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脉络

  中国历史大脉络

   (一)三个帝国周期         阅读中国几千年王朝纷纭的历史,可以看见夏商周后历史即进入一种有明显周期规律的起落更替状态。     东周春秋时期权力崩解无中心,众多的诸侯如星火一般割据在华夏之地,互相攻伐,兼并壮大。兼并的结果是剩下七大国和些许小国,进入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残酷激烈。最终秦国扫灭六合,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秦朝。很快就瓦解,经过短时间的纷争,迎来汉朝的统一,终于进入长时间稳定发展,迎来第一个大盛世。     东汉末经黄巾起义,天下又崩解无极,一片纷乱,重新一个春秋状态,兼并战争不断,经三国、两晋(晋实无一统,旋即瓦解)、五胡入华,渐入南北朝,又一个战国时期。激烈竞争之后,强大的隋朝统一中国,短时间内又瓦解,唐朝取而代之,开始第二个长时间发展的大盛世。     唐末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并起,中央政权瓦解,天下又乱,五代十国一片春秋景象。北宋建立汉民族的统一政权,从中华民族更广的视野看,北、南宋和北方的辽金蒙古、西北的西夏西辽、西部的吐蕃、西南的大理,共同构成一个更广大的战国状态。经过激烈竞争,蒙古的元朝扫灭诸国,统一东亚大陆。元朝也是短命朝代,明朝驱逐了它,开启了明清朝的盛世,奠定中华民族的大陆版图范围。     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元明清为第三帝国,周期规律清晰可见。都是春秋纷乱兼并、战国强权酷战,帝国一统、旋即瓦解,再合,方进入大盛世,汉唐明清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时代,盛世后衰落瓦解,又入春秋,开始新一轮周期。

   (二)     第一秦汉第二隋唐周期很清晰,第三元明清周期似乎有点不同。     关键是怎么看北南宋的定位。如果把宋看成中华一统,则看不出周期规律,也是狭隘的。实际是唐以后中华文明向四方的传播影响巨大,农耕文明已经进入到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他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建立起足以与汉族王朝稳定竞争对抗的国家,如辽金西夏大理,各方往来争战,这一点在南宋时尤其明显,从中华民族发展的更广大角度看,无疑是更大规模统一前的战国状态。     蒙古帝国的中亚西亚部分属于世界史,元朝部分则属于中国史,其经济政治是明显不同于中西亚部分,具有中国特征,在中国史第三周期中的地位类似秦朝和隋朝。     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在有所调整的情况下,基本沿用明朝的治理方式,所以可以看成一体延续,就如东汉是西汉的延续。     因此,站在中华民族发展、中华文明传播和中国疆域扩大的角度看,第三周期同样清晰可见。     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满族,虽然在问鼎中华前被看做异类,但正是他们的统一行动,最终确立了中华大地的版图范围,使长城变成一道风景线。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确立有他们的重要功劳。

   (三)周期规律的根源       周期规律表现的是政权形式变化规律,本质上是经济基础变动下带来社会生活变化、国家能力变化导致的各级政权的稳定性问题。     中央权威衰落瓦解是伴随着地方中层力量的逐渐强大发生的。长时间的发展之后,因为土地兼并、社会生活的繁荣复杂、地方门阀官僚与中央利益相异、人员流动、外族力量侵入等带来赋税流失,社会财富的汇聚方向逐渐变化,中央获得财富的能力下降,导致国家财政困难、调动民力军力不易,中央权威动摇,社会财富逐渐停留积累在社会中层,带来地方贵族、门阀世家、军事藩镇的壮大和把持地方,加之长期繁荣后人口大量增长,资源矛盾突出,基层民众的贫困化,社会动荡,中央式微,进入春秋割据状态。     地方势力的壮大兼并加剧,大势力吞并小势力,逐渐形成国家级别的几大势力,相互激烈对抗竞争,是谓战国。各强国在激烈对抗竞争的压力下,推动经济关系和社会组织方式新的发展,压制了国内的中层分权势力,国家能力增强,这是竞争制胜的关键,各战国时期的大量变法图新、制度改革就是表现。     终于有最强者胜出,建立大一统帝国,秦、隋、元。有趣的是,他们都来自中华文明的边缘地带,秦原是周文明外围不入流的边缘诸侯,隋的前身西魏北周正是五胡入华的主要发生地,元来自中华文明边缘的漠北蒙古,他们吸收接受了中华文明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部分制度,加上边缘民族原有的简单社会结构和恶劣地理经济条件下磨练出来的顽强意志力和彪悍军事能力,锻造出统一中华的能力,实现一统。     经过长时间的竞争战争,人口减少、中层分权势力衰落,社会简单化,社会有条件实现强大的中央政权全面掌控社会的状态,走向统一,但实现统一的王朝军事机能强大,法度严酷,不能实现与民生息的目的,于是很快就在暴政的指责下崩溃,新王朝在德政旗帜下建立,汉、唐、明。此时的中央政权面对土地资源占有较均衡、简单均一的小农经济,只须采取休养生息的无为政策,五六十年后就可取得很好成绩,于是大盛世开始。     盛世带来的长时间发展,初期社会财富汇聚于中央,国家能力强大,所以我们看见几个最令中国人自豪的王朝表现。发展过程中重又出现土地兼并、社会繁荣复杂化以及人口增长流动、地方势力发展等问题,愈演愈烈后,中央赋税流失、能力下降,地方势力壮大,新一轮周期开始。     这是王朝更替规律的内在机制。核心关键是基于生产力水平的中央资源信息收集、传递处置能力和社会普遍的繁荣复杂程度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四)周期循环和资本主义        站在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更广大角度看,总体是一个巨大的盛衰周期,秦汉、隋唐创造包容发展上升,走向辉煌,元明清成熟保守衰落,大陆农业文明安身立命于土地和农业,不重视海洋是自然的,从今天的角度看显得保守,但事实上所有王朝都与文明外区域有广泛的往来。一个大周期叠加包含三个小周期,三个帝国小周期又各有盛衰,演化出纷纭复杂的王朝史。     整个过程还是中华文明演化发展,在周期波动中不断从中心向四方传播影响的历史,也是围绕中心的周边地域和民族接受中华文明、融入中华民族参与中华文明的历史,期间充满了战争与和平、温情与血腥、统一与分裂。从各大帝国的实际控制疆域的变化如不断扩大的同心圆的总趋势就能明显看出。     远在宋朝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就在文明的最繁华地区出现,明清时也有发展,但大陆性的农业文明的社会大趋势主导社会发展演化,第三帝国小周期的稳定成熟保守,减弱了转向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不似西方持久的战国对峙压力下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但中国和西方资本的经济互动逐渐开始。     明朝中叶后中国已经被西方原始资本世界性的三角大贸易所部分裹挟,货币系统严重依托于海外银矿。王朝更替规律的主导下,银来源的大波动带来经济剧烈波动诱发了明朝崩溃、清朝登场,在社会中层势力削落后重组农业文明,几十年后迎来康乾盛世。     西方资本主义在明和清盛世时期力量仍然落后于中国,其政治力量只能远远窥探。到了清后期,王朝更替规律作用下的大清不断下滑,西方资本主义的实力以指数形式发展后很快超越中国,遂开始西方资本对中华文明的侵略、肢解、吞噬、殖民,中华文明不断崩塌下陷,清帝国亡,中国重陷分裂。     第三帝国周期的结束不同于前两个周期,在西方资本主义冲击和自身发展周期作用下,它还是农业文明大周期的结束,将开始一个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的大周期。

   (五)     晚清的王朝衰落,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肢解、殖民,中国崩塌下陷,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将中国纳入其世界帝国主义体系,独立自主的民族资本主义无法顺利展开。中国处于被肢解而后完全置于西方资本建立的世界帝国主义金字塔体系的底层永远受压迫剥削的危险中。     中国社会从马列主义中了解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规律和危害,从苏俄革命成功中看到希望。只有以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汇聚全民族的力量对抗外来侵略压力,才有机会展开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进程。中共从农村基层入手改造社会经济基础,建立起新的社会基层组织,以王朝崛起的态势重建强有力中央集权。为使一传统农业国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能顺利转进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以社会主义的旗帜实现平均主义,压低全民消费,加强积累,实现农业剩余强力支持工业军工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化大生产基础。此目标达成后方有条件逐渐展开独立自主的开放的参与世界竞争的资本主义,而不是成为西方资本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的垫脚石。     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社会掌握了对历史社会认知的最先进理论,使一个农业民族快速完成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认识。列宁主义带给中国特殊时期的正确策略。他们共同为从沉沦中寻求崛起的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毛泽东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伟大民族英雄,他以非凡的实践能力融合马列主义和中国历史经验,带领人民力挽危局,使中国站稳了脚跟,奠定了崛起的基础,中华拥有了再成大器的希望。     中国革命开辟和奠定了独立自主的民族资本主义的道路和基础,没有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带来的一定是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

   (六)全球化机会和中国        我们看见一个新上升周期的开始。此轮新旧交替相较历次春秋战国都快得多,概因为此阶段的特殊性,我中华文明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华的侵略肢解压力空前巨大,中华民族激发出巨大能力,民众渴望建立有力的民族国家,加上马列主义和中国历史经验的正确理论指导,毛泽东的正确应用和发挥,经内战、土地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使历次须经过长期竞争战争削落的社会中层分权势力被迅速铲除,重建新的中央集权,国家迅速进入古代农业社会意义上的帝国上升状态,中央权威调动民力军力能力之强空前,方可如此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国家迅速导向工业化,有效地开启了对抗西方资本强大压力的后发资本主义进程。     从中国自身看,此轮新上升周期已走了五六十年,依古代大王朝的经验,是已理顺了各种关系、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时期,上升动力强劲,将进入大盛世的辉煌。然而中国的外部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当今世界的角度看,世界局势正处于全球规模从春秋向战国过渡的阶段,酷烈的竞争如火如荼,中国面临竞争压力巨大,但因内在上升动力强劲,机会也极大。     回顾世界资本主义竞争史,不同阶段间的强国有一个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规律,英法德的竞争是几千万人口规模,后来的美苏争霸是二亿多人口规模,因为在一定人口规模下,资本主义工业化深入发展能够推动起来的一国国力是有极限的,人口规模更大的统一经济体如能顺利展开资本主义工业化则可发展为新的更大的世界发展主导者。中国相较发达国家大得多的人口规模是拥有巨大潜力和机会的,一旦进入独立自主的工业资本成长轨道,对世界的未来将有极其巨大的影响力,如今已初露端倪。     未来中国只要能保持一统不分裂,继续推进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十几亿人口规模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深入展开,必将成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重要一极甚至是主导力量。若能在资本主义全球化后推动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大贡献。(完)   2014-1-13

站务

全部专栏