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良厚:模糊化,颠覆应试教育异化的必由之路

 

 

模糊化,颠覆应试教育异化的必由之路

                               达良厚               

江西省高考不分文理,虽是老政新谈,但置于中国教育接近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其新生价值仍不容轻忽。至于一二本合并的高考新政,新犹可赞,更在高考改革的模糊化道路上又进了一步,意蕴深远。

自从应试教育异化至顶峰,中国应试基础教育虽在激情又痛惜、批判又纠结、坚持又改革中艰难曲折前行,且直到今天,高考依然做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公开最公正的长期大政被大众认可着,尽管这种公开公正已大大远离高考之初的精致化取向,而日益趋向科学与人性融合的模糊化追求。

更准确点说,我们的高考改革之路,我们的应试基础教育之路,就是从精致科学到模糊人性之路,而主体走向其实是二者的平衡融合之路,就像我们的语文教育,几十年来一直在追求科学与人文的平衡融合一样。

起初的高考设计,除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的考试分数结果高度精致,还试图在各方面各环节全面全程实现精致,升学至上、分数至上、考试至上、绝对延长学教时间、重点校重点班遍地开花、标准化考试、客观性试题、分厘决定不同人生的残酷竞争秩序等等,便是其顶峰表征,更持续引发着高考改革的漫漫征程。

宏观征程是:素质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核心素养发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它们虽然还没有全面彻底从实践层面颠覆应试教育之片面、之异化,但至少在思想理念领域,在教育宏观架构中,有效截断了应试教育的持续异化,把应试教育单线条精致的横冲直撞,基本调控在了理想教育追求的网络式模糊框架域。

中观征程是:升学唯一——就学多元、考试至上——考试取舍、大学稀缺——高教扩招、统分工作——自由择业、大学骄子——行行状元、知识至上——能力至上——智慧至上、学问至上——财富至上、读死书——读活书……它们虽然还没能让传承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偏狭全面回归平常,虽然还没能让读书目标追求由升学求职主导全面转向为人格发育主导,但至少从教师到家长、从官员到民众,已整体不再坚守升学唯一、考分唯一的偏激精致,而普遍可以基本接受孩子成长各种状态的弹性模糊了。

微观征程很简单,就是如何升学的问题,具体就是如何考试,如何计分,如何录取的问题。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太大,又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状态,高教资源、优质教育资源还是相对稀缺,所以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实现美西式宽进严出的自主入学、弹性就读,还得继续着严进严出。即使高中招生,我们也还远没有达到宽进,甚至这些年的高中招生比大学招生更残酷。

所以,我们的高考改革模糊化之路,还得继续探索前行,江西2024年的高考新政无疑又进了一步。

与往年相比,2024年江西省新高考有以下不同。

一是考试科目不同。新高考采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即物理、历史中的1门;“2”为再选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的2门。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由考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专业兴趣自主选择,学生的选择面扩大了。

二是成绩构成不同。总分与旧高考一样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每科满分150分,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三门选考科目每科满分100分,首选科目(历史、物理2选1)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实行等级赋分后,以转换后的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

江西省从新高考起合并本科批次,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能够更好满足高校、考生及社会的发展需要。(2024年5月16日新京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178824413344384&wfr=spider&for=pc)

很明显,江西新高考科目选择的兴趣性、自主性、个性又扩大了,成绩构成弹性(模糊性)也扩大了,卷面分数不再完全绝对,而本科录取批次合并的意义则更大。

本科录取不再区分一二本,表面意义至少有二:

(1)大学分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的现实意义日益成为桎梏,就像中小学分重点校、重点班一样桎梏,不能继续因为追捧少数而伤害多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可以明确区分开来的,更不能因为一分之差,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2)进一步消解着高校招生的残酷竞争,离高教大众化、普及化、人性化又近了一步。

深层意义亦有二:

(1)教育公正在由共性公正趋向共性个性融合公正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无论再选科目的等级化计分,还是本科大学的不再精细分批,都进一步考虑到了读书升学的个性化选择、人性化尊重和大众化期待。

(2)高教办学层级需要进一步优化重构了。虽然分层不必过于精致,但不分层,既不科学,也不人性个性。

本科——专科的纵向层级,早已成熟,只需不断提升优化即可。

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的横向类别,应该进一步厘清重构。研究型大学重在高层次基础科学人才培育、重在基础教学和基础研究,即使应用研究,也应偏重基础性应用研究,这是国家科学发展研究的基石;应用型大学重在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培育、重在应用教学和应用研究,即使基础研究,也应偏重应用性基础研究。两类大学的教师研究取向,可以有自由,但大学整体取向、教学取向,一定得名实相符。

这种定位的研究型大学并不比应用型大学天生高一等,只是各有侧重,而且这种研究型大学责任更重大、工作更繁重枯燥、成就更难获得。所以研究型大学在师生选择上,理想与意志是第一选项,尽管天赋和考分也很重要。这样的角度,不是更好印证了江西新高考本科不分批的更新意义了么?

2024、5、22-26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