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钱多、速来!
一
这本来是一个老掉牙的笑话。一位从事特殊行业的女士,给她家乡的同伴发电报:“人傻、钱多、速来!”很多人可能会问:“电报”是个什么鬼?这就需要回忆一下我们的苦难历史了。
在1990年以前,手机还处于“大哥大”时代,一个需要几万元---那时一个月工资,普遍不超过100元!而打长途电话的花费,也足以让老百姓肉疼。还有两个办法传递信息:写信、打电报。
一封信,如果从山东发到黑龙江,一般需要半个月。回信还需要半个月。所以,如果有急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电报。当时,每个县都有一个电报局。电报按字论价,每个字是7分钱。而那时,一个鸡蛋也不过一角钱。
所以,为了节省人民币,就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字,来传递最多的信息。
当年,那封电报也许是从东莞发出的,于是,东莞的这个行业迅速兴起,以致于全国闻名。
二
今天说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1992年的春天,一位老人南巡之后,中华大地掀起了开放热潮。
为了招商引资,各地大显神通,“七通一平”、“5免10减”等等特殊政策大行其道。更有甚者,不少地方推出了歧视“内资”的税收政策,外资税收可减可免,内资则不行。
这样的政策,让民营企业苦不堪言。但是,外资企业则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异常。
于是,各种语言的电报、电话打到了全球各个发达国家,内容译成汉语,基本上都是6个字:
“人傻、钱多、速来!”
于是,10年以后,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三
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银行业改革。
当时的银行,贷款的都是国营工厂。因此,各个银行的坏账都是天文数字。
国家决定:用国债置换坏账,然后让银行上市,成为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
都是,这样坏账累累的银行的股票,谁敢买?
于是,国家选择了一批外国知名投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向它们低价配售这些银行的股票。
这些机构有高盛、美国银行、摩根斯坦利等等。
结果,等到银行上市之后,股票价格暴涨。
等到它们清空股票退出时,盈利都在几十、几百亿美元。
从此,中国银行上市,战略投资者都会蜂拥而至。它们的高管都在窃窃私语:
“人傻、钱多、速来!”
10多年后,全球10大银行,中国占一半。
四
今年,2019年了。
当年发电报、打电话的人,的确赚到了大钱。
但是,他们也发现,中国自己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外汇储备,一直是全球第一。
所以,他们发现,那6个字,后面4个说的非常正确。但是头两个呢?
中国人,真的傻吗?!
倒是特朗普,发现了情况不妙:美国的铁锈地带,越来越多。
于是他请求苹果公司把工厂迁回美国,库克告诉他:
“那些工作岗位,已经永远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