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们、领导们都来关心A股
A股又要开盘了。请专家们、领导们都来关心A股,我指的是这个领域之外的专家和领导们。因为A股大概也是目前中国相对最原生态的民众意见和信心呈现平台,它的真实性可以说比互联网还要高。一位地方上的领导同志私下说,他现在经常感觉缺少真实可靠的信息,包括网上有一些夸大扭曲的造势,所以他很重视观察股市传递出的公众心态原始信息。我觉得他说得对。
老胡来股市半年多了,过去的情况我不是很有发言权,但我清楚感到,今天的股市情况是中国社会信心的重要晴雨表之一。
2024年,我期待中国股市一定要有一波行情,国家要采取切实行动推动这波行情的到来。股市的信心不恢复,整体经济信心和社会信心一定会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受到严重拖累。
股市早晚肯定会起来的,老胡对个人目前的浮亏毫不担心。但是如果目前股市的下行趋势延续下去,它所带来的问题是有可能向股市之外扩散的。重振股市现在决不仅仅是证监会的事情,它需要多领域的“同向发力”,一起驱走寒冬。
金融投资难道是一种脑力劳动么?
这一块一直没想清楚,为啥“钱可以生钱”,而且“生钱”的那么快。
所以每次看别人说,要国家大力整治股市,就觉得这里并不能产生多少价值,只是投机倒把的多,真的需要很繁荣么?
换句话说,如果股市是最初的“企业为了生产发展而融资”,那么股东的获利就是来源于企业扩大生产后的额外劳动价值。
或者说,我投资买了一个鸡蛋孵小鸡,小鸡生了n个蛋,n个蛋又生了n只鸡。我赚的钱就是这部分扩大化后的。其中,具体的某个“我”可能有亏损,但若干个“我”或者足够多个“我”在社会总量上就还是有足够大的增加值的。
但现在的股市都是套利型的,就是“我”通过上面这个故事,然后告诉他人“我”可能获利的前景,让他人对“我”投资,却不实际去这样做;甚至“我”只是把这个“讲故事”的机会通过交易转手其他人,以此来获得差价。前者就是现在的上市公司,后者就是庄家或者散户。
这样的话,潜在的扩大再生产带来劳动价值没有了,剩下的不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了嘛。
所以,只要我们的“股市”同西方的“股市”在本质理念上没有差异,那么同样的问题照样不能避免。
金融投资难道是一种脑力劳动么?
这一块一直没想清楚,为啥“钱可以生钱”,而且“生钱”的那么快。
所以每次看别人说,要国家大力整治股市,就觉得这里并不能产生多少价值,只是投机倒把的多,真的需要很繁荣么?
股票一开始,就是荷兰人为了航海殖民,然后不断的需要社会资金,然后荷兰全社会把闲钱投入,然后荷兰大规模的航海贸易,东印度公司当时颠覆市值七万亿美元,比现在任何公司都高得多,荷兰也可以得到股票的分红,然后最后大家都知道股票崩溃。今天一切的股票操作术语几乎都是荷兰发明。
我们自古以来就没有股票,只有身股,不管是晋商,还是四川的盐商,都是利润按股票分红,从来没有把公司作为上市标底来发展的,股市这个东西天生就是必须有后续资金像旁氏骗局一样的不断流入才能撑得起,否则盘子越大没有资金,就自然失去了流动性,我们古代没有这样条件。
美股实际上越吵越大,就是让全世界的资金都不断进入美股这个盘子里,世界资金没有就自己印钱。
股票的价值,短期看涨跌,长期看一个公司的真实价值,公司在发展,利润提高销售额提高了,那么自然公司价值提高股价也会提高,长期指的是十年二十年,短期的涨跌都是资金进出炒作的。
对于股市的问题,建议就是别去炒,安心的长期持有股票就是最好,散户自己不懂就交给证券公司去发展,慢慢起来就行了。
金融投资难道是一种脑力劳动么?
这一块一直没想清楚,为啥“钱可以生钱”,而且“生钱”的那么快。
所以每次看别人说,要国家大力整治股市,就觉得这里并不能产生多少价值,只是投机倒把的多,真的需要很繁荣么?
货币的另一种属性实际上是契约合同,约定了必须要履行的义务和可以享有的权利。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不得拒收法定货币,强制人们接受同一份契约。这份契约简单来说就是再一个社会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人可以通过付出劳动换取货币,也可以通过付出劳动换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从契约角度来说,各种衍生的金融活动实际上就是各方对于契约所挂钩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能体现的价值的判断,如果该经营生产活动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那么天平上就需要放置更多的等价物,也就是股票/期货涨价,持有股票的一方也可以把股票兑换为货币或者劳动成果(分红等)。当然,这个价值判断是有可能出错的。
货币在银行眼里则是流通力的体现,毕竟本质上这就是一种用来衡量劳动价值、可以推动劳动力生产的契约。
金融投资难道是一种脑力劳动么?
这一块一直没想清楚,为啥“钱可以生钱”,而且“生钱”的那么快。
所以每次看别人说,要国家大力整治股市,就觉得这里并不能产生多少价值,只是投机倒把的多,真的需要很繁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