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不够黑,老外把米哈游打进黑名单
国产游戏又被开团了?
在国外的一个请愿网站上,有10多万人签名,要求米哈游停止文化挪用,不要“洗白”非洲文化。
他们说的“洗白”是什么意思?
在《原神》5.0“纳塔篇”的预告片里,他们发现游戏的故事背景来源于非洲和拉美,毕竟服装纹样、植物、地形的特征都很明显。但新角色的肤色偏白,或者说是浅棕色的。啊?我们非洲人什么时候漂白了?
于是他们在推特上掀起一股#BoycottHYV抵制米哈游的热潮,比如有人总结了《原神》里的皮肤色号。
也有人手动PS,把新角色“美黑”,教米哈游做游戏。
这已经不是《原神》第一次被政确打击,类似“嫌角色不够黑”的剧情,在2022年的3.0“须弥篇”里就发生过了。
再往前追溯,2021年就有黑人玩家说,小怪“丘丘人”不但外形像非洲部落人,而且跳舞的动作很蠢,明显模仿了非洲传统舞蹈。把非洲文化用在小怪身上,就是在妖魔化非洲人!
这事儿现在激烈到什么程度呢?
前几天,有个黑人女玩家挂着#BoycottGenshin抵制《原神》的标签,cos了的游戏角色辛焱,本意是说“这样的肤色才是正确使用非洲文化的范例”。
没想到被网友狂喷,“我们都在抵制,就你cos,内鬼啊”。这位玩家几天后被网暴到退网。
某些抵制活动已经形成了共识,一句话概括就是:不要玩,不要氪金
高举政确大棒,显然来者不善。
往源头追溯,这件事最早是游戏媒体IGN报道的,他们的文章里说,《原神》的英文配音演员指责游戏挪用了非洲文化。
又是IGN?上个月说“《黑神话:悟空》歧视女性”的,也是IGN。你们外国游戏媒体难倒没听说过“二次元的事你少管”这句名言吗?
最幽默的地方就在于此,一个最擅长文化挪用的地方,如今精通贼汉抓贼的方法论。
01
让基本盘先爽起来
到底什么是文化挪用?
最原教旨的定义是,个人或群体在未经允许的前提下,使用、复制、侵占某个文化的要素。
要按这个定义的话,任何时候用到他国或者别的民族的文化素材,基本都算文化挪用。
我做个游戏画个漫画还得找人批准,这也太蛋疼了。
而如今常见的通俗定义,特指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不当使用。
按照这个定义,美国应该是文化挪用的领跑人,毕竟连美国人都是从世界各地挪来的。
自从1620年五月花号抵达北美普利茅斯,白人和美洲原住民的梁子就算结下了。
有点社会地位的北美印第安人,都佩戴传统头饰战冠,上边的鹰羽越多,说明这个人的功勋越大。
白人看见战冠的第一反应是,挪!我的东西是我的,你的东西也是我的。于是印第安人脑袋落地,战冠流转到白人头上。
虽然当时还没有美国的概念,但这可能是广义上美国人的第一次文化挪用。
印第安人如何回礼?挪!把白人的头皮割下来,挂在墙上当装饰。
一位惨遭割头皮的白男
礼尚往来一直是人类的特征,一边挪战冠,另一边挪头皮。
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
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
挪完印第安文化,下一个挪黑人。
像是白人把脸涂成黑色,在舞台上模仿黑人的言行举止,“黑脸扮装”已经超越文化挪用的范畴,直接是种族歧视。
多说个例子,其实阴阳怪气黑人这件事,《精灵宝可梦》也干了。
在第一世代有个谜之生物迷唇姐,充满黑人刻板印象。动画片里出现迷唇姐的那集,在欧美国家都是禁播的。
喜欢音乐的人都知道,摇滚乐是从黑人布鲁斯音乐里挪来一些元素,继续发展而成的。
早期吃到摇滚红利的白人歌星是猫王,他本人很支持黑人音乐和文化。但在他崭露头角的1956年,如果有白人得知“摇滚乐的灵感来源于黑人”,必定会判定成“不入流的下等货色”,遭到排挤。
注意岔开腿的姿势
给黑人音乐正名的这段故事,在电影里也有体现。
相信《阿甘正传》大家都看过,里边有一段是说,少年时期的阿甘腿有残疾,戴着矫正器跳舞的姿势很别扭。这个姿势被猫王看到了,拿来当作自己的标志性舞步。
在这部在电影的叙事里,不但没提及摇滚乐源于黑人,还丝滑地把功劳挪到了阿甘这个白人身上。
杀人还要诛心啊!
前两年的传记片《猫王》里,摇滚乐的“起源权”终于交还给了黑人,也算是一次赎罪吧。
这两个挪用红人、黑人文化的例子,属于第一类文化挪用,最糟糕的那种,不仅拿着你的文化赚钱,还要夺走你的署名权,甚至肉体消灭。
接下来该轮到其他文化惨遭毒手了。
要说影视行业的文化挪用,没有谁比迪士尼更专业,它旗下的那些工作室,人均挪用高手。
漫威系电影里的雷神、洛基等等角色,都是从北欧神话里挪过来的。也不知道编剧们魔改故事的时候,是否担心过维京人嗑了红蘑菇过来削自己?
“马里奥”里吃了能变大的红蘑菇,原型是毒蝇伞。据说维京人外出劫掠之前必磕几个,中毒以后精神亢奋,化身英勇无畏的狂战士
皮克斯应该是原创能力最强的动画工作室吧。
可是2017年全球爆款《寻梦环游记》却是个典型的文化挪用案例。
复盘一下影片的故事:主角米格尔有个音乐梦想,但长辈非要他继承家族的鞋匠工作。主角离家出走,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在亡灵世界游荡一番,最终在家族记忆、亲情传承的感召下回归家庭。
发现了吗,绚丽的墨西哥亡灵节只是最外层的糖衣,骨子里讲的还是“家庭至上伐木累”这套美国家庭侠核心价值观。文化挪用,实锤。
其实就在2014年,有个墨西哥本土班底制作的动画电影《生命之书》,也是以亡灵节为背景的,讲的是追求爱情的故事。
墨西哥人讲墨西哥文化,原汁原味,可惜大部分人没听说过《生命之书》。毕竟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影响力太大,或者说掌握了文化霸权地位,《寻梦》轻松盖过《生命之书》 的名气。
再说迪士尼本家,我们小时候都看过的十几位迪士尼公主,几乎都是挪用的文化。
《小美人鱼》原本是丹麦的安徒生童话,《白雪公主》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搜集的童话,《花木兰》不用多说了,来源于中国……
他们的真人电影已经发展到了“指黑为白”的地步,先鼓捣出了“黑美人鱼”,后边还有个“拉丁裔白雪公主和七个不同族裔小矮人的故事”,属实是政确到抽象。
文化挪用甚至能超越人类的范畴,连小动物都不放过。
《狮子王》够经典吧,它的故事原型是《哈姆雷特》王子复仇的爽文套路,只是把舞台搬到了非洲,人类角色魔改成非洲的动物。
然后无耻的行为来了。电影里的经典台词 Hakuna Matata 原本是非洲的斯瓦希里语,意思是“没有烦恼忧虑”。
迪士尼把这句话注册了专利,不但挪用文化,还垄断文化的所有权。
强势文化的威风,不自觉就抖了出来。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第二类文化挪用的特点:用别人的文化讲自己的故事,以满足本土消费者对于“异域风情”的需要,顺便向外输出,至于原本的文化内核是否保留,主要看能否带票房(近年来还要看政不政确)。
这类文化挪用可以说是当今的主流版本。
毕竟文化创作如果只选用本土文化的内部元素,就像是用AI语料训练AI,不注入新鲜血液,结果只会越来越差。所以在商业语境下,搞创作迟早都会走上文化挪用的道路。
就像白人是美国早期历史的绝对基本盘,所以挪用印第安人、黑人的文化要素;后来白人、黑人、红人一家亲(名义上),挪起来不方便了,于是改成挪用南美、亚洲等等文化。
那被挪用的弱势文化就毫无还手之力了吗?
02
挪用?我们有最强版本
任何一个游荡在农村大集里的街溜子,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地摊文学。
在那个廉价纸浆和模糊铅字构成的岁月里,成年人沉迷在《故事会》里,在蹲坑之余享受小说故事的熏陶。
偶遇忘带厕纸的窘境,还能从书刊里撕下几页,让菊部也体验一下阅读的乐趣。
不太识字的少年们,有另外一种娱乐手段。在老师们没收撕毁的小人书和连环画里,藏着一个野心勃勃的群体创作盛宴。
早在漫威打造宇宙概念之前,我们已经有了“葫芦娃宇宙”。甚至塑造出空前绝后的美学风格,葫芦娃朋克。
什么《葫芦娃大战黑猫警长》《葫芦娃大战变形金刚》《葫芦娃太空历险记》,只要存在于人类社会里的概念,葫芦娃都能在连环画里搞个跨界大战。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经典游戏《魂斗罗》,它的名称原本是印度婆罗门教里的一位斗士,它的两位主角明显是施瓦辛格和史泰龙,它的怪物就是从《异形》里复制粘贴来的……
你们日本人是真能挪啊,竟然缝合出一部口碑挺好的游戏。
轮到葫芦娃出场了,一顿拳打脚踢教魂斗罗做人,葫芦娃可能是最早的文化判官吧,专治缝合怪。
《葫芦娃大战魂斗罗》
为什么中国人对“文化挪用”这个概念不敏感?因为我们从小就接触了太多文化挪用的作品,早就见怪不怪了。
那时的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扮演的角色是外国强势文化的输入地。涌入中国的外国文艺作品,或多或少都跟葫芦娃打过一架。
以前的葫芦娃朋克宇宙属于盗版内容,如今的跨界联动,可以用正版的方法实现。
比如前几年火过一阵的《哪吒大战变形金刚》,乍听上去有种“地铁老头手机.jpg”的既视感,但据说有孩之宝公司的正版授权,只可惜没了下文。
还好没拍出来,否则中美合拍的桂冠就要让哪吒抢了先,六老师不得气得冒烟?
到这个阶段,国内的文化挪用也属于第二种,用别人的文化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挪用文化,有时候也能赢得文化源头的正面评价。比如《昭和米国物语》这款游戏,虽然还没发售,但在全世界玩家眼里,这是个绝对的奇葩,正面意思。
像是这个眼熟的泳池,绝对刻在每个人的基因里。
还有拿着巨大钻头打架,明显是热血机器人动漫《天元突破》。
游戏里有很多日本文化元素,仔细看这个场景,好莱坞山?不,写的是“新横滨”。
怪,太怪了,这个游戏的背景设定是:
日本在泡沫经济最鼎盛的时期,一举把美国买了下来,日美融合之后爆发了丧尸危机,主角要在充满日本文化元素的美国土地上,重建秩序。
预告片结尾还补了一句:再也没有什么美国了
这种玩意,ChatGPT都不敢写吧?
最关键的是,这是个中国游戏公司开发的项目。啊?美国网友和日本网友不得发疯了,狂喷“文化挪用”?
其实没有喷的,在油管评论区,美日网友都来点赞,从没见过如此B级片审美的游戏,出必买,搞快点!
“我认识那个泳池”的评论是最多的
这就是国产游戏探索出的文化挪用第三种路径,对其文化的理解超越源头国,融合得过于出色,同时切入文化源头国不会碰的稀缺题材,从而赢得文化源头(部分人)的尊敬。
前三条路径都属于“我挪用别人”,有没有“主动让别人挪用我”的第四条路径?
哎?这种路径有什么好处吗?
举个例子,清代的广州人发明了咕咾肉,这道菜流传到西方,广受欢迎。1962年,一个名叫山姆的希腊人在加拿大开饭店,他发现当地人热爱咕咾肉的酸甜口感,就把里边的菠萝放在意大利人的批萨上,发明了夏威夷批萨。
意大利可能根本不知道,著名的“异端批萨”,归根结底是从中国挪来的。
如何折磨意大利人
可以看出,文化挪用的第四条路,把自己的文化默默输出到海外,主动让自己的文化被别人挪用,才能在无形之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这条路,我们其实也走通了。
比如有个短剧平台ReelShort,最近让无数外国人沉迷其中。打开主页随便看几个,你就能发现明显的套路。
熟悉的霸道总裁、逆袭上位,直白写在了封面上,这不就是国内早就被淘汰的短剧套路吗?
还真不太一样。
因为外国的内容更放得开,字里行间写满了两个字:生殖。
在办公室里生殖,在停车场里生殖;从后边生殖,从侧面生殖,倒立生殖;小三生殖,原配生殖,NTR生殖……
真担心再看几眼,蓬勃的生殖欲望就要击穿屏幕,糊到我这个单身狗脸上,崩不住呀。
猜到结局了吗?ReelShort就是个中国公司。主动把国内成熟的短剧套路挪到海外,把演员换成白人,融入一些当地的文化要素,就能潜移默化地批量复制成功。
女主被校园霸凌,高富帅邀请她到自己家里住。罗曼之后发现高富帅有个未婚妻,被玩了呀
没准真等哪一天,外国人突然惊觉,身边的万事万物怎么都是从中国挪来的?
既然我们有这么多文化挪用的成功案例,为什么《原神》仍然被黑人玩家指责呢?
03
当世界失去了文化中心
文化产品是好是坏,应该由喜欢这个产品的人决定,还是由讨厌的人决定?
如果让喜欢的人决定,很容易陷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陷阱,无脑夸就完事了。长此以往,市面上肯定被鬼♂畜抽象文化占领,网络环境的逆天程度恐怕会瞬间失控。
《东东不死传说》在小圈子格斗游戏里属于神作,充满拼贴、恶搞、鬼畜气质,但很难说这是一个优秀的游戏
如果让讨厌的人决定,优秀作品必然遭受污名化。《原神》就是很好的例子,国外的这群玩家甚至不需要玩你的游戏,只是揪着角色皮肤不够黑,用政确的大棒不停敲打。
教米哈游做游戏的案例之一
你会发现,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更深层的原因是,当今的时代已经没有掌握话语权的文化中心了。
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苏联的衰落,美国各方面都空前强大,成为了全世界的文化中心。
美国文化产出能力,文化消费市场,乃至于对文化传播渠道的控制能力,都达到了顶峰,自然也就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对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定义权。
直到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了韩国的《寄生虫》,“文化中心”的文化产业不再一枝独秀,只能借着捧小弟作品的机会,标榜自己的文明开放。
弗洛伊德拉开“黑命贵”运动的帷幕,西方政确没蹦达几年,就被川普刺杀事件踩下急刹车。美国人曾以为政确是绝对正确的价值观,现在看来,全是内部分裂的前奏。
遇刺后,川普的支持者一度沉迷cos“一只耳”
内容产业,消费市场和渠道,同时发生去中心化。
当美国连内部的话语都没法保持一致,怎么奢望它能继续扮演文化中心的角色?文化中心走向衰退,恐怕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有新的中心出现。
那么当标准不再,套用常说的“互联网孤岛化”概念,未来很可能进入“文化孤岛化”的时代。
对于任何一个有一定质量和玩家基础的文化产品,都同时会有相当数量的人看它不爽,乃至对它发起攻击。
因此破圈的风险变得很大,每个文化产品都在垂直领域内部消化,各玩各的。
类似的文化孤岛化已经在一些领域悄然发生。
有个说法是“周杰伦是华语流行乐坛最后一个全民偶像”,正好印证了人们的品味差异越来越明显,听口水歌的,听碾核的,都有光明的未来。
随便打开你朋友的歌单,里边一大半肯定是你从未听说过的曲名,而且你也不屑于接触。
游戏圈就更严重了,PC、主机、手游之间互相鄙视,井水不犯河水。为数不多的共识是:页游处于鄙视链最底端。
没有任何一款文化产品,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在这个去中心化的分裂时代。
换个角度来看,文化孤岛化不是绝对的坏事。
像是《流浪地球》这样的重工业科幻片,能让喜欢科幻片的影迷沉浸在视效的震撼里。还有《黑神话》这样的3A级游戏,让核心玩家深度体验未删节版西游记的魅力。
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服务业,服务垂直领域的用户显然容易多了,挪用、政确这些争议,都能避开。
如果所有玩家都把黑皮当XP来看,《原神》当然可以服务好所有玩家。但问题就是,少数黑人玩家喜欢搞政确,拉低游戏的口碑。
黑皮肤色号术语表
假设一下,如果《原神》把目标用户群体定位得更精准,减少黑皮角色的数量,会有什么影响?
从国外做的统计图来看,黑皮角色的人气都不高。假如游戏推出更多符合主流审美的角色,游戏流水反而会更高。
所以在这个“文化孤岛化”的时代,不妨继续保持原样。大不了发个致歉声明,安抚一下热衷政确的那群人。
最重要的是,符合主流审美的内容继续出,黑皮角色比例和色号维持不变,也不能因为被黑人搞政确了,就忽视其他有黑皮XP的正常玩家。
优质服务,永远只能提供给懂得享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