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还是“跪”了?亦然,亦不然

周末闲暇,带孩子走进许久未去的电影院,看喜剧届标志性人物沈腾、马丽的新作《抓娃娃》,在炎炎夏日中用欢乐扫去热浪带来的不适。

一直以来,通过小品见识了赵本山的春晚系列,那种陪伴我们成长的欢乐至今看到让我们感到“时间都去哪了”。后来,最早也是通过小品认识了沈腾,真不愧当代的喜剧演员代表,演的小品能持续走上春晚舞台,拍的电影能持续列“榜一”,是符合当下大众口味的“常青藤”。

片子的脉络相信大家看过或见过其他影评的一看便知其“西虹市”风格,在小儿子自己揭晓谜底之前,全片笑点频频,整个剧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喜点甚至泪点,比如:当小儿子在走出超市的那一刻,选择了正确的方式,真让我们感到欣慰。

电影,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甚至启迪生活,喜剧片亦然。围绕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中国人一以贯之、一成不变的循例。虽然,片子是反映了一个非常成功商人的育儿经,代价不菲,确实不易。又要忙自己的商业版图,还要配合儿子过苦日子。只是对我们普通人而言,90%的国人估计也只能在电影中看到那个不属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第一个,“出生”,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决定你能有什么样的未来。很简单,马总的大儿子不学无术,高考总分98,让叱咤风云的马总觉得未来的接班人需要重新培育。但好在,大儿子还算有个仁慈的心,从第一个带二弟到大酒店,纯粹是为了让他洗个澡,到后面二弟高考中的“不翼而飞”可见他需不是父亲认可的,但是内心不是因为父亲对兄弟二人的差别化对待而心生歹意,他也只是想向自己的父亲证明自己是有可以突破的领域的,比如:爬山。但关键是,因为这个“出生”,他和父亲联系的纽带是“money”,有了这,父亲再怎么不认可,也得把家庭的一份子扮演好。其实,不学无术之外,有钱可劲造的日子,好像无人不向往吧

第二个,“奋斗”,从小到大,听到的最多的是,“你要奋斗,未来做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那奋斗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呢?因人而异,因势而变。二弟有那样的家庭,就背负了那样的家庭给他创设的奋斗目标和意义。目标是清北大学,意义是家族企业可以持续输出。而绝大部多人可能更多得是因势而变,人的一生,有总结16字,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我觉得概括的非常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环境、时代、社会、氛围、心境等等带来和影响着。所以,奋斗者各不同,符合自己,适合自己,心安便可安。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成功者必定也必须是少数,否则怎么可以在机关里都是有职级,谁服谁,公司里都是管理者,谁又听谁。成功者的标准不一,要素很杂,且变数很大。唯有自我理解、接受、包容的奋进,方能属于自我真正的奋斗目标和达成的意义。

为了让二弟能捡瓶子,包场了,真正需要捡瓶子的捡不到,没有关系,瓶子都没资格捡。所以,层阶的跃进,也许是命运天注定。但,不抛弃,不放弃,用内心的坚韧去迎接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跪”着去处理生活一次次的坚持,“站”着去塑造内心一次次的坚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