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七星?嗯,我们坚持用真理说服人
专栏 | 时事焦点
以独特的视角跟踪、分析全球的热点新闻。铁血军事,资深自干五,带路党天然克星,军迷圈老司机,战忽局北京分舵,中华家第一民间喉舌。
今天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文末有彩蛋)
一个“技术试验”,包含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多。不信,老铁就带着大家回顾一下39年那次,中国洲际导弹首次全程试射。
1980年的5月18日,中国首次进行东风5型洲际导弹全程试射(官方口径称其为“运载火箭”)。
这是中国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向公海试射导弹,其影响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任务圆满成功,当时中国海军出动了由18艘舰船组成的空前编队前往南太平洋的溅落区回收数据舱(即580任务)。
为了一次行动,派出18艘舰船;别说在80年代,就是在今天,也是相当的壮观。
更何况,很多舰船还不是临时抽掉的,而是专门为了这次任务量身打造的。
为了这次全射程实验,中国专门建造了051型驱逐舰,远望1号远望2号航天测量船、向阳红5号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以及远洋打捞救生船、远洋油水补给舰、远洋拖船等舰船,还从法国引进了超黄蜂舰载直升机(直8的原型)。
虽然这种实验任务耗资巨大,但是从取得的成绩来看,这种投入是值得的。
早期东风-5(DF-5)洲际弹道导弹采用的是提高导弹发射仰角,通过升高弹道高度来减少射程的方式打到新疆沙漠地区。
然而,不同的弹道,差异肯定是存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射一次正常武器弹道,没几个国家会重视你。
洲际弹道导弹,通常指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式导弹(印度洲际导弹标准比较特立独行为5000公里)。因此中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广阔,但即使从最西北向最东南发射导弹也是不足以飞完这个全射程的,全世界范围来讲估计也只有前苏联(俄罗斯)能做到。(文末有彩蛋)
怎么办呢?
经向阳红五号海洋调查船的多次考察,导弹溅落区最终选定在南太平洋海域的公海。
▲ 580任务落区的选择和布局
1980年5月9日,中国官方发表公告,宣布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打个预防针,要搞大事了)
公报发布前,580任务舰队就已启航奔赴溅落区。
当时的中国海军总吨位虽然位于世界前三位,但绝大多数都是小型舰艇,从未远航,甚至连中国自己的南海南部海域都没有几艘中国军舰去过。
直到决定执行这次任务之前,海军才匆匆组织了一次远航,但也只是走到了中国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考虑到首次远航风险很大,出航前每条船上都准备了黑色的裹尸袋,所有参试人员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为保证航行安全不走漏风声,特混编队在穿过日本宫古海峡前全部关掉通讯工具,保持无线电静默。尽管如此,特混编队还是不断遇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舰艇和飞机的跟踪和骚扰,总计发现飞机78架次,舰艇77艘次。
5月19日18日上午10时00分23.302秒,第一发全程试验弹──580甲弹从位于酒泉的20基地138工位升空。导弹经过266秒飞行后,头体分离。
导弹先后飞越银川、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城市上空,然后进入西太平洋。
经过约半小时的飞行,580甲弹弹头成功溅落在预定的靶标海域内,据称当时激起的水柱高度超过80米。
弹头成功溅落后,172号打捞机起飞并很快发现数据舱,立即降低高度至30米悬停,放下潜水员,仅用了五分钟三十秒全部打捞完毕,直升机安全返航着舰,数据舱打捞成功。
▲ 参加580任务的“超黄蜂”直升机
由于国内有间谍泄密,中国发射运载火箭的机密,已经被各国情报机关掌握。580甲弹弹头溅落时,澳军的P-3巡逻机也正在试验区不远处徘徊。
有亲历者回忆称,当时非常担心弹头迟迟不能回收上船,有被外军捞走的危险。
中方回忆中也对这些“窥视者”有相应的描述:“澳大利亚一架反潜巡逻机绕飞我群各舰进行拍照侦察。飞临我舰上空时其高度约200米,距我舰约250米。”
落点附近海域,除了澳大利亚海军外,美国、新西兰及苏联等国的舰只纷纷力求赶在中国第二次试验前抵达。
中方回忆称,“在打捞数据仓的同时,发现弹着点上空有美国飞机二架,在50米超低空盘旋,并在弹着点附近投下声纳浮标,提取一桶海水。”
可见如发现数据仓过晚,打捞行动过迟,数据仓确有被他国劫走的危险,当时澳大利亚“GT203号”训练舰和新西兰”莫诺威号”打捞船分别被我106舰和108舰盯死,未能进入试验区。
▲ 澳大利亚“GT203号”训练舰
投入大把大把的资金,冒着数据被人抢走的风险,进行全程试射,这么做值得吗?
答案是肯定的:
假如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国家的宅子和西方国家小洋楼之间就隔着一条小河。洲际导弹就是炮仗,在自家后院放炮仗能震慑住一些人,但是吓不到所有人。
如果突然往小河里扔炮仗,你虽然说是和平炸鱼。但有心者会想到,如果惹火了你,你就可以把炮仗丢过去把他家玻璃炸破……
有没有炮仗是一回事,扔不扔得过河是另一回事,这就是威慑力!
▲ 东风5的主发动机
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护航任务已经过去了近40年。
我们也不用有事没事炸鱼了,现在中国射程比较远的DF-31/41大多都采用抬高导弹发射仰角+现代化模拟数据综合试验。
这次的“CZ-11 WEY”号,就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的一型固体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CZ-11)运载火箭具有发射准备时间短、发射成本低等优势,是我国商业航天的一支“生力军”火箭。
自2015年首飞以来,连续取得7次发射成功,展示了火箭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赢得了市场的一致认可。
而这一次瞄准海上发射,是因为低纬度海上发射有两方面优势:
由于赤道区域拥有地球最高自转线速度,宇航发射距离赤道越近,就能更好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增加火箭的运载能力,从而降低发射成本;
在发射轨道小倾角的同步轨道卫星时,在赤道附近区域进行发射可以显著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卫星寿命。
此外,长征十一号改进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有可喜进展。
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相比,改进型火箭的一级发动机可由直径2米提升到2.65米,推力可由120吨提升到200吨,装药量可由35吨提升到71吨,预计火箭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可从400公斤左右提升到1.5吨左右。
CZ-11固体燃料运载火箭是基于东风31洲际导弹研发,改进型号都能商用了,说明什么。说明一旦有事,东风31数量管够,(猜一猜,能不能从海上发射呢?)
现在,我们坚持用真理说服人。(彩蛋↓↓↓)
随着美国将华为制裁的加重,英国ARM公司也中断与华为合作,ARM公司在芯片设计相当厉害,高通、三星、苹果等生产芯片都靠它授权,华为也不例外。如果华为拿不到ARM的授权,怎么办?华为就无法生产芯片了?别走开,铁血军事,正在开讲!
小编为您整理了铁血军事近期关于华为的优秀好文,关注‘铁血军事’微信公众号,回复‘华为’为您解读这些事儿背后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