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解放军新坦克曝光,浅论未来坦克再次分化的可能性

最近解放军的疑似是新型坦克的图片曝光,再次引起了网友对未来坦克的讨论。很多网友对新坦克的防御能力提出了质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刻舟求剑的思维,人类的装甲载具已经又一次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如果不看清这一点,就无法合理的思考中国未来坦克到底应该怎样发展。

讨论坦克的发展,必须先看清坦克的战场定位。最早的坦克是伴随步兵突击一战坚固防线的,其实就是一种重步战。防守方为了抵挡这种移动装甲盒子,自然要增强反制火力。在一战后的技术水平下,各国发现将反坦克炮搭载在机动平台上以反制敌方坦克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坦克之间开始了互相对垒,甲弹对抗的历史由此开始。

在二战初期,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坦克的防护、火力、机动三种要素没办法有机结合。想要火力防护就没有机动,想要火力机动就没有防护,所以坦克被拆分成轻、中、重、突击炮,各自执行各自的战场定位。二战后,由于防护、动力、火力技术的长足进步,中型坦克也在战场上逐渐脱颖而出,把三者有机结合,主战坦克应运而生。

然而,造矛永远比造盾容易。反坦克导弹的出现再次挑战主战坦克的生存能力。从冷战开始到现在,每场战争中坦克对射的情况越来越少,步兵和其他载具发射的反坦克武器对坦克的杀伤越来越多。时至今日,能杀死一辆坦克的方法空前丰富,坦克再次遇到了一战和二战时代相同的问题: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无法把火力、机动、防护有机结合起来了。

历史是螺旋上升的,坦克作为一种装甲武器的再次分化是可以预见的。控制防护水平,保证火力和机动性的轻/中型坦克将成为游猎敌方装甲载具的一环,而强调全面防护和有限火力的重步战将作为伴随步兵冲锋,吸引敌人火力并提供直瞄支援的单位。想把机动、防护、火力、信息化全部整合到一型坦克上,已经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有人会觉得多种坦克同时装备不如一种坦克包打天下方便,这会增加后勤压力。但武器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战场需要这种武器,后勤方便与否只是附带问题。如果战场真的需要不同定位的装甲载具,那别说三种,哪怕三十种,大国陆军也会毫不犹豫地列装。这就是战场定位的重要性。

从这种角度来分析,苛求未来中国坦克的防御力能不能在伴随步兵冲击的时候抵挡住各种反坦克武器是不合理的,因为那应该是一种重步战的工作。未来坦克的工作,应该是和五代机一样,凭借自己的机动性,隐身性,信息化的能力,和一定程度的防御力,在战场上成为游荡的猎手,在数据链的支持下,帮助整个体系去发现和猎杀敌高价值目标。如果这样考虑,新坦克到底能不能执行最本格的“一公里内甲弹对抗”的任务,实在是次要中的次要问题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