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人的国籍认同和文化认同不应该存在冲突,但也需要找准定位

500

东南亚是华人比较集中且数量众多的地区,不管是华人占主体的新加坡还是少数族群的泰国,印尼,菲律宾,亦或是人口占比居中的马来西亚。应该说,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也好,被迫也罢,东南亚的华人基本完成了国族的认同,也就是说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国籍上对于自己“不是中国人”早就形成刻入骨子里的认知。哪怕文化上还是亲近中国——怕是最主要的原因也不过是中国是中华文化的祖地所在。换言之,中华文化以及延伸出来的华人,华族,华社归根结底是文化上的关联,不应该被当地的土著和主体民族排斥,更不要说杀戮。

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融合的或者和平相处,一视同仁的,除了中国在努力实现,笔者确实没见到任何国家能够做到。

华人的身份的成立或者在其所在国的存在本身就要求其既要保持国籍的认同,同时也要保持文化的认同——虽然未必是完全的中华文化,毕竟华人确实很善于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特点,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风险没有消失也使得华人必须保持其本身特性的存在而防止被同化,甚至是被同化后依旧被边缘化——东南亚不少土著民族的特性可未必就是接纳中华文化。当然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这和宗教有关,和政治制度有关,和风俗习惯也有关。

华人在东南亚社会的贡献也好,付出也罢,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支撑起所在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这和华人的吃苦耐劳有关。但是即使这些华人放弃对中国(祖国)的国籍认同,只是文化上的认同,当地不少国家就比较排斥——当然,由于中国的强大,这些国家目前对华人的迫害也好,打压也罢没像历史上那么残忍和极端。但是这不代表,当地人彻底接纳了“异族人”。所以华人的仅存的文化认同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识别的手段罢了。

东南亚华人喜欢中国吗?绝大多数都比较客观,最起码西方反华媒体在东南亚洗脑抹黑的时候,市场绝对不大,尤其是在华人社会。但是那也不代表,中国人出去东南亚看到华人就可以“主动认亲”,无底线的“近乎”——他们早就不是中国人的身份,他们需要得到尊重和客观的对待。当然,由于文化上的相通,华人是其所在国和中国沟通的天然使者和桥梁,根本无法替代。

当然,有不少东南亚的华人为了刻意拉开和中国的“关系”主动向美西方效忠,其实也不见得有什么智慧。顶多是苟活的生存之道,虽然看似在习惯上,文化上,主动向西方靠近,试图表达自己是“客观的,中立的”“亲西方群体”。但是那一张面孔,在绝大多数西方人的思维里,是和中国分不开的——哪怕不是中国人,那又如何?Tik Tok在美国受审就是最典型的写照——新加坡籍的华人运营着中国的公司,哪怕是在西方世界(非中国)社会,但是出事了或者就是想要找你麻烦,你的肤色和背景绝对提醒你“你和西方人不是一伙的”——哪怕“你不是中国人”。而且,在疯狂效忠西方的过程中,不管是智慧的欠缺还是方法的低下,还会和中国关系搞僵,这个才是最得不偿失的。

东南亚华人中不少可以在西方“风生水起”——拿个奥斯卡,得个什么爵位,什么行业的翘楚等等,但是问题是生意是生意,脸皮是脸皮。和你合作也好,说到底是为了利益;当然你也可以说自己“有了施展的天地”,但是问题是,你始终是“异族”。尤其对应西方的强盗文化和割裂对抗的小族群特性,哪怕是一个村的,都分为三六九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其实放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也是一样适用。

如何在保持自己特性文化的同时不失去自己的国籍认同,如何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做好桥梁才是重点。未来的世界是中国人和非中国人的,那些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特殊人群为何不懂得从中为自己准确定位,而非刻意笨拙的“只亲近一方,还是异族的一方”呢?

马来西亚有“中华胶”的说法,用来贬称“过度亲中国”的华人;当然与之对应的是“慕洋犬”——过度亲西方或者刻意远离中国甚至反华。两个极端,被拿来最能代表东南亚华人的不正常状态和心态——不必“中华胶”,因为中国政府的定位很早就确立了,国外的华人必须要效忠自己所在国,中国不是他们的国籍国;而且华人身份的确立本身也是“那时的中国人的自己的选择”——不回中国或者回不了中国,自己选择留下来。也就是说这些华人只是文化上的华人(族群的定义,而非国籍和身份上的认同),其他就没什么必然的联系,法律上的关系了。至于家常走动,来往中国和其国籍国是情分使然,而做出投资等商业行为,顶多是情分上多了一层利益关系罢了。这一点,中国人也必须清楚的知道,近乎不是瞎套的。这些人不是中国人,因此不管是其表态也好,亲西方也罢,是他们自己的行为,至于是不是真心反华或者刻意远离中国,也是随他们去,不能拿什么自以为是的“自己人”思维来要求或者判断别人的行为和态度。

简言之,华人是外国人,不是中国人,文化上的联系也没要求必须对中国友好,对中国亲近;但是这句话是说给中国人听的。而对于华人是不是外人,也得视情况而定——不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年轻华人,虽然在其国内并未被主流接受,但是嘲笑或者抹黑中国来让自己“显得好像能和当地土著和主要民族‘融为一体’,不被视为外人”的自欺欺人的那一套确实两头不是人。

国籍认同和文化认同不必冲突,但是务必做好自己,保持特性,做好桥梁,才是正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