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25分钟完成的高考作文
《杂文选刊》2024年休刊启事发布后,学军中学海创园校区著名笔杆子周仁爱老师发来微信问:“大哥,《杂文选刊》真的停刊了吗?”连紫金港校区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夏智也发来微信告知:“金老师,《杂文选刊》休刊。”
由《杂文选刊》的休刊想起了一件往事。
2005年浙江高考第一天上午,老夫正在杭州文澜中学图书馆电脑上网,11点45分光景正想去填饱肚子,电脑上突然跳出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对此“小猫咪咪”,老夫向来不以为然。可看到其下所附记者采访某名师的“一派胡言”,手就痒了起来,仅用25分钟就用键盘敲出一篇题为“一叶知秋与一叶障目”的文章,并随手发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浙江博客网”。后来得知该文被《杂文选刊》2005年7期(下月版)收录。
原文如下——
一叶知秋与一叶障目
金新
“一叶知秋”,淮南王刘安头一个说。其《淮南子》(即《淮南王书》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叶淮南王刘安命手下门客或曰食客或曰清客集体撰写的一部杂驳斑烂的纯学术之书。)有语:“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这以后才有了《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此言说得挺有意思,极具典型意象演化之哲理效应。
唯其因为体现个别性而一般性抑或普遍性之演进规律,便呈现出具象而微的特点,以致“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楼价飙升而显民本式微,股市探底而现诚信缺位……即便是高考作文也不能例外,比如: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2003年全国卷),我们就能推测推崇“以德治国”的政治背景;以“说安”为话题(2005年北京卷),我们就能估量企求“和谐”的政治环境。
“一叶知秋”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高度科学概括,它的全部哲学意义在于:让人从一片树叶的凋落而知秋天的到来,从事物的细微处看到它整体的面貌和发展趋势。
然而,很多人对于“一叶知秋”的理解每每停留在经验主义的层面上,缺乏科学的认知,于是一个必须具有典型性的概念——“叶”,颇有可能被异化,使人误入“秋”的假象里。试想,“窗明几净,忽然庵檐之下飘来一片似黄未黄的叶子,触微知机,恍然于时令潜移,有添夹衣的必要了”,显然这片落叶是自然的造化,绝非人力的摧残,因为凡是沾着一点点人力的变化,都会有牵强附会的意味。
淮南王肯定是一个得道者,能够预料到“一叶”可能存在人为的因素,而难以“知秋”,于是在“唯物”与“辩证”这两个概念还没有诞生的理论“洪荒”(准确地讲是“朴素”,盖因之中《塞翁失马》即为辩证思维者)时期,就为“一叶知秋”匹配了一个“一叶障目”的正反相辅的姊妹细节类语境。
《淮南子》有言:得到了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隐身。 是为“一叶障目”。 据说,有个书呆子,得知蝉藏身的树叶可以隐身,找来这种树叶,一片一片地遮住眼睛,问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妻子回答“看得见”。后来问烦了便说:“看不见。”他拿着这片叶子遮住眼睛去偷别人的东西,结果被人捉住了。其实,《鶡冠子》(先秦道家著作,全书贯穿着道家思想,也有天学、宇宙论等方面的内容。此书长期被视为伪书,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以来,因《黄帝书》与本书有不少相同相似的文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于此早就“捷‘足’先登”:“一叶蔽目,不见太(通“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让人从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认识到人们有时会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或全体。
同为一“叶”,何以一“知秋”,一“障目”,使人的心灵窗户眼睛与思维中枢大脑产生泾渭之别?诸如有人从语文教学的极端应试中看到了误尽苍生,有人则视而不见甚或熟视无睹?
当我们热衷于“一叶知秋”之际,首先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如何避免“一叶障目”;否则,“一叶知秋”之“秋”只能成为自欺欺人的美丽谎言,成为偶尔露尊容的海市蜃楼!
浙江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可谓用心良苦,假借“一叶知秋”之思维飞跃模式可知: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希望莘莘学子能推论倡导“天地交万物通,上下交其志同”的盛世理念。这虽然给原本非功利的教育打上了功利的印记,但毕竟是积极向上令人鼓舞的。问题是,由自然法则下的“一叶知秋”而社会法则下的“一叶知秋”,能在这种思维迁移中不至于“一叶障目”的人实在太少了:或因“言不及义”,或因“言不由衷”;前者失之浅陋,后者失之油滑。
真正的“一叶知秋”人,必须是个无私且无畏的思想上的高屋建瓴者!
记得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盛海耕看到后叹息道:“如今中学语文界能有你这样快速作文能力的, 估计凤毛麟角。金老师,你在学军中学犯了‘功高盖主’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