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云龙的意大利炮,绰号75小姐,是现代火炮的祖奶奶!
来源|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亮剑》这部电视剧,虽然这部剧距今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仍然是一代人心目中最经典的抗日影视剧,其中很多情节和台词仍十分流行,就比如:“二营长,把意大利炮拉上来!”
图片:影视作品中的“意大利炮”
李云龙为救他的未婚妻,调兵围了平安县城。在攻打平安县城时,日军据城而守,李云龙部屡次攻击都因为鬼子火力太猛而被打了回来,遭受了很大的伤亡。拉出来意大利炮,最终一炮炸了城门楼,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么,这门李云龙召唤的“意大利炮”,真的是意大利产的吗?
其实,这门炮的正式名称是“施奈德M1897式75mm野战炮”,有趣的是,这门炮并不是意大利研制生产的。这其实是一门法国炮,一门75毫米野战炮,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国内常常简称为“法75”火炮。这门炮还有一个响亮的绰号:“七五小姐”。1897式野战炮是法国陆军步兵师的标准支援火炮,每分钟能喷射15发炮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30年代,地球上射速最快,性能最好的榴弹炮。
M1897式75mm野战炮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款鼎鼎大名的火炮,主要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弹性炮架的速射炮。起初,M1897野战炮用于反人员,主要发射瞬发和延迟榴弹,后来在其漫长的服役史上,还出现了反坦克型、高射炮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
作为一门典型的野战炮,M1897装配的36倍径75mm榴弹炮拥有28条膛线,炮身整体长达2.69米,火炮采取改进型的双保险螺式炮闩。采用双轮和支点三点支撑式的M1896拥有驻铲,可以提高发射稳定性,另外这门炮重量仅有1.5吨,在5-6名士兵的配合下就可以轻松完成部署。
解放军使用的一门“意大利炮”
如果你留心影视桥段《亮剑》中八路军李云龙独立团“意大利炮”的发射流程,从装填到发射准备,耗时极短,事实上,这也是M1897“意大利炮”最大的特点:高射速,所以其也被称为速射炮。正常情况下,M1897可以保持4秒一发的高射速稳定射击一分钟,也就是急速射15发,然后才转入低射速的炮击。而那时候大多数榴弹炮的急速射通常不超过8发。如果极限装填的话,“七五小姐”的射速甚至还能提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曾创造过2秒一发的极限射速,每分钟能打出30发炮弹。
为何M1897可以拥有如此惊人的射速?这主要原因是M1897拥有独特的液压气动反后坐力装置。在速射炮出现之前,由于火炮未曾装有反后坐力装置,每次火炮发射完后都会因为爆炸产生的巨大动量,向后“倒溜”,所以炮兵如果需要再次射击,就需要将火炮向前推,并且重新瞄准目标,这么一来一回,一分钟能够发射2-3发就已经非常难得了。但是M1897革命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引入液压反后坐力和驻退/复进装置,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大部分都被储能筒传递到储气瓶之内,以使得火炮能够保持在原位不动,且射角也不需要再调整。
正因为这点优势,M1897在法军军中快速列装,1901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法军装备的M1897榴弹炮首次亮相。后来,该炮甚至一度取代了大口径火炮的地位,大口径火炮要么被拆解,要么进了博物馆。直到一战堑壕时代的到来,法军被德军的150mm重型榴弹炮压制得抬不起头的时候,才重新捡回了重炮。M1897式的地位也随之下降,被法军一直称为“75小姐”的速射炮才逐渐流出国门,最早是英国和美国,然后诸如塞尔维亚、波兰、葡萄牙等国均有采购。
一战时期意大利曾经从法国进口了一批这样的火炮,战争结束淘汰下来的大批旧货,军火商人订购过一批M1897,后来这些火炮被出售给国民政府,辗转之后,M1897也来到了八路军的独立团,而这些炮上有被意大利商人铭刻的意大利文,当时我们的部队并不了解这些,认为其就是意大利货,所以在很多记载中才称其为“意大利炮”。 所以李云龙就称呼其为“意大利炮”了。
M1987式75mm速射炮特写
即使到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M1897仍然有被中国军队所使用。建国之后没多久,我军引进了苏制火炮,“意大利炮”很快就被苏系76mm加农炮以及更大口径的火炮所取代。即使如此,M1897式火炮目前还仍在法国使用,作为其研发国家,M1897仍然作为法国军队的礼炮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