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楚大地上“写诗”,让他成为颇具商业头脑的一方首富

500

来源|中访网

作者|一杭工作室

5月28日,2024汉口北夏季文化用品博览会在武汉汉口北文化用品城和文体玩具城举行,城内文化消费势头火热,展会消费者络绎不绝。

作为已成功举办十年的金牌展会,汉口北文博会背后,不仅是便于交换的商业中心,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源头厂商,以及卓尔阎志“十年磨一剑”的等待。

是诗人,亦是商人

在十八年前,汉口北还只是一片位于武汉黄陂南部的荒地,它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

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是个颇为传奇的人物,他身上集合了诸多能发挥读者想象的元素:双重身份诗人与商人、“从草根到富豪”的逆袭故事,以及旗下堪称“奇迹”的汉口北发展故事...

首先是双重身份的割裂感,很难想象,诗人、商人这两个充满对立的形象竟然能在一个人的身上完美融合。阎志出生贫寒,却痴迷文学,凭借自身才气考入武汉大学却因家庭原因逼近辍学。在文学梦驱使下,阎志先后从事过地方志编辑、报社记者等相关工作,他的诗歌、小说等作品获得了多项文学奖项。

一直以来,阎志的文人形象与商战棋局中长袖善舞、精于算计的商人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但你要因此低看他,就大错特错了,阎志无疑是一个颇具商业头脑的人,一个“总能抓住机会”的湖北首富。

不过,卓尔也并不是大众想象中的那样“专一”,一开始就死磕某个领域。回顾卓尔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广撒网”,走的是扩张、多元、并购的发展路径。

成立于1996年的卓尔,差不多每4年左右卓尔会进行一次转型。他先后布局过广告代理、白酒、教育、纺织等产业,但都不算成功。

转折点是在2006年,黄陂区政府打造南部工业基地的时候,阎志提出了“建造轻纺织加工贸易一体化产业集群”的建议,之后又提出建设“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随后,他筹措2亿元资金投入汉口北建设。

随着“汉口北”市场逐渐成型,卓尔已经找到一条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自2016年开始,通过一系列并购,他将兰亭集势、中农网、化塑汇收入囊中,卓尔逐步将主营业务向供应链管理方向转移。如今,现代商贸物流已是卓尔控股有限公司的主业。

阎志称,“卓尔的发展得益于18年坚持做汉口北。”但也得益于他在每一次时代浪潮与行业变局到来时看准了时机。

从一片荒芜到一座“城市”:铁树也会开花

阎志口中的“大功臣”——中国最大商品交易市场是如何练就的?

2008年,承接武汉城市深厚商脉,设施一流、配套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商贸物流枢纽——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开启建设,在“造富神话”的吸引下,不少人来到这里投资创业扎根。十多年来,汉口北已经从一棵大树,成长为商业贸易的“茂密森林”。

汉口北的发展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关。从2008年起,汉口北的建设发展连续17年写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4月,在第23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大会上,汉口北被授予“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示范市场”称号。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原司长向欣在考察后表示,汉口北探索和引领了中国批发市场转型和优化升级的路径,经验值得推广。

即使已经有了耐以生存的盈利模式,汉口北依然面临着潜在的危机。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实体产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汉口北的转型升级也难免伴随煎熬。

不过,今年以来,各地政府都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汉交会因身为全省重要国际性、全国性活动,被再度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阎志作为湖北省人大代表发言表示: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汉交会”,是对汉交会及汉口北的高度认可与肯定。卓尔企业将奋发有为,争取在各方支持下将汉交会办成更高规格、更大规模、更大交易额、更大影响力的国际商贸盛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