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对国产3A意味着什么?
由中国本土企业游戏科学独立开发,万众期待的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已经开启预售,即将于2024年8月20日直面天命——接受广大玩家的检阅。
从前期放出的物料和试玩来看,《黑神话·悟空》的品质有充足的保障。那么,如果《黑神话·悟空》能获得成功,它对于国产3A或者说整个国产游戏生态来说,意义几何呢?
3A游戏,通常指是一款游戏的制作,要消耗“A lot of money(大量的金钱)”,“A lot of resources(大量的资源)”以及“A lot of time(大量的时间)”
简单来说,3A = 成本高。
但是,成本高 ≠ 质量好;质量好 ≠ 好玩;再加上现实约束—— 好玩 ≠ 过审
一部3A游戏从立项到上市,它所面临的风险太高。比起现在杀时间的换皮走量游戏来说,投入和产出明显不成正比。这也是为何国内游戏厂商,或者说世界上不少游戏厂商都沉迷换皮游戏的原因。
当然换皮也有弊病,毕竟愿意真金白银砸钱的大哥都是有限的。其实白嫖玩家们在游戏里面见到的“大哥”,还有一半是厂家给真·大哥配的陪玩。一般情况下,走量游戏真正的流水大头,还得依赖广告,以及游戏内购的6元首充、等级礼包、活动礼包、通行证……这些花里胡哨的小活动。这种盈利模式决定了走量游戏的厂商必须得广撒网,只有池子大,才有概率捞上来一两尾脑子一热的鲨bee。这也是为什么换皮游戏要把大量的成本,都投入到营销和渠道里面去——如果不这么做,真的会死。
所以,在我国想要出3A,必须得渠道们愿意砸成本。游戏科学也是后续拿到了渠道商鹅厂的投资,才一步一步稳稳的走到了今天。
《黑神话·悟空》如果能成功,在我看来,它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会不会掀起国产3A的跟风潮。或许玩家们感性上会有些期待,但是对于手握资源的大厂,理性上不大可能。它最大意义在于跑通商业闭环中的关键一步,进而形成一个不断进步的正反馈:
各类走量游戏敛财后上缴给渠道 → 渠道集中资源投入 → 3A项目积累 → 人才梯队建设和资源池扩充 → 技术和管理整体迭代 → 走量游戏迭代
走量游戏能够不断的迭代,这才意味着“护城河”——只有独家,只有护城河,只有成建制的人才梯队,才能保证开发商和发行商享受垄断的利润——这才是渠道商们投入3A最原始的动力。
因为上一个跑通正反馈闭环的厂商,已经在国内和海外市场上神佛辟易大杀特杀了,它就是米哈游。只不过它当时只能靠自己,还带有一些破釜沉舟的意味,但是《原神》让米哈游跑通这个商业模式之后,在二次元开放世界游戏领域,后续谁入场都得舔米哈游的脚——任你厂商再怎么吹,玩家们的脑回路就很简单:拉出来和《原神》遛一遛吗——结局往往是其它厂商事倍功半被锤的灰头土脸。
有米哈游的成功案例,以鹅厂为代表的,早就眼红许久的渠道商们没有理由不去试一把——《黑神话·悟空》能成,那就继续砸二期,项目跑通甚至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IP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失败了,那项目积累下来的人才、经验、资料……类似鹅厂作为早期投资人,也能收获不少。只要这些成果有一部分能运用到走量游戏里面,成为底层的轮子,那渠道商们也算稳赚不赔——上游的原料和下游的市场都握在手里,中间最苦最累的制造交给各个外包——列强们终究还是殊途同归。
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发3A游戏的热度,在经济周期和科技周期的影响下,已经趋于退潮。想要做3A的人一直都有,但是3A的诞生主要取决于渠道商们有多少跑通商业闭环的决心和垄断一方利润的魄力。眼馋归眼馋,敢不敢撸起袖子干,才是检验成色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