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无耻的“认知战”,就是一群人鼓吹“日本建设了东北”
前不久,最无耻的“认知战”,就是一群人鼓吹“日本建设了东北”。
还有人造谣说,“东北最繁荣的时代是伪满时代”,“日本人是把东北当做自己家建设的”……还有人真的鼓吹日本在东北建设“王道乐土”。
日本人所谓的“建设”东北,其实是把“原住民”进行驱逐、集中、屠杀,然后建设自己的“殖民地”。
你见过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见的“定居点”和“加沙集中营”吗?日本干的事情比他们更凶残,规模更大。
臭名昭著的731就在东北!731部队的基地就在中国东北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区,建有占地300亩的大型细菌工厂。当年有超过10,000名中国人,朝鲜人,以及联军战俘在731部队的试验中被害……这是对东北人民进行种族灭绝的血海深仇!
你还可以搜索两个词“人圈”和“无人区”。
为了把老百姓和抗日武装力量分开,日军到处搞“无人区”,日军建立无人区时,烧掉了中国人的村庄,杀死了所有敢于抵抗的中国人,用恐惧手段驱赶了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
“人圈”也叫“部落集团”,他们把当地的中国人驱逐进“人圈”,人圈就相当于是一个大型监狱,老百姓在其中完全失去了自由,日军还在周围建立巨大的高墙和炮楼,一但有人离开就会被射杀。日军规定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比如要求村民们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能关门。因为这样日军就可以随时进入到房屋当中抢夺百姓的财产食物,甚至侮辱妇女。这些人圈在建造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居住的舒适性,分配给每个人的居住面积都十分狭小,在这样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加上卫生条件十分恶劣,导致很多人感染了瘟疫。有些地方的日军发现别人感染了瘟疫,就把人家毙掉,而有些则是完全任老百姓自生自灭。以平泉县127个“人圈”为例,7万多人中有1万多人死于瘟疫。柳溪乡11个“人圈”5300多人中,2100多人死于瘟疫。兴隆县黄土梁子“人圈”410人病死220多人…
日寇把这件事也称作“匪民分离工作”。也就是把中国老百姓从世代定居的家园强行搬出,迁到日军规章定的地区居住。老百姓原来的居住区,则通过“三光政策”全部烧毁,不愿迁移的人一律杀光,有用的财物一律抢光。
仅通化县从1934年到1936年间,为建立所谓的“集团部落”,就有1.4万间民房被毁,33万亩耕地被废弃。在日军“无人区”政策的推残下,长城内外,有600多万亩土地荒芜,1000多个村庄的房舍成为废墟,仅热河省就有105万百姓流离失所,被迫迁往“集团部落”……
我们还是看数据吧,在东北,有很多“万人坑”,都是当年日军制造的。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东北地区,侵略者就制造了60多个万人坑,辽宁一省就有34处。
其中,大连金州万人坑遗骨8000具;营口大石桥万人坑遗骨1.7万具;辽阳弓长岭万人坑遗骨1.2万具;丹东宽甸万人坑遗骨2万余具;本溪万人坑遗骨13.1万具;抚顺万人坑遗骨20万具;阜新万人坑遗骨7万具;北票万人坑遗骨3.1万具;铁岭万人坑1万余具......
哈尔滨有个“五老屯万人坑”,这是日本人的劳工营,屯子四周架着铁丝墙,劳工们每天在监工的驱使下从事高强度劳动,为“七三一”细菌部队修建厂房。“在日本‘七三一’石井部队,被杀害的劳工尸体都埋在正黄旗五老屯北门外的一片荒野上”。
齐齐哈尔有个“查哈阳太平湖万人坑”,1939年,日本制定种150万亩水稻的“大查哈阳”计划,强抓15万名中国劳工,修筑黄蒿沟蓄水工程。现在太平湖水库的库底就是当年的万人坑。在修筑过程中,有5万多名中国劳工死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水利工程时,挖出数不清的白骨……
所以,日本人到底是在“建设”东北?还是在奴役东北?还是在虐杀东北人民?
伪满时期日本人确实修建了一些发电厂、铁路、工业设施,但这是为他们那些满手血腥的帝国主义殖民者?还是为了东北人民?那些所谓的“现代文明”之下,是多少东北同胞的累累白骨?
顺便再说一个热知识——繁荣、发达、现代化、工业化的东北,是新中国和共产党建设起来的,和日本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当年新中国从苏联拿到的150个工业项目中有57个都落在了东北,因此,东北成为了新中国的“工业摇篮”。
这一时期,东北建设出了我国最好的几个重工业大厂,齐齐哈尔的重型机械厂、特殊钢钢厂,富拉尔基热电站,鹤岗东山1号立井、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抚顺四大煤矿,抚顺第二制油厂,双鸭山煤矿,佳木斯纸厂热电站、吉林热电站,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吉林铁合金公司,哈尔滨铝加工厂、阜新发电厂、阜新海州露天矿、佳木斯造纸厂、吉林电缆厂,吉林染料厂、吉林氮肥厂、吉林电石厂、哈尔滨锅炉厂、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沈阳电缆厂、哈尔滨仪表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沈阳第二机床厂等等项目,都是以举国之力兴建的大型工业基地。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但这个长子也是新中国汇聚了全国的精英和资源建设出来的。
还有一个著名的谎言,说东北“五常大米”是日本人培育出来的,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地摊文学……五常地区水稻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唐朝渤海国时期,基因本来就优秀,而“五常大米”这个品种,是田永太先生培育出来的。
这位田永太,是朝鲜半岛移民,1945年就来到中国,长期进行水稻研究工作,是当地的农技站站长,他还有个身份——中共党员!
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