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台前幕后:侵略与反侵略的身份辨析
胡锡进先生驳斥某些“乌粉”(实际是美粉)将俄乌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简单比附的观点,用心良苦,其情可嘉,但笔者对他给出的某些解释不敢苟同。胡先生强调乌克兰在美、俄对抗格局中的“棋子性”,基于乌克兰的“棋子”身份,他认为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对美俄两国都不好得罪,因此只能选择中立。这是胡先生对中国所持立场的解释。胡先生还要求我们体谅国家选择中立立场的“难处”,教诲谆谆。
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所谓的“难处”不是国家的难处,而是胡先生的“难处”。因为胡先生一方面“理解乌克兰人被侵略的愤怒”,另一方面又哀其成为“北约与俄罗斯大国博弈的悲剧棋子”。乌克兰多么的无辜啊!乌克兰真的无辜?大国博弈就没有了是非?当今的国际现实是,美国是霸权,北约是犯下累累战争罪行的国际犯罪集团。从这个意义上看,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反对北约东扩至乌克兰这个俄罗斯的兄弟这个俄罗斯的家门口、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具有反侵略的性质。我们没有放弃国际正义,我们从来坚决捍卫国际正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揭露那种超出国家存在、并且在实际上危害国家合法存在的非法的国际同盟存在。
既坚持国际正义,又反对霸权主义,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反对霸权主义的统一,在这个立场上中国没有任何含糊之处,没有所谓基于国家利益的选边站队;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坚持国际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又恰好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说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选择了中立,那是因为中国对冲突双方或战争双方都抱有极其同情的态度,冲突或战争不管因何而起,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场悲剧。对乌克兰,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醒他们为何而战,对俄罗斯,我们未必赞成他们的特别军事行动,即使反霸权、反北约东扩,也有个“反法”,目前的反法,显然让俄乌双方、俄乌两国人民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致力于劝和促谈,完全出于国际正义和人道主义,丝毫没有掺杂任何国家私利。中国的国格、中国的国际格局远超出美国、西方的国格和国际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