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满江红》中的隐喻——史书也要经过科学检验

       如果观众按着普通的历史观念去看这部电影,大多观众也仅是看个电影乐呵一下,最后背满江红挺燃,那就值回票价了。而部分要求高的观众多半得出“这是部蹩脚的爱国主义教育片”的观点,甚至会觉得“是不是在为秦桧洗白”,同时会觉得电影里充斥着大量无用的情节,扰乱叙事,意义不明,拖延电影时间。

       但是,如果那些意义不明的情节其实是有意为之呢?

       一、武大人

       武大人在电影里是奇怪的,他似乎只是为了插科打诨而存在,或者引出皇帝在这局里的存在而出现的。他出现的情节里,有着许多意义不明的搞笑情节,甚至挖掉他这条线,似乎都不影响电影主情节。

       但武大人其实才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查宋史,宋朝后宫并不存在一个姓武的皇后或妃子。中国文学里往往爱在名字上设隐喻,武大人也不例外。

       虚构的武贵妃其实象征着皇帝手持的武力,武大人的“背景”即是大宋的武官集团。

       这样一来,武大人那反复被卸的刀子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宋朝由军阀篡位而来,初期所有军权都紧紧抓在皇帝一人手中。而文官当政则是中后期文官逐渐夺权的结果,并非宋朝的底色。当然,独手掌握军权的宋朝皇帝血液里那流淌着的艺术基因也让人产生了误解。

       所以,武大人那反复被卸的刀子在那样的制度设计下只说明了一件事:皇帝失权。

       皇帝连军队都掌握不了了,电影里其它情节也有侧面反映这一点。电影开篇用字幕说明赵构派了御林军去保护秦桧。但整部电影给人的观感是,那名为“磐龙”的御林军更像秦桧的私兵。武大人在卧底身份暴露时也没敢联系御林军,反而受其节制。真正指御林军如臂使的是秦桧,秦桧在片中享受的是由御林军营造的帝王待遇。

       二、金牌

       ”你们读过历史吗?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金牌没有用!“

       题眼就在这句话上。

       这句话有种打破第四面墙的效果,不过这句话确实就不是对武大人旁边三人说的,而是对屏幕前的观众说的。

       乍一看,似乎是在讽刺“十二道金牌”这件事,但结合接下来秦桧下的旨意来看,似乎又产生了一些矛盾:皇帝的免死金牌在宰相的旨意前失效了。旨意中提到的“任何人”包括皇帝吗?

       这里的情节再一次强调了皇帝的失权。

       那么问题就来了,前脚杀岳飞时权力那么大,后脚为什么这么弱?杀了岳飞如断臂膀,为何皇帝非要杀以至落到被秦桧夺权至此的田地?

       有宋一朝,通信系统并不依赖金牌来调兵遣将,而是通过诏书等书面形式进行。

       说一个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两封赵构写给岳飞的手令,官方称为《赐岳飞手敕》,实际上不是从官方途径走的敕书,而是私人途径给岳飞的手令。不从官方途径走,这手令就落不到秦松桧手上,当时无论军政的文书,全得从秦桧处过。

       赵构连发十五道手令给岳飞,内容是让岳飞别撤兵继续打,以及哪里暗中准备了后勤补给。

       三、审判记录、史书以及真实历史

       在事情败露后,秦桧主持审判,专门请来了记录官将审判内容记录下来。记完之后就请记录官出去,这时才开始谈真实的历史。

       这里电影甚至给了特写镜头,也是呼应后面将《满江红》传播出去的剧情。

       那么这里延伸思考一下,通常大家所熟知这段历史是真的吗?

       这里并不是指秦桧是忠臣这类翻案词,而是说,真有“十二道金牌”吗?如果皇帝从头到尾支持岳飞,那么岳飞之死的因果关系就成了“因为皇帝先失势了,所以岳飞才死了”,而非以往普遍认为的那样。

       那么为什么秦桧的权势如此之大?大到篡改史书(十二道金牌记录在了《宋史》和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的《金佗稡编》中),小到挟天子以令诸候。在文物和文字记录中,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答案只有一个:秉持唯物史观,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去分析。

       史书只是历史资料,它必须通过文物加以辨析。就像推理断案,证人的口供需要进行逻辑分析,如与证物(文物)产生矛盾,必然有隐情。

       历史之有趣,便在于此,凡是历史上那些显得逻辑不通的事件,或许都有重大隐情。

       我们之所以知道岳飞冤案是因为宋孝宗后来重新夺回权力后翻了案。想下,如果赵构之后的宋朝皇帝都没把权夺回来,那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秦桧的石像跪在岳飞墓前吗?恐怕岳飞在教材里还是个卖国的奸臣,秦桧才是大忠臣,还会拍一堆影视剧去歌颂秦桧。

       再进一步想,历史上所有这样的事都那么好运气得到岳飞那样的公正评判了吗?

       这部电影上映时,关于这电影的舆论可谓铺天盖地,从左到右,似乎没有为它说话的,各种谣言甚嚣尘上,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的观众却是对其抱有朴素的善意的。

       我得承认,当时我也被网络舆论欺骗了,而当时身为《流浪地球》忠实观众,不免受影响。(现在看来《破球》观众着实被当枪使了)

       而今年如果不是官宣张艺谋导演执导《三体》,或许我根本不会去看这部电影。看完后,我联想到另一部恶评如潮的电影《坚如磐石》,其实也是挺有说头,“士农工商,坚如磐石”可是整部电影的题眼。

       感谢张艺谋导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作为大刘粉,期待他执导的《三体》。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