劲有力的功夫,李小龙盖过了主角的风头,名气扩散到美国各地,就连美国小孩都认识了这个身手敏捷的黄皮肤小子。
甚至有美国影评人感慨道:“《青蜂侠》的主创们必须限制李小龙做自己,因为每次他一登场,银幕上的其他元素就都成背景了。”
李小龙本以为自己有了大众知名度,算是成功踏入好莱坞,可以开始大展拳脚一番。
但好莱坞的大佬们并未如他所愿,尽管李小龙受美国民众的欢迎,却由于他黄种人的身份,在好莱坞总是时运不济,处处受排挤。
李小龙在《丑闻喋血》中客串一个反派华裔杀手,全片下来没有几句台词。
包括美国影视剧《盲人追凶》中他依然是客串角色,饰演引领主角开悟的中国教练,仅仅只在第一集出现而已。
李小龙接连在两部没啥反响的片子中饰演一些不重要的角色,可见好莱坞大佬只想借他的身手让动作片更华丽,却并不想李小龙借此出风头,盖过他们培养的本土武打明星。
1970年,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由于政治原因,钱“困”在印度出不去,只能骗个人来印度拍电影回本,当即看中了因为中国功夫在美国民众里面有些反响的李小龙,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他足够廉价。
因此这家好莱坞电影公司很热情的找到李小龙,说看中了他的中国功夫,想合作拍摄一部有关武术和哲学方面的电影。
终于有好莱坞电影公司重视自己的中国功夫,并且愿意给很大的施展空间,李小龙自然高兴坏了。
然而李小龙接触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了,不仅电影的拍摄条件太莫名其妙,就连剧本都是糊弄人的,根本和武术、哲学没啥关联。
接连遭到好莱坞各种排挤歧视的李小龙内心早已焦躁不安,为了呆在好莱坞,他花光了开武馆赚的钱,还借了几千美元,导致生计一度难以维持。
就在他陷入困境时,远在香港的好友给他打了一通电话,说李小龙在好莱坞拍的影片传回香港后引起很大反响,已经成为大明星。
正是这通电话,给了李小龙曙光,好莱坞容不下我,那就回香港!
此路不通就用拳头打通
《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三部影片让李小龙扬名海外,美国民众中已经有不少人将这个动作迅猛的黄皮肤小子视为偶像。
此时的好莱坞也看到了李小龙身上的价值,美国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华纳亲自找上门,想与李小龙合作《龙争虎斗》,并让他担当主角。
然而在拍摄过程中,作为主演的李小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自由,处处受到限制。
《龙争虎斗》明明拍的是少林高徒之间的对抗,不仅另一个少林高徒选的美国人,还特地找了两个美国影星分担李小龙的戏份,只想借此消弱李小龙的影响力。
同时李小龙也无法随心所欲的控制电影的拍摄,为了呈现出好莱坞式大片应有的效果,不少地方都脱离了预想。
也因此产生不少冲突,就拿电影剪辑来说,好莱坞导演喜欢从多个角度选取镜头,而香港电影则习惯将镜头连接在一起。
还有录音亦如此,在香港拍戏时李小龙都是在录音棚录音,可好莱坞都是现场直接录音,迫不得已只能妥协。
以至于很多人认为《龙争虎斗》有了好莱坞式的娱乐效果,可在武打方面不如此前的《猛龙过江》。
然而真正应该发光发热的人是不会被淹没的,好莱坞大佬即使搞了这么多小动作,李小龙依旧凭借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令《龙争虎斗》在美国掀起燎原之势。
他俨然成为中国功夫的化身,深深影响了美国的流行文化。
李小龙的知名度跨越了年龄的阻碍,几乎无人不识,甚至在很多美国人心里,只有不懂事的小孩才不认识他。
他在电影中使用的双截棍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武术器械之一,就连诸多美国警察都开始练习使用。
此后成龙、李连杰、杨紫琼之所以能在好莱坞混的风生水起,也得益于李小龙对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各个都是功夫超群的武术大师。
可以说李小龙凭借一双手,硬生生打通了迈向好莱坞的道路,更用中国文化影响了美国。
毕竟在真功夫面前,一切排挤都是无用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