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利军离去后,强势的采销部门是否会阻碍京东的改革?

500

11月15日,京东披露了三季度财报,同时也宣布公司CEO许冉将兼任京东零售CEO,京东零售原CEO辛利军将在公司内另有他任。这位做强京东健康,被业界视为京东改革的重要人物还是遗憾落幕了。

有评论指出,辛利军的离去或许在今年5月徐雷退休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定数:刘强东从幕后再次走向台前,京东零售业务高管更是多次被刘强东批评。在今年双十一的媒体开放日上,辛利军回忆起十多年前在京东做采销的经历,或许那时的他已经知晓了自己的命运。

京东三季度报显示,第三季度京东零售收入为2121亿,增幅仅为0.1%,作为部门一把手的辛利军自然难辞其咎。但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整体的营收也不好看,报告期内实现营收7786亿元,同比增幅仅3.70%,较2022年9.95%的增速又下滑了一个台阶。其中第三季度的增幅只有1.71%。

京东无疑来到了十字路口。

京东的求变

早在2022年11月,刘强东就在京东中高层会议上宣布推动新一轮内部改革,不仅多位总裁岗位发生变动,原有的3C家电事业群也被拆分为家电家居事业群和电脑通讯事业群。

2023年4月11日,京东零售又宣布针对采销单元进行组织变革,取消事业群这一层级,将事业群变更为事业部,原事业群负责人担任事业部负责人,原事业群下的统管诸多商品品类的各事业部则会按照具体品类拆分为众多采销作战单元。

为何京东近段时间频频调整人事组织架构?自然与市场的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上文所述的营收增长乏力,异军突起的拼多多更是让让京东如芒在背。2022年京东GMV同比增长5.6%,约为3.474亿元。而媒体推算,拼多多2022年GMV预计超过3万亿元,大约在3.2万亿-3.33亿元之间,与京东的差距不断缩小。

因此刘强东才会反复强调京东的“低价战略”,并且在上半年推出春晓计划,再次启动“百亿补贴”战略。低价曾经是京东得竞争力之一,但是在势头正猛得拼多多面前,京东不得不被动防守。

然而京东却在内部改革中遇上了阻力。要想推动低价,吸引POP商家入驻是非常重要的前置条件,但强势的采销部门却削弱了外部商家入驻京东的意愿。因此,辛利军才推行“采销分离”,削弱采销群体的话事权,推动POP商家与自营的平权。

但是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双十一期间辛利军与采销部门同台演出,最终被扫地出门。

京东采销部门的强势

与辛利军的惨淡相比,京东的采销部门双十一期间大放异彩。据了解,截至11月11日晚23:59,京东采销直播的总观看人数超过3.8亿人次。在此之前,京东的采销部门更是拍板李佳琦,引发公众关注。

10月24日,京东一采销人员在朋友圈公开质疑头部主播李佳琦存在“二选一”行为,称由于海氏电器的某款烤箱在京东售价低于李佳琦直播,违反了与李佳琦方签署的“底价协议”,海氏电器面临赔偿巨额违约金。

随后海氏电器发布公告否认“底价协议”的存在,并指责京东采销未经协商调低价格,随后美ONE也对“底价协议”予以否认。随后网络上流传出了一张美ONE的直播服务推广合同,里面的确存在“如其他渠道高于直播间需赔偿200万元”的条款,而美ONE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海氏电器与美ONE之间应当是存在“底价协议”,而京东也没有与海氏电器协商擅自调低价格,这是一场定价权的争夺战。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京东无疑是更能博得公众的舆论支持,但是对于京东自身而言可能是个危险的信号。

一方面,京东该采销人员谈到自己牺牲了整个部门的毛利才做到低价,这种“烧钱”的方式在“价格战”中必然难以持久。更重要的是,京东没有考虑品牌商的利益,擅自调低价格,无疑更加影响其它POP商家入驻京东的意愿,也与辛利军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在网络上,对京东采销部门强势的吐槽随处可见。现在看来,京东采销部门甚至可以强势地阻碍内部的改革。京东想要走向下沉,走向低价还有很多阻碍。可问题是,京东还有时间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