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逃避慈禧太后迫害,一个福州人南下马来西亚诗巫建造“新福州”

500

在马来西亚诗巫市,有一个福州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蜚声中外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黄乃裳。在诗巫,有“黄乃裳路”、“黄乃裳中学”、“黄乃裳公园”和“黄乃裳纪念碑”,为了纪念此位大马“新福州”城的开港先驱,诗巫的民众会堂和诗巫福州公会还竖立着他的铜像。

“矢志尽我余生,抱利他主义,至于入墓之日,不敢偷活苟且。”让我们一起来追寻此位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充满传奇色彩的事迹吧!

500

500矢志尽我余生,抱利他主义

500

黄乃裳(1849—1924年)

黄乃裳(1849—1924年),是中国近代史一个重要人物,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维新变法,创办了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报》,他也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老同盟会会员。

为逃避清朝慈禧太后的迫害,黄乃裳举家迁至新加坡,后带领1000余人在马来西亚砂劳越诗巫,开垦出一座“新福州”。他的越洋垦荒的伟大创举和业绩,至今仍为东南亚华人华侨所推崇。

黄乃裳的家族,也让人钦佩不已,他的弟弟黄乃模,是“中日甲午海战”殉国的致远舰二副,他的女婿林文庆是厦门大学创校校长,另一个女婿伍连德,是扑灭东北鼠疫的“国士”、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

1924年9月22日,一代名人黄乃裳病逝于家乡的闽清城关梅城镇,终年75岁,他用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践行了他自己的铭言:“矢志尽我余生,抱利他主义,至于入墓之日,不敢偷活苟且。

500

黄乃裳

黄乃裳,字绂丞,又名玖美、慕华,1849年7月25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匠,也是当地农民,他是家中四个孩子的老大,少年时,他在一所传统的乡村私塾接受教育。

1866年,时年17岁的黄乃裳皈信基督教,在阅读美国卫理公会的宣教差会(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传教的英文圣经时,令他熟练掌握了英语,也接触到西方的文化科学,令他开阔了“看世界”的视野。1877年,黄乃裳中秀才,获得省元第二名;十七年后的1894年,他进京应试,中了举人。

1894年这一年,黄乃裳的三弟、身为“致远”号巡洋舰副管带的黄乃模(注: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与邓世昌等舰上252名官兵英勇殉国。

不久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黄乃裳,一气呵成书就一文,并指出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1895年5月,赴京会试的黄乃裳参与了著名的“公车上书”。

1896年4月28日,回到福州的黄乃裳,自筹资金创办《福报》,宣传维新变法,此为福建近代史上第一张报纸。这份报纸引起当时在京城的康有为、梁启超、王锡蕃等人关注,1897年底,王锡蕃向清光绪皇帝推荐黄乃裳入京,参加经济特科考试。

1898年初,再次到京城参加春试的黄乃裳,除了拜访“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等维新派人士,还六次晋谒李鸿章,八次上书光绪皇帝。当年6月,光绪皇帝诏定国是,宣布变法,推行新政。但到了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9月28日,谭嗣同、林旭等“戊戌六君子”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为变法悲壮献身。

为了逃避慈禧太后和顽固派的迫害,在友人帮助下,黄乃裳匆忙逃回福建,后于1899年9月举家南渡新加坡,时年51岁。

500

林文庆(右1)及家人

黄乃裳的两个女儿黄端琼、黄淑琼,其夫婿均为近现代知名人物。长女黄端琼嫁给了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也是公认的创校校长林文庆,次女黄淑琼的夫婿是被誉为“国士无双”、中国检疫及防疫事业的先驱、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的伍连德医生。顺带提及,黄淑琼就是在林文庆家里,首次遇见了从英国学成归来、途经新加坡的伍连德,二年后于1905年结婚的。

1899年9月,黄乃裳举家远涉重洋南下新加坡,起初是住在大女婿林文庆家里,并担任《星报》主笔。当时的林文庆,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个勇于开拓的商人,他于1896年从南美引进树胶,被陈嘉庚称为“马来亚树胶之父”。

应陈嘉庚之邀出任厦门大学校长之前,林文庆已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在1989年出任“华人改革党”领导人时,林文庆发起“剪辫子运动”、“反赌博场”、反对妇女裹足、反对吸鸦片,以及破除旧习、复兴儒教等活动,与宋鸿祥、阮添筹合称为新加坡“维新三杰”。他还倡导女子教育,发起创办新加坡第一所女校“中华女校”,黄乃裳长女黄端琼曾在此任教。黄端琼,早年游学于英、美等国,是一位近代“奇女子”。

1900年5月,黄乃裳与人到砂劳越寻觅垦地,后成了开发诗巫的先驱,他也得到了林文庆和邱菽园的大力支持。

邱菽园,是新加坡近代第一个举人,1894年参加乡试时考中举人,他与福州人黄乃裳同榜题名,他也是新加坡“中华女校”发起人之一;当年,就是邱菽园与林文庆共同出面与北婆罗洲国王签约,为黄乃裳在马来亚诗巫开发“新福州”农林垦殖场作担保。

500

黄乃裳雕像

黄乃裳曾说:“非革命不足以救亡,非拓殖不足以聚众。”在带领先后三批共1000余位乡人在诗巫开发“新福州”农林垦殖场后,历经4年,1904年7月,黄乃裳归国。

1906年6月,应孙中山之召,他再度前往新加坡,参加同盟会,从此追随孙中山,为宣传革命思想和组成革命力量做了大量工作,还于1907年参与策划在广东的潮州黄冈起义。在辛亥革命前夕,他受同盟会福建支会委派,在福州仓山组织桥南体育会,暗中支持革命。武昌首义时,黄乃裳位于仓山对湖的住宅,就是革命党人秘密联络点,策划福州起义。

1910年,福建军政府成立初期,黄乃裳出任交通司长兼筹饷局总办、暂代福建政务院副院长等职。1921年初,他以“深悉海外华侨之人”赴广州,任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高等顾问,次年因肝炎回福州治疗,后于1923年出任福建省政府高等顾问。

1924年9月22日,一代名人黄乃裳在家乡闽清城关梅城镇与世长辞,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彪炳史册、垂范人间,他在大马诗巫垦荒的创举,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尊敬。有一个最高的评价,是对黄乃裳一生的高度赞赏:“黄乃裳先生不愧为华侨的楷模,他代表着华侨的大多数,他的品德是华侨中最宝贵的财富。黄乃裳先生是华侨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500诗巫的拓荒者——“港主”黄乃裳

500

砂劳越华人甲必丹王长水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黄乃裳遭慈禧太后的迫害,被清政府通缉,当年他先是避难于上海,后辗转回家乡福州。经历这场巨变,黄乃裳除了思考中国未来的出路,也在思考自己该做些什么。

1899年9月,黄乃裳到新加坡探访与当地著名华人领袖林文庆结婚并定居于当地的长女黄端琼(Margaret,英文名玛格丽特)后,在当地报社《星报》担任编辑及主笔,与之同时,他也尝试探索在马来亚、苏门答腊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等地寻找定居点。

砂劳越,现为马来西亚一个州,原为婆罗洲西北部一个小国,属于文莱苏丹管辖,后成了英殖民地。当黄乃裳到此地寻觅垦地时,发现当地居住着不少闽南及潮汕的经商华侨,此地虽风景秀丽,但缺乏像样的农业及手工业。

在诗巫为期13天考察后,黄乃裳后来谒见了沙捞越第二代拉者(注:相当于国王)查理斯·布鲁克(Sir Charles Brooke),给他“牵线搭桥”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就是砂劳越当地的侨领、华人甲必丹王长水。当时,沙捞越正推行“港主制”移民开垦政策,在林文庆和邱菽庄担保下,黄乃裳被查理斯·布鲁克任命为诗巫“港主”,即拥有了诗巫的垦殖权。

1864年出生在古晋的王长水,是当地富商王友海之子,他与第二及第三代拉者关系非常密切,长袖善舞的他不仅被委为甲必丹,还出任华人裁判庭庭长、拉者政府所委任的议员,是当地华人最高领袖,他曾是福建公会的主席。1950年,王长水在古晋大石路的家中逝世,享年86岁,当天所有政府机构为他下半旗志哀,以肯定他对砂劳越的贡献。

换句话说,若没有王长水这个坚强后盾,帮了一把,黄乃裳开发诗巫“新福州”可能不会那么顺利的。早于1900年,黄乃裳就与王长水接洽过,后来也是在王长水协助下,与拉者查理士签署了“港主”合约,由拉者提供土地和融资及准予新移民。黄乃裳带领福州人抵达古晋赴拉让江流域开垦时,也是王长水给他们安排食宿,并提供赴诗巫的交通工具等。

王长水,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由于后来行政区划变动,他的祖地现已不隶属于厦门市同安区,而是今天的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白礁村。

500诗巫黄乃裳中学

1900年5月,黄乃裳与查尔斯·布鲁克达成协议,成为诗巫“港主”,他先后从福建的闽清、古田、闽侯、屏南等地,引进超1000名垦民,在拉让江流域建立一个农业殖民地。他还逆流而上,进行为期13天考察寻找定居点,最后选择了诗巫,因为附近的双溪美拉河流可提供灌溉和饮水,期间,他还得到查尔斯·布鲁克提供的3万元贷款,用于支付定居点建房及修建道路,以及从中国来的垦民交通旅费。

这个定居点,也被称为“新福州”,当年共有三批人来到诗巫,最早一批垦民是1901年1月12日抵达,共有72名(注:有19人中途逃走),第二批是由黄乃裳亲自带来的,有535人,于1901年3月16日抵达诗巫,这一天也被公认为“福州安置日”,当时推举黄乃裳作为他们的“港主”,每个垦民可分配耕种土地5英亩。此后,砂劳越政府增加1万美元贷款,第三批垦民于1902年6月7日抵达。

资料显示,三批垦民总数为1118人,当时,黄乃裳与他们同吃同住,风风雨雨,在他苦心经营4年多后,诗巫“新福州”初具规模,欣欣向荣。顺带提及,此后三年,大约有200多垦民中,部分死于霍乱、疟疾和伤寒,其中也有部分移居到古晋、新加坡、实兆远。

黄乃裳信奉基督教,当年从福州来诗巫的垦民也有不少是基督徒,在定居点,黄乃裳为满足垦民的基本需求,除了创办“新福州公司”,出售米、盐、油等日需品外,还建造一所小学和5间教堂。另外,在茂密的热带林区垦荒也是披荆斩棘之难,在贷款资金耗尽,加上有一个合伙人携款潜逃,为了偿还贷款及维持运作,黄乃裳曾向定居者征税,但引发农民不满,他一度被捕,但很快释放。另外,他反对当地鸦片贸易及开赌场,也触发一些人利益,使得反对他的声音变得激励,从而动摇他的“港主”威信。

1904年6月,黄乃裳返回中国,取代他的是富雅各教士(James Hoover)。尽管黄乃裳在砂劳越诗巫的开拓工作仅短短4年,但他对当地的发展起着巨大且持久的影响,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和功绩,人们建设了“黄乃裳纪念花园”,还用一所学校、一条道路以他的名字命名。

当年,由于劳累,黄乃裳胃病复发,疼痛厉害,他令人为他准备纸笔,周边的人以为他要写“遗嘱”,未料他写了这样一段字:“我一身奉行‘三不主义’,一不买田,二不存款,三不盖房,遗产全无,写何遗嘱?要说遗嘱,我的遗产就是垦地,都是大家的。。。。。。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