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打工人多放几天假,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五一临近,连日来,对于调休的抱怨声不断。

不少网友吐槽称,4月在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的“凑假”模式下,连续几个星期“双休”都变成了“单休”,假期前后上了三个“六天班”。

据澎湃新闻报道,从全球各国的公共假期来看,中国的假期并不算少。若不计调休,中国的公共假期共计11天,与大部分欧美国家基本持平。不过,在加上职工的带薪假期后,中国职工全年的总假期数便不及全球多数国家。

在不少人认为调休制度“不改不行”的情况下,有人主张: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而胡锡进此前发布题为“应该增加两天假,恢复五一黄金周”的文章称,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公共假期是带薪休假代替不了的。

500

19日,又有自媒体发文称,带薪休假,当然要落实、推进,但面对迫在眉睫的“调休制度疲劳综合征”时,这种改革声音是无力且不接地气的。更重要的是,落实带薪制度,面对的一大阻碍是:弥漫全社会的“休假耻感”价值观。

“反感调休”和“长假”都是国人的核心需求。二者兼得的实现方式就是增加公共假期。

文章指出,假期增加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压力,但有两个可以参考的背景:其一,在发达国家,如果算上带薪休假,公众能享受到的实质假期要长于中国。这当然无法轻率地得出“放假时间长,会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个结论,但至少可以说明,“多放假”不会成为一个国家迈向发达的重要阻碍;更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不仅在于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往往也匹配着“多放假”这个核心指标。

其二,我们的经济现在同时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就业压力”。“多放假”当然不会是这两大经济问题的答案,但从常识出发,多放假很可能会倒逼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而预期中损失的一些生产力也可能会缓解产能过剩。

针对多放假会不会增加企业负担的问题,文章认为,多放假还是少放假,并不是企业负担的核心,与企业负担更息息相关的是税率,是社保,是制度成本。

观网小伙伴,你觉得增加公共假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要增加公共假期,有哪些难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