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繁花》爆火启示录:宝总,上海滩的盖茨比?繁花,老一辈的小时代?

可能是还没从疫情的阴霾完全走出的缘故,原本略显沉闷的2023年中国影视剧市场,因为一部改编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编撰的同名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繁花》,在著名香港导演王家卫的执导下于2023年末靓丽登场,驱散了后疫情时代的2023年的阴霾,唤醒了沉睡于疫情和票房惨淡中的中国影视产业和无聊至极的观众,给2024年大陆影视剧市场开了个意想之外的“龙头”。

《繁花》的爆火,不仅仅是2023年影视剧市场的一股清流,更是对上海这座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先锋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化历史的一次深情回眸。在疫情刚刚彻底结束后经济疲软的2023之尾和开始摆脱经济低迷逐渐回暖的2024之始,电视剧《繁花》以一种独特的海派文化方式,上海这座与中国现代化发展息息相关的先锋城市为摹本,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繁华城市生活与历经沧桑的上海市民,展现了刚刚经历过“文革”那个吞噬掉无数人知识信仰乃至生命的动荡年代之后,中国社会转头拥抱市场经济所给普通群众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飞速提升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状态,凸显了在愚昧、保守、内耗和智慧、开放、创新的两个政治生活强烈对比反差下的上海市民改头换面、拥抱市场经济和西方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那种五味杂陈、溢于言表的内心情感。将处于各个阶层的上海市民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暴露无遗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500

宝总和汪小姐在至真园门口

《繁花》中的主人公宝总,被不少观众称作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盖茨比”和上海滩的“盖茨比”。原因是他与盖茨比一样,出身贫寒。在本该浪荡不羁、莫欺少年穷的青年时期因为物质金钱的原因被逼无奈和彼此深爱的初恋女友分道扬镳,最后凭借自己过人努力、出众的才华和帅气的外表,从社会底层一步步攀升到社会的顶端。同时,这部剧本身也被众人和郭敬明拍摄的系列电影《小时代》类比。因为这两部电影同样描写的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上海,《繁花》内容的推进离不开宝总身边雪芝、玲子、汪小姐和李李这四位女性角色,《小时代》同样也是叙述了南湘、林萧、顾里和唐宛如这四位年轻女性在上海的奋斗历程和感情纠葛,并且两部影视作品同样使用了旋转镜头、移动跟拍、低速快门、运动残影、伦勃朗式用光等拍摄手法与画面灯光的布局。

然而,《繁花》中呈现的上海滩种种极其夸张奢靡与繁华的小布尔乔亚式的自由主义的外表下,暗含了二十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上海,其市民所经历的那种翻天覆地变化的宏观缩影和真实写照,导演王家卫有意无意地揭示了较为激进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相对温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下,两种制度道路切换时强烈的顿挫感与反差感,它们碰撞以及最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达成了某种制度妥协,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机械简单的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雏形。剧中,我们可以从精通商界和高档西装却因计划经济时期投机倒把而被捕的爷叔和纯真善良、勇敢坚毅却在面对多个佳人的爱时难以抉择的宝总,这两位主角身上窥见“左”与“右”的制度与政治倾向互学互搏。同时贯穿电影中的中国最早期的资本市场建设和中国第一场收购案的剧情背后,无不透露出“四个现代化”等与中国式现代化有关的照影。

500

范总为“三只羊”成功上市讨好上海媒体名流

其实,正如新中国中国成立以来再到改革开放实施以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取得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此这般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而来。无论是原本在外滩27号干得风风火火的却选择从体制内辞职下海的汪小姐,还是为了成为黄河路的主角而不择手段竞争上位的“小江西”和梅萍,抑或是为情所伤和曾被现实狠狠敲打而选择独立奋斗的宝总和李李,都是在这两对矛盾下所推动的中国社会螺旋式上升的各阶层人民的真实缩影与写照。两对矛盾彼此互相不服、斗争、搏杀,最后产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结果彻底的改变并推动无数普通群众甚至国家的命运,一部独属于中国人民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史在观众面前徐徐铺开。

同样是充满向上阶层流动欲望的人蠢蠢欲动的年代,《繁花》中的中国刚刚经历文化大革命后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美国正式废除宪法第十八修正案,长达13年的美国“禁酒时代”正式结束并迎来属于美国人民的黄金时代(Golden Age)。中美两个极其相似年代的代表人物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致富之路,最后自然迎来了迥然不同的结局。盖茨比选择了贩卖私酒,伤害了无数美国普通家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以此获得了成为纽约新贵阶层的入场券,是一场近乎标准的美式阶级跃升,最后却因深陷对其心中的真命天女黛西的痴迷追求而葬送了生命,其惨死在修车工的枪下但葬礼却空无一人。然而,宝总选择了与盖茨比完全不同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宝总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的变革和机遇。他从一个钟表厂的机修工起步,通过虔诚的拜师学商,抓住政策红利,逐步积累财富。他没有选择走贩卖私酒这样的快速致富的捷径。他坚信,只有通过和身边朋友的合作共赢,才能真正实现阶层的流动。宝总也并没有像盖茨比那样陷入对过去的迷恋,而是选择了直面未来,继续前行。最终宝总股市逆风翻盘,但是却因强总入狱、李李出家等原因最后决定退出“吃人”的股市,全心投入浦东种植花卉。本质上,盖茨比孤独惨死的结局是一场虚无缥缈且极致物质追求美国梦的破碎,而宝总的结局更像是共同富裕、艰苦卓绝奋斗以致中国梦的实现。

500

玲子买耳环送礼被好闺蜜菱红“宰客”,却害苦了被组织部调查的汪小姐

另一方面,《繁花》也被一些观众称为“老一辈的小时代”。与电影《小时代》中被资本主义和物质生活反噬最后在别墅中葬身火海的年轻女性不同,繁花中的女主们在面对人生的抉择和困境时,更加从容淡定,能够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应对。尤其是原本冒冒失失、莽撞冲动的汪小姐在经历了下海辞职、奋斗打拼后所产生的性格的巨变。无论是历经沧桑、雷厉风行的商人李李,体制内的敢打敢拼汪小姐,真情流露、独立自强的玲子,自尊心强却爱慕虚荣的雪芝,四位完全不同阶层的女主们的生活却不约而同的都充满了艰辛与波折。然而,她们并没有被困境所打败,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用独属于中国女性的坚韧阴柔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

《繁花》的成功启示我们,好的影视作品不仅要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和话题,更要关注人性和情感。只有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创作出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繁花》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矛盾而又充满诗意的上海,也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未来的中国。

在观赏《繁花》的时候,我发现了几处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首先,爷叔的扮演者游本昌老师身上有很多传奇的故事,他也曾在南京读书,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求学。对爷叔这一角色气定神闲、浑然天成的演绎透露出游老师经历世事沉浮的内在气质。其次,原著《繁花》里上海方言“不响”出现1300多次,电视剧里宝总、潘经理等人也曾多次提及。不响,两个字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却又暗含着深厚博大的中国智慧。本文作者我非常喜欢陈丹青老师和木心先生,这两位都是来自外地却长期在沪居住的上海人,对上海弄堂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陈丹青在他的《多余的素材》中提到:“木心爱说‘不响’,他以不响的姿态,讲出响亮的大话,讲完了,依旧回到不响。” 木心在他的遗稿《“世界文学”是不可能的概念》中也提到了“不响”,他说:“‘不响’是我的青春期的脾气,就是不加入任何流派,也不给人评价,不响,就是闹革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青年似乎正在经历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新青年们也会在自己的“上海滩”里通过奋斗成为那个独属中国青年的敢打敢拼、爱憎分明、善良坚韧的“宝总”。

最后,在当今这个浮躁虚无风气盛行、快餐文化充斥弥漫、不同圈层扁平化交融、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我想将那句脍炙人口的谚语“闷声发大财”,电影《繁花》里至真园潘小姐回应小卖部老板景秀的那句“不响最大”,还有主角宝总最后的心言“赤子之心常在,人不响、天晓得”送给每一位正在奋斗的中国青年们共勉。

500

​至真园潘经理回应小卖部老板景秀对宝总和李李关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